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盐、耐海水蔬菜的生物技术培育与海水无土栽培应用
【摘要】:
本研究是以植物起源于海洋的系统进化理论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为依据的。
对芹菜(Apium graveolens L.)、油菜(B.rapa,chinese group)、叶用甜菜(Beta vulgaris
(L.)Koch, Cicla group)、甘蓝(B.oleraceae,acephala group)、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 Br*.)、番杏(Tetragonia expansa Ait.)、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等蔬菜种类进行大规模种质资源筛选和鉴定,从芹菜、油菜、叶用甜菜等植物中
筛选出20多种能够耐受1%NaCl或1/3海水盐度的蔬菜品系。在耐盐蔬菜品种资源筛
选的基础上,为了证明用生物技术提高盐敏感蔬菜耐盐性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植物体
外培养细胞体系为操作平台,对盐敏感的蔬菜——豆瓣菜进行了生物技术改造。一方
面,筛选豆瓣菜的耐盐细胞变异体并使得耐盐细胞再生植株,获得了耐1/3海水的豆瓣
菜变异体;另一方面,通过将盐生植物山菠菜(Atriplex hortensis L.)的耐盐相关基因,
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转入豆瓣菜,使得BADH基因在豆瓣菜中过量表达和积
累甜莱碱,提高了豆瓣菜的渗透调节能力,从而提高了豆瓣菜的耐盐性。同时,本研
究还将所获得的多种抗盐、耐海水蔬菜材料以海水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生产和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结果证明了在陆地淡水栽培的蔬菜和野生蔬菜资源中,存在着部分耐盐性较
强的蔬菜种质;通过生物技术改造能够提高盐敏感蔬菜的耐盐性,并获得抗盐、耐海
水的蔬菜新品系。对这些抗盐、耐海水蔬菜材料进行1/3海水无土栽培应用的成功结果
表明,某些陆地蔬菜具有重新适应海洋生境的潜能。
|
|
|
|
1 |
王松森;豆瓣菜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年10期 |
2 |
庞玉卯;早春有机豆瓣菜的生产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3年01期 |
3 |
潘进军;日光温室绿色豆瓣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1999年08期 |
4 |
迟长久,赵彦伟;豆瓣菜的开发及种植技术[J];新农业;1997年09期 |
5 |
卢钦灿,田朝辉,刘艳波,赵旭升;日光温室豆瓣菜的无土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1997年12期 |
6 |
宋天伦,黄本玲;豆瓣菜有性繁殖栽培[J];农业科技通讯;1994年09期 |
7 |
严志雄;豆瓣菜管棚栽培[J];上海蔬菜;1995年04期 |
8 |
谢保国;水生蔬菜中的佼佼者——豆瓣菜[J];上海蔬菜;1998年04期 |
9 |
卢绪聪;大棚豆瓣菜种植技术[J];农资科技;1998年04期 |
10 |
李银心,常凤启,杜立群,郭北海,李洪杰,张劲松,陈受宜,朱至清;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豆瓣菜的耐盐性[J];植物学报;2000年05期 |
11 |
谢荣贵;豆瓣菜旱地栽培新技术[J];农家顾问;1997年06期 |
12 |
潘进军;日光温室栽培绿色豆瓣菜技术[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9年03期 |
13 |
江解增,张卫平,曹碚生,卞勇华,沈永成,陈国庆!扬州市郊区汤汪乡;豆瓣菜产量构成因子及品质成分的分析[J];上海蔬菜;2000年03期 |
14 |
林蒲田;;药食蔬菜——豆瓣菜[J];湖南农业;2007年07期 |
15 |
林碧英;调节蔬菜淡季的好品种─—豆瓣菜[J];安徽农业;1995年03期 |
16 |
张冬梅;豆瓣菜[J];北京农业;1997年09期 |
17 |
张冬梅;豆瓣菜[J];蔬菜;1997年01期 |
18 |
马成亮;豆瓣菜[J];植物杂志;1998年02期 |
19 |
古宁宁;;豆瓣菜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2001年12期 |
20 |
袁惠燕;豆瓣菜有机生态型基质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4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