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丁香和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但春  
【摘要】: 本论文由三部分共四章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丁香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三部分综述了环菠萝蜜烷三萜结构和活性关系的研究现状。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章。第一章介绍了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花蕾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鉴定。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等各种分离方法,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中共分离出34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类型分属黄酮、三萜、鞣质等。其中1个为新的酚苷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分析鉴定为2-O-(6'-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基苯甲酸甲酯(24),另外还有1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第二章介绍了丁香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正丁醇萃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分析,尝试简单快速地检测丁香挥发油及极性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 第二部分为第三章。本章介绍了传统中药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根部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通过正、反相硅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和MS、NMR等波谱解析技术,共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主要为环菠萝蜜烷三萜,其中5个新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micidol-3-one(38)、3'-O-乙酰基升麻苷H-1(41)、2'-O-乙酰基升麻苷H-1(42)、(3β,12β,16β)-12-乙酰氧-16,23-环氧-9,19-环羊毛甾烷-22-烯-24-酮3-O-β-D-吡喃木糖苷(44)和升麻碱(54)。新化合物54为结构新颖的环菠萝蜜烷三萜皂苷生物碱,这是首个发现的具有环菠萝蜜烷三萜骨架的生物碱,也是从升麻属植物中发现的第一个三萜生物碱,它的结构通过多种波谱解析,特别是2D-NMR的充分应用,并结合化学降解和反应得到证实。此外,还介绍了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化合物(QS29)的体外活性研究。 第三部分即第四章,综述了升麻属植物中环菠萝蜜烷三萜与其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现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玉萍,邱明华,李忠荣;升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年06期
2 黄驰,徐国钧,金蓉鸾,徐珞珊;南川升麻的成分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3 黄驰,徐国钧,徐珞珊,金蓉鸾,余国奠;升麻一新变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4 马凌志;何丽娟;高毓涛;;中药升麻的挥发油成分分析[J];首都医药;2007年04期
5 孙丽荣;李晓文;李树基;方莹莹;袁春华;朱心红;高天明;;升麻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6 吴德松;卿晨;;升麻药理学活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06期
7 靳波;刘友平;陈鸿平;;毛茛科升麻属植物资源概述[J];江苏中医药;2010年08期
8 李淑慧;;升麻属植物中的蜂斗菜酸和升麻酸类对胶原溶解的影响[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2年06期
9 金华;张秋霞;;黑升麻肝毒性报告引起各国药政部门的关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年06期
10 陈秦英;;对《温病条辨》中禁用升麻、柴胡的看法[J];浙江中医杂志;2008年04期
11 马晓艳;张慧;王珂;杨立元;朱赛楠;濮鸣亮;秦丽华;白文佩;;莉芙敏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视前区5-HT1AR和5-HT2AR表达的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年02期
12 张敏和;;中药方剂用药升麻的介绍[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1年02期
13 李颖;吴伯英;;升阳诸药途径辨[J];现代中医药;1988年05期
14 赵小青,赵婕;《本经逢原》评述[J];中医文献杂志;1995年03期
15 陈俊华;毛茛科中药的显微鉴别特征[J];中国中药杂志;1985年01期
16 巫庆珍;毛茛科中草药的组织解剖学探讨[J];海峡药学;1998年02期
17 ;从紫雪丹谈成药的标准化[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5期
18 ;中国药用植物奠基人之一——记首届地奥药学科技奖(中药奖)一等奖获得者肖培根院士[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5期
19 周亮;杨峻山;;186升麻族植物中的三萜皂苷及其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5年04期
20 靳波;刘友平;陈鸿平;赵祎姗;彭月;;西升麻中三萜皂苷类分离鉴定及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北;张杰;Edward J.Kennelly;;炙升麻与常见升麻属植物抗氧化活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袁昌齐;冯煦;王鸣;单宇;印敏;;欧美植物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段金廒;周荣汉;;2008-2009年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研究进展[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袁昌齐;冯煦;单宇;王鸣;;世界传统医药体系与草药的应用[A];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勇;兴安升麻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及抗骨质疏松活性筛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2 潘瑞乐;升麻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及抗骨质疏松活性筛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沈莉;NMR在中药质量控制及在药物立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冰;中药升麻的质量评价、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靳波;升麻提取物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马丽娟;民间药用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的化学成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晓;两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徐燕;黄芪升麻药对抗氧化活性及协同作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贾秀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南川升麻中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D];西南大学;2010年
7 宋彦波;兴安升麻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3年
8 郭宝凤;25-乙酰基-7,8二去氢—升麻醇-3-木糖苷对HepG2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制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隋洁;紫花升麻和菟葵(毛茛科)的传粉生物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发伟;超声监测绝经早期妇女接受升麻提取物和激素补充治疗2年子宫、乳腺的变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