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辽东栎林演替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李庆康  
【摘要】: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是我国暖温带地区分布广泛的一个树种,分布于海拔1000-1700m之间,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外貌、结构、动态、甚至种类组成都有重要影响。由于人为活动的不断加剧,辽东栎林在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常会形成各种杂灌丛。辽东栎原始林在野外已经消失,目前大部分都是以次生萌生林形式存在,呈斑块状分布,片段化严重,且常更新不良。另外,栎林在世界其它地方也广泛存在着更新不良或正在被其它树种替代的现象。因此,加强对辽东栎林演替的生理生态学,及相关研究对了解辽东栎林演替的内在机理,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辽东栎林的更新和恢复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拟通过测定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主要优势种和伴生种生理生态学特性(光合和水分)为依据,从生理生态学角度对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了解不同功能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演替过程中物种变化与功能群替代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植物功能群在生态系统发育和维持中的功能作用,进一步阐明生态系统演替机理。同时通过精确测定来研究环境对植物主要生理过程的影响。同时,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辽东栎林演替和更新过程,还研究了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与辽东栎幼苗建立和存活的主要影响。 本论文主要通过野外的实验测定和测量并结合控制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的,结果发现: 1.在辽东栎林演替不同阶段的环境因子差别很大:在演替早期的灌丛样地,环境因子变化很剧烈,时间异质性较强,表现为开放阳生环境。而演替后期成熟林样地内主要环境因子变化相对小一些,但空间的异质性增强。 2.在成熟林内,林窗较林冠下能显著提高辽东栎种子发芽率(61.6% vs 43.4%)和幼苗存活率(47.6% vs 33.2%),而且均与林窗开度明显正相关(R~2=0.659,P=0.001和R~2=0.477,P=0.034)。幼苗的光合作用在林窗内也较林下有明显提高。辽东栎幼苗干物质的积累与光照明显正相关。在林下,一年生幼苗的生长速度与存活无明显正相关,但对第二年的存活有影响。基径可以作为很好的光反应的无损伤测定指标。另外,直射光和散射光对幼苗生长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在林窗中还有多次生长的现象发生,幼苗生长光照越强,其多次生长的发生比率越高(大小林窗中发生率分别为90%和20%),而且在大林窗中有3%的3次抽芽。多次生长对幼苗第一年的干物质的积累有重要贡献。 3.适当厚度的枯落物和土壤覆盖对辽东栎种子的发芽和补充更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幼苗发芽率为:枯落物覆盖(70.0%)>土中3cm(58.1%)>土中5cm(45.6%)>地表(28.3%)>枯落物上方(8.3%)。幼苗存活率为:地表(100%)>土中5cm(94.3%)>土中3cm(92.3%)>枯落物覆盖(79.0%)>枯落物上方(44.4%)。枯落物覆盖(55.0%)>土中3cm(53.8%)>土中5cm(42.5%)>地表(28.3%)>枯落物上方(5.0%)。种子的不同埋藏方式也会影响幼苗的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和干物质的分配。枯落物覆盖后的幼苗较高但较细,在土中埋藏太深使分配到除茎以外的部分减少,且使发芽延滞。 4.灌木和树木冠层对辽东栎在灌丛中的发芽和成活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分别为:空地(4.4%)<乔木冠层下(19.4)<灌木冠层下(26.7%)。幼苗存活率:空地中(11.1%)<乔木冠层下(94.3%)<灌木冠层下(100%)。但是不同的地表植被的 俗土学位论文 辽 未 砾 林 欢 谷 的 臼 理 生 戍 学 研 兑 冠层对辽东栋幼苗第一年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5.在辽东栋幼苗出土一个月后,模拟叶片取食实验发现完全的去叶可导致 16.7%的 幼苗死亡。去除子叶则对辽东栋幼苗的影响更为严重,完全的去除可导致50%的幼苗 死亡,降低丸J从6.0降到3.lpmolm-b-’卜而且叶片和子叶去除均会严重影响幼苗 的生理过程和干物质的积累(分别为产二0.899,P4刀of 丈==-0厂46,P<0刀01人 6.上壤中养分含量对辽东栋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片结构如气孔分布等均有影响。干 旱对辽东栋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等也有很大影响。 7.通过精确的气体交换和环境因子的同步测定,运用通径分析,结果发现辽东栋冠 层的不同位置的叶片气体交换的限制因子有很大的差别。对于辽东栋上层叶片主要 影响因子是气孔导度,而叶温是通过饱和蒸汽压(VPD)的间接负作用也很显著。 而冠层下方叶片的主要限制因子光照的不足什温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也很明显。 同时发现气孔导度对不同冠层部位的叶片光合作用对气孔导度的依赖程度不同。 8.在辽东栋林演替过程中,重要物种的生理生态变化趋势明显。根据所测的20多 个光合和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为指标,可以将辽东栋林演替过程中的主要物种划分成 6个不同的功能群。演替早期的物种一般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大的气孔导度,蒸 腾速率和抗旱性汐较低的水势值,较大的水势变化范围和弹性模量等),而辽东烁和 棘皮烨单独为一类,主要是因为具有最大的光合值和渗透势。在早期由高光合高呼 吸抗旱不耐阴的功能群完成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随演替进行,可分化出高光合低 呼吸,低光合低呼吸,中等耐阴与强耐阴等多个功能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文杰,李庆军,张光明,施济普,白坤甲;西双版纳望天树林林窗小气候特征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0年03期
2 刘金福,洪伟,许忠实,于玲,李俊清;格氏栲林林窗物种多样性动态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3年06期
3 江明喜,金义兴,张全发;太阳坪米心水青冈林林窗更新动力学的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5年03期
4 张一平,王进欣,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西双版纳雾凉季次生林林窗光照特征初步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0年04期
5 张一平,王进欣,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热带次生林林窗干热季光照特征初步分析[J];广西植物;2001年01期
6 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王进欣;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干热季气温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9年02期
7 洪伟,吴承桢,林成来,赖建明;福建龙栖山森林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02期
8 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王进欣;西双版纳干季晴天次生林林窗气温时空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01年02期
