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属(Glycyrrhiza L.)的系统学研究
【摘要】:甘草属(Glycyrrhiza L.)隶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山羊豆族甘草亚族,各大洲均有分布。本文对甘草属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学研究,重点分析了各形态相关性状的变异式样及变异范围,首次发现甘草属的龙骨瓣不合生、分离,中国植物志四十二卷记载龙骨瓣合生,则有误; 认为荚果形态和叶片性状是较为可靠的分种依据,小叶数目、花序疏、密以及小花大小等性状对于属下种类的划分也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首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13种甘草属植物花粉粒的微形态特征,发现甘草属植物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三孔沟、萌发沟通常比较宽、沟边缘不整齐、沟膜较明显、表面通常具有疣状、瘤状或颗粒状突起; 外壁纹饰以小孔穴状纹饰为主,还有皱纹状纹饰。花粉的形状、大小、外壁纹饰在种间存在变异,反映了一定的种间关系,对目前的属下分类系统提供了一些证据。对种子形态观察表明,该属植物的种皮表面纹饰特征比较相近,除圆果甘草(G. squamulosa)表面纹饰为圆丘状突起外,其余种类均以各种条纹状或回纹状突起为主。从种皮表面纹饰特征所反映的种间关系来看,有些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有些则不一致,无规律可寻,对于进行甘草属分类和种间系统演化关系研究不具有更高价值。对甘草属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测定5种甘草属植物的ITS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21种的ITS序列,包括了2种甘草属植物及山羊豆族内其它10个属的代表。以紫藤为外类群,进行简约性分析,构建甘草属及其临近类群的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显示,所研究的甘草属植物聚为一支,而山羊豆族内的其余类群在系统树上聚为另一支,表明甘草属与山羊豆族内其余类群的关系相对稍远; 甘草属植物作为一个单系类群得到了100%的支持。在包括了山羊豆族、车轴草族、蚕豆族、鹰嘴豆族、岩黄芪族和灰叶族植物的系统发育树状图上,甘草属植物与山羊豆族的其余类群则处于不同的分枝上,进一步表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包括甘草属的山羊豆族不是一个单系类群,甘草属的分类位置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在研究了4000余份腊叶标本及进行了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孢粉学、种子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的证据,首次采用综合手段对世界甘草属植物进行全面的分类学修订。确认甘草属含3个组、13个种、1个变种,其中处理一新组合; 对17个名称进行了归并; 重新界定了广布种乌拉甘草(G. uralensis)和欧亚甘草(G. glabra)的变异范围,澄清了上述两种长期存在的名实混乱; 考证了属的正
|
|
|
|
1 |
边步;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六届一次学术年会在安徽召开[J];地层学杂志;2002年04期 |
2 |
曹致年;中国孢粉学会在北京召开理事会[J];古生物学报;1985年04期 |
3 |
李建国;;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召开[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7年03期 |
4 |
;演化速度与孢粉界线[J];古生物学报;1996年02期 |
5 |
曹致年;中国孢粉学会近年来的一些学术活动[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5年04期 |
6 |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召开理事会并发出“征稿通知”[J];地层学杂志;2008年04期 |
7 |
茅绍智;第七届国际孢粉学大会(7IRC)简介[J];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01期 |
8 |
刘东生,李文漪;缅怀中国孢粉学和古植物演化学的奠基人徐仁院士[J];第四纪研究;2002年06期 |
9 |
王玉柱,潘季淑,孟新法;杏种质孢粉学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8年04期 |
10 |
赵昕;吴子龙;叶嘉;;中国特有蕨类植物中华卷柏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11 |
H.Kataoka,N.Miyoshi,Y.Hase,T.Oda,K.Kawamuro;贝加尔湖—钻孔(BDP 96-1)的孢粉分析(英文)[J];古生物学报;2002年04期 |
12 |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二次学术年会将在9月召开[J];地层学杂志;2011年01期 |
13 |
刘炳仑;;孢粉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简介[J];自然杂志;1988年11期 |
14 |
刘炳仑;新技术、新方法在孢粉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1994年05期 |
15 |
;《第四纪孢粉学》[J];贵州地质;1987年04期 |
16 |
欧阳舒,刘耕武;2000年第十届国际孢粉会议将在中国召开──关于第九届国际孢粉会议的报道[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6年03期 |
17 |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通知[J];地层学杂志;2009年02期 |
18 |
宋长青,孙湘君;中国第四纪孢粉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
19 |
王文莉,赵兰勇,朱西存,时鑫;花卉孢粉学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2年05期 |
20 |
姜艳;张生;戚继忠;;大叶山杨与山杨形态及物候特征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