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沙地草地的生态异质性
【摘要】:
空间异质性的重要性在于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遍性和它所引起的生态
学效应。空间异质性不仅在生态学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也是生态系统管
理和景观规划等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本文对鄂尔多斯高原(37°38′~
40°52′N,106°27′~111°28′E)沙地草地的主要景观单元——沙地和风蚀沙化梁地
植被与土壤的空间异质性格局与动态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实验研究。
在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景观中,通过对两条相互垂直的5km样线上植被盖度、
植物物种数的半方差分析和分形分析,揭示了植被的依赖于空间尺度的自相关
特征和等级结构;沙地景观植被结构以小尺度空间变异占优势,植被斑块多集
中在5—10m的尺度上。对植被盖度低于20%的流沙斑点或斑块沿样线分布的
空隙度分析表明流沙斑点或斑块呈适度聚集的格局。植被盖度和植物物种数与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空间异质性之间的关系随空间尺度和生境类型的不同
而有所不同。对植物群落内风蚀沙化斑块中的植物再生动态和克隆植物沙鞭的
克隆生长观测实验表明,克隆植物的存在有利于风蚀沙化斑块的固定,跨越不
同斑块边界的克隆植物的生长导致了斑块间的物质能量流动,从而影响了景观
空间异质性的动态。
在风蚀沙化梁地中,梁坡处的土壤最为瘠薄,土壤颗粒组成以中细沙为主,
这反映了风沙活动在梁坡处形成的沙粒堆积。相应地,梁坡处是以油蒿为优势
种的沙生植物群落,与梁顶的典型草原植物(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百
里香(Thymus serpyllum)+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群落截然不同。从梁顶到
梁底,植物群落受控于较大尺度上的与地形有关的环境梯度。因而其在较大尺
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占优势。
|
|
|
|
1 |
陈劲松;刘鹏;刘庆;;青藏高原东缘过路黄在资源交互斑块性生境中的克隆内资源共享[J];生态学报;2009年07期 |
2 |
叶上游;潘爽;王景波;王堃;;克隆植物生理整合作用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8年05期 |
3 |
董鸣,张称意;第六届克隆植物生态学国际会议概况[J];植物学报;2001年04期 |
4 |
于洋;刘文胜;;克隆植物的空间遗传结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
5 |
王其兵,李凌浩,刘先华,贺金生;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土壤有机碳及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1998年05期 |
6 |
白军红,余国营,王国平;地统计学在湿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5期 |
7 |
刘世梁,傅伯杰,马克明,刘国华;岷江上游高原植被类型与景观特征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
8 |
贾晓红,李新荣,周海燕,樊恒文,赵金龙,李元寿;黄灌沙区农田耕层土壤性状空间异质性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5期 |
9 |
曹云;黄志刚;郑华;欧阳志云;;柑桔园林下穿透雨的分布特征[J];水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
10 |
张兴义;隋跃宇;张少良;于同艳;程伟;;薄层农田黑土全量碳及氮磷钾含量的空间异质性[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2期 |
11 |
张金萍;汤庆新;张保华;;基于GIS & RS的县域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
12 |
刘端;张毓涛;郝帅;韩燕梁;;天山云杉林下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13 |
余博;朱进忠;范燕敏;鲁为华;王东江;;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养分和植被指数的空间异质性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14 |
鱼腾飞;冯起;司建华;席海洋;陈丽娟;;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
15 |
李桂亭,邹运鼎,周夏芝,刘同文;干扰作用及空间异质性对大草蛉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4期 |
16 |
熊汉锋,王运华;梁子湖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5期 |
17 |
马风云;李新荣;张景光;李爱霞;;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5期 |
18 |
李跃林;郎黎明;张云;林永标;韦强;;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异质性[J];山地学报;2007年02期 |
19 |
董鸣;于飞海;;克隆植物生态学术语和概念[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
20 |
张金萍;张保华;秦耀辰;;山东省聊城市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