9 张一平,马友鑫,刘玉洪,尹利伟;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小气候空间分布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张一平,王进欣,刘玉洪,马友鑫;热带次生林林窗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1年02期
11 李贵才,何永涛,韩兴国;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特征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3年03期
12 郝清玉,周玉萍,孙显林;采伐作业产生的大林窗对阔叶林天然更新的影响[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3 张一平,王进欣,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西双版纳不同季节热带次生林林窗光照时空分布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4 刘金福,洪伟,李俊清,杨文晖;格氏栲林林窗自然干扰规律[J];生态学报;2003年10期
15 刘金福,洪伟,李俊清,林荣福;格氏栲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16 王进欣,张一平,马友鑫,刘玉洪,李佑荣;干季晴天橡胶林林窗温度剖线分布特征[J];生态科学;1999年03期
17 张一平,马友鑫,刘玉洪;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窗小气候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8 何永涛,李贵才,曹敏,唐勇;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更新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19 张一平,窦军霞,刘玉洪,马友鑫;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辐射特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20 吴宁;贡嘎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动态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中声;刘金福;郑世群;吴则焰;牛杰;洪伟;;格氏栲天然林林窗空气与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一平;窦军霞;马友鑫;刘玉洪;郭萍;王进欣;;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不同热力作用面特征分析[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窦军霞;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辐射特征初步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童春富;陆健健;;草坪无脊椎动物功能群物种多样性及其管理[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刘庆;;林窗对长苞冷杉自然更新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于明坚;胡正华;余志良;钱海源;丁炳扬;方腾;陈声文;;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种类组成和功能群结构[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7 刘光兴;张志南;;胶州湾北部浮游动物各功能群的季节变化[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胡志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及有关的科学哲学问题[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孙向阳;耿玉清;谭笑;查同刚;李素艳;阎海平;;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林干扰状况和生态恢复机理的探讨[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英武;张炳乾;赵树俭;;宁夏六盘山辽东栎天然更新调查分析[A];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康;辽东栎林演替的生理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2 康永祥;黄土高原辽东栎林群落生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何中声;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微环境特征及幼苗更新动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4 郭华;子午岭辽东栎种群更新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厉月桥;木本能源植物蒙古栎与辽东栎资源调查与优良种质资源筛选[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李荣;近自然经营强度对辽东栎种群与群落恢复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侯继华;中国暖温带辽东栎林主要树种共存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8 张成军;辽东栎林中四种木本植物幼苗对土壤干旱的生理生态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9 刘金福;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种群结构与动态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10 张仁懿;亚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东;黄土高原天然辽东栎群落特征及林窗对林下更新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关晋宏;辽东栎林优势种群光能利用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丽;草原退化进程中植物能量功能群对水分资源梯度的响应[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邓磊;沿环境梯度辽东栎群体适应特征及幼苗生长发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聪;辽东山区不同大小林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6 王刚;雪灾干扰下木荷林林窗特征与更新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张志国;天童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永兵;林窗对子午岭辽东栎林天然更新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9 崔之鑫;黄土高原辽东栎群落优势种水分利用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秦英英;山西省辽东栎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飞 吴建平;森林健康成长与灌草相依相随[N];广东科技报;2011年
2 余万芳;实施高效水源涵养林保育[N];绍兴日报;2008年
3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邬贺铨;对下一代网的期待与思考[N];人民邮电;2003年
4 本报记者 郝健;让近自然抚育经营成为工作常态[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5 纪泽;固话短信:带来生活新便利[N];浙江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范南虹 林芳明;海南珍贵树种被大量盗伐[N];工人日报;2005年
7 值班记者 赵常丽;皇天后土:为大都市增添无限生机[N];咸阳日报;2010年
8 王树瑜徐强;浦城:32万亩受灾毛竹有望提前五年复原[N];闽北日报;2008年
9 骆会欣  ;科学规划指导建设“森林网络”[N];中国花卉报;2003年
10 卢国强 李舒;交通勤务指挥精确到“秒计米算”[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