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
【摘要】: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位于松嫩平原的西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最东端; 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特点,环境问题突出,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及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垦、以及粗放的生产模式,使该地区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建立一个适合该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是必要而紧迫的。
本论文以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对象,以其典型地段为切入点,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文献资料的查阅、野外考察与测定、室内分析处理等,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一、生态-地理环境背景分析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是多种生态-地理环境危害并存的区域,其中包括盐碱化、沙漠化、气候灾害、水资源短缺等等。当前,沙化土地和盐碱化土地的面积已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34.27 %,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气候灾害频发,主要是旱灾、水灾、风灾。此外,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质问题,同样影响着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多种生态-地质环境危害并存的主要影响机制是:该地区自身的地质-地理环境特点、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效应,并且人类活动日益成为主要驱动因子。
二、实例研究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研究是以长岭县为例,通过对长岭县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土壤格局分布、农牧业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可持续性评价等,得出以下结论:
1、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分析表明:1980 ~ 2000年,在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发生变化的基础上,表现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上的增减; 草地、林地大面积
|
|
|
|
1 |
谢花林;李波;;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2期 |
2 |
白淑英;额尔敦格日乐;周薇;;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以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01期 |
3 |
王宗明;张柏;宋开山;刘殿伟;张树清;李方;国志兴;;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
4 |
吴泠;张新时;;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牧草资源特点及畜牧业发展[J];生态学报;2006年02期 |
5 |
汤洁;汪雪格;斯蔼;韩维峥;;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的聚类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8年06期 |
6 |
成军锋;贾宝全;赵秀海;陆佩玲;;鄂尔多斯高原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9年03期 |
7 |
任志远;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3年03期 |
8 |
张军涛,李颖;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
9 |
王宗明,张柏,黄素军,李建平,宋开山,段洪涛;基于GIS和信息熵的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分析——兼论系统无序度、复杂性与多样性[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年03期 |
10 |
李昭阳;汤洁;孙平安;王晨野;;松嫩平原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生态分区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05期 |
11 |
杨梅;张广录;侯永平;;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1期 |
12 |
任春颖;张柏;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松嫩平原西部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
13 |
;土地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4期 |
14 |
董玉祥;刘毅华;;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防治的系统诊断[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2年03期 |
15 |
柳长顺,齐实;西吉县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2期 |
16 |
马安青,王彦丽,陈东景,王建华;黄土高原陇东地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年02期 |
17 |
王凌,李秀珍,郭笃发;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8 |
王鹏,黄贤金,杨肇卫;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县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9 |
黎夏;珠江三角洲发展走廊1988~1997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3期 |
20 |
傅小锋,曹卫东,曹有挥,潘坤友;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以成都新津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