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森林景观边界的定量判定及其动态变化
【摘要】:森林景观边界研究,是森林界面生态学在宏观尺度上的拓展。本文综合运用野外调查、3S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对长白山北坡苔原/岳桦边界和岳桦/云冷杉边界进行了定量判定; 对森林景观边界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并分析了景观边界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最后,探讨了景观边界的分布与环境梯度的关系。
用移动窗口法,分别对样线数据和遥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苔原/岳桦边界宽度约为60米; 岳桦/云冷杉边界宽度为50米(样线数据)和60米(遥感数据)。由于岳桦在空间上分布的不连续性,用主成分分析法,不易确定苔原/岳桦边界的宽度; 长白山北坡岳桦/云冷杉边界宽度为50米(样线数据)和30米(遥感数据)。用移动窗口法对样线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可以用遥感数据对景观边界的宽度进行界定,与主成分分析法相比,移动窗口法较稳定。但是,在样线布设合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景观边界进行定量判定,只是用遥感数据所得结果偏低。
采用遥感图像计算机监督分类和人工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长白山1975、1985和1997三个时期的景观类型图; 建立了描述景观边界的指标体系,在景观类型和整个研究区两个空间尺度上,从景观边界的长度、密度、对比度、形状和多样性五个方面,对长白山森林景观边界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森林砍伐和毁林造田以及其它人类活动的影响,长白山森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趋于增加,景观边界的形状趋于复杂。
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年均温、年降水量、一月均温、七月均温、≥5℃积温、≥5℃天数、干燥指数、湿润指数、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湿度指数11个气象因子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回归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可以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各气象因子进行估计; 用回归模型法和空间插值法分别建立了各气象因子的趋势面,认为在气象站点
|
|
|
|
1 |
陶青;英国的森林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通讯;1994年09期 |
2 |
李晓储,黄利斌,刘泽东,梅加才,陈宝云;要塞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
3 |
陆道调,牟继平;广西森林景观与森林旅游[J];广西科学;1998年02期 |
4 |
徐高福;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1年06期 |
5 |
菅利荣,李明阳;浙江临安森林景观动态的计算机模拟仿真[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6 |
许春如;;福州市郊区森林景观评价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1996年01期 |
7 |
罗明永;;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视觉吸收力的评价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1999年01期 |
8 |
曹辉,兰思仁;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游憩效益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01年05期 |
9 |
叶兴发;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价值确定方法[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10期 |
10 |
郭晋平,张芸香;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年05期 |
11 |
杨鹏,薛立,陈红跃;森林景观评价方法[J];广东园林;2003年01期 |
12 |
徐礼来,宋效严;安徽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03年02期 |
13 |
倪淑萍,施德法;普陀山风景区森林景观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1996年01期 |
14 |
徐天蜀,彭世揆;九溪河小流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5 |
施新程;温小荣;;南湾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斑块特征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
16 |
郭红;;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森林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17 |
黄才;康树珍;;森林和景观—联系生态学和美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
18 |
胡银根;;略论森林之美[J];森林与人类;1994年02期 |
19 |
杨学军,姜志林,刘茂松;溧阳地区森林景观的空间格局动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20 |
刘惠明,杨燕琼,罗富和,陈俊林,侯长谋;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多样性分析[J];生态科学;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