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针叶树种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
【摘要】:马尾松和杉木为我国东部主要的常绿针叶树,也是重要的造林和经济用材树种;杂交松是通过基因重组培育出来的松树杂种,杂种优势极为突出,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树种。开展细胞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对它们的快速繁育、良种选育和抗病虫害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以马尾松、杂交松和杉木三种针叶树种不同种源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进行了再生能力的比较,系统分析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对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效率的影响,优化了各个树种体外植株再生的适应条件;并研究探索了以马尾松初生茎顶组织和杉木茎段为受体材料进行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研究了抗生素、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侵染菌液浓度及时间、添加乙酰丁香酮及筛选方式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主要得到了如下结果及创新进展:①建立了马尾松成熟合子胚及初生茎顶组织的高效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②采用初生茎顶组织再生体系为受体系统,首次进行了马尾松的遗传转化研究并得到了初步结果,建立了一个新的农杆菌介导的针叶树种遗传转化体系;③首次建立了杂交松成熟合子胚、子叶及茎段的高效再生体系;④研究建立了杉木成熟合子胚、茎段的高效再生体系并首次由杉木茎段诱导出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⑤利用杉木茎段再生体系为受体系统,进行了杉木的遗传转化研究并得到了初步结果。
|
|
|
|
1 |
杨艳丽,孙福林,孙东祥,李永良;我省绿化的主要乡土常绿针叶树种[J];青海农林科技;2000年04期 |
2 |
马明呈;针叶树种良种繁育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3 |
李立新;史丽萍;陈珠德;;猝倒病对针叶树种幼苗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林业;2011年11期 |
4 |
冯自诚;;甘肃针叶树种的分类及其分布[J];甘肃农大学报;1984年02期 |
5 |
梁学顺,吴为群,李永生,王继志;吉林省针叶树种引种成功简介和引种工作的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1995年03期 |
6 |
陆志民,章林,赵瑛,窦万军,于洪民,王琦,金日录,金点仙;东北地区外来针叶树种引种现状及发展策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7 |
李宝华;王新杰;;北京地区主要针叶树种生长过程分析[J];中国林业;2010年17期 |
8 |
臧卓;林辉;孙华;莫登奎;王四喜;;南方主要针叶树种高光谱数据降维分类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
9 |
王敏;李凤日;王二丽;郭志英;;基于大比例尺航片的针叶树种分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
10 |
杨启志;;针叶树种培育栽植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年07期 |
11 |
П.Н.Поляков
,罗颖之;关于针叶树种嫁接的成活率问题[J];湖南林业科技;1978年01期 |
12 |
俞慈英;铅笔柏等国外针叶树种海岛引种试验总结[J];浙江林业科技;1993年06期 |
13 |
陈发青;针叶树种地膜覆盖育苗技术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1994年02期 |
14 |
李爱德,安富博;4种针叶树种引种试验[J];甘肃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
15 |
李强,万子俊;沙区针叶树种营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2年03期 |
16 |
席梦利,郭佳,施季森;针叶树种遗传转化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4年02期 |
17 |
张宏宇;葛巍巍;唐朝纲;李世友;;昆明地区常见针叶树种叶的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年11期 |
18 |
雅勃洛柯夫;孙侠凤;;针叶树种良种繁育的研究简报[J];林业实用技术;1962年02期 |
19 |
Harry O.Yates
,方三阳;世界针叶树种实害虫和螨类名录(一)[J];森林病虫通讯;1987年01期 |
20 |
Harry O.Yates
,方三阳;世界针叶树种实害虫和螨类名录(二)[J];森林病虫通讯;198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