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及其在水、沉积物和农田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摘要】:
因蓝藻水华爆发导致的微囊藻毒素污染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微囊藻毒素在天然水体,湖泊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以及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天然水体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
以微囊藻毒素LR(MC-LR)和微囊藻毒素RR(MC-RR)为材料,主要通过调节杂质淋洗液和毒素洗脱液中甲醇、水和三氟乙酸(TFA)的配比来改变其极性和pH值,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MC环境样品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含0.1%TFA的40%-45%的甲醇水溶液可以取得较好的杂质淋洗效果,含0.1%的TFA的70%的甲醇水溶液可以将固相萃取柱(SPE)上的MC完全洗下。
2.研究了水体中各种环境因子对MC浓度的影响
在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间,对滇池全湖MC-RR浓度和一些相关理化及生物学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滇池水体中MC-RR的月平均浓度(10个样点的平均值)在0.65~2.44μg/L之间,全年平均浓度为1.43μg/l。MC-RR的浓度与藻类生物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尽管,所有影响藻类生物量和产毒性能的因素都会对MC-RR的浓度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各种作用之间的相互抵消,在以夏季水华浓厚期和消退期试验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时,只有水温对MC浓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当以全年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没有任何环境因子对MC浓度有显著影响,无法建立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以上结果表明,水体中MC的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因子对不同湖泊中MC浓度变化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即使在同一湖泊的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这种影响也是在不断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