一、蓖麻蚕rDNA转录重复单位的全序列测定和转录间隔区功能分析 二、肝癌相关基因LPTS,HCRP1和Lis1的转录调控研究
【摘要】: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蓖麻蚕 rDNA 转录重复单位的全序列测定和转录间
隔区功能分析。本研究对蓖麻蚕完整的 rDNA 转录复制单位进行亚克隆和序列测定,确定
了前体 rRNA 的转录起始位点和一个可能的前体 RNA 加工位点。同时对 rRNA 转录起始位点
附近的序列进行了分析,初步认定蓖麻蚕 rDNA 的启动子区在高级构象上与其他生物相比
具一定保守性。由于蓖麻蚕 RNA 基因的转录间隔区相对较短但它具备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
I 转录调控所必需的机制,因此有望将其作为 rRNA 转录调控的一个重要的模型。蓖麻蚕
rDNA 完整转录单位的序列和转录起始位点的确定为研究 rRNA 基因的转录调控和顺式元件
的正确定位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为肝癌相关基因 LPTS,HCRP1 和 Lis1 的转录启动子克
隆鉴定和表达调控研究。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是各种环境因素与遗传因
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癌细胞中同时存在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激活。研究肝癌相关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对阐明肿瘤的分子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实验室通过定位候选
克隆和组织表达差异筛选的方法筛选出两个在肝癌中低表达的候选抑癌基因 LPTS 和
HCRP1,以及一个在肝癌中高表达的基因 Lis1。本工作分别克隆了三个基因的 5’上游序
列,确定了它们的转录启动子区。鉴定出 LPTS 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及启动子区的四个
DNase I 超敏位点,发现 LPTS 启动子活性在不同的肝和肝癌细胞中变化不大,但启动子
区对 DNase I 的敏感性有差别,提示染色质水平的转录调控对 LPTS 基因的表达可能影响
较大;同时分别检测了三个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杂合性缺失(LOH)和启动子甲基化状况,
试图说明这些基因在肝癌中表达差异的原因。经 Bisulfite-sequencing、MSP 和 DHPLC
联合检测表明,三个基因在肝癌中都不受启动子甲基化因素的影响。LPTS 和 HCRP1 基因
在肝癌中分别有 34.5%和 50%发生 LOH,提示 LPTS 和 HCRP1 基因的 LOH 是造成基因表达下
调的重要因素。另外利用 RNA 干扰技术特异性降低内源性 Lis1 基因的表达后发现 Lis1
的低表达可以显著抑制培养的肝癌细胞的生长。对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将为进一步阐明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发展肝癌的分子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
|
|
|
1 |
;蓖麻蚕不结茧蚕的发生与对策[J];广东蚕业;1980年03期 |
2 |
冯建忠;蓖麻蚕引宁驯养试验初报——引种当年夏秋两代蓖麻蚕的驯养及其保蛹越冬和繁殖蚕种的结果[J];宁夏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1992年04期 |
3 |
吳莱芬;;談談养蓖麻蚕[J];宁夏农林科技;1963年04期 |
4 |
韦作祯;;蓖麻蚕过冬的经验[J];广西农业科学;1959年02期 |
5 |
吴冬秀;蓖麻蚕保种方法研究[J];广西蚕业;1986年02期 |
6 |
明方福;;怎样饲养蓖麻蚕[J];宁夏农林科技;1972年11期 |
7 |
Dr.M.S.Jolly;朱绍濂;;印度蓖麻蚕的遗传与育种研究[J];中国蚕业;1984年03期 |
8 |
;对保育蓖麻蚕原种技术的体会[J];广西蚕业;1986年02期 |
9 |
沈秀芬,阮小燕,徐世清,司马杨虎,郑必平,陆小平;蓖麻蚕摄食消化与生长的测定[J];中国蚕业;1999年04期 |
10 |
钟社棣;;木薯叶饲养蓖麻蚕的总结报告[J];广东蚕业;1960年03期 |
11 |
;蓖麻蚕两种代用饲料的发现[J];广西蚕业;1977年02期 |
12 |
梁秀玲,谭秀玲;蓖麻蚕人工授精试验初报[J];广西蚕业;1988年02期 |
13 |
白兴荣;利用野生资源开展蓖麻蚕饲养[J];农村实用技术;2003年02期 |
14 |
王高顺;;蓖麻蚕从科研到生产[J];广西农业科学;1964年05期 |
15 |
;蓖麻蚕“无孔茧”的初步研究报导[J];西北农学院学报;1957年04期 |
16 |
杨瑞祥;利用红麻叶室内喂养蓖麻蚕试验总结[J];广西蚕业;1986年02期 |
17 |
蒋容静,曹梅讯;蓖麻蚕个体发育中蜕皮甾类滴度的变化[J];昆虫学报;1988年01期 |
18 |
彭建新,余泽华,姚汉超,陈曲侯;蓖麻蚕NPV感染离体细胞的研究[J];蚕业科学;1991年01期 |
19 |
;蓖麻蚕开发潜力大[J];湖南农业;1998年07期 |
20 |
潘鹏飞;;怎样饲养蓖麻蚕[J];山西农业科学;196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