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对玉米幼苗形态建成、生理代谢及根系吸水的影响
【摘要】:
水分亏缺是限制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作物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作物的芽苗期又是对水分亏缺较为敏感的时期,水分不足会影响到作物的出苗、生长以及幼苗的成活率,进而给作物产量的形成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在旱地农业生产中,作物幼苗的根系吸水能力及其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以玉米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 6000模拟根际干旱的方法,主要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幼苗的形态建成、各个不同器官对干旱条件的敏感性差异、根系吸水能力与其形态、生理特征、光合气体交换等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干旱胁迫对根系在整株和单根水平上水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且对根压力探针技术测定根系水力学参数进行了探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玉米幼苗从萌发到成苗这一过程中胚芽鞘、中胚轴、根系各个部位形态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幼苗的出土过程中,中胚轴对水分条件的变化最不敏感,胚芽鞘的生长最容易受到水分亏缺的影响,而根系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生长良好,这说明作物为了保证幼苗的正常出土,首先要保证幼苗具有出土动力,以及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器官的形成,即首先保证中胚轴和根系的生长,才能保证幼苗的正常出土与成苗。
2.通过对玉米幼苗不同部位的组织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活性氧的产生和膜质过氧化程度以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各个部位的组织含水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叶片的含水量下降最为严重;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干旱胁迫致使活性氧在玉米各个部位都有了不同程度地累积,MDA含量和相对膜透性也明显增加,其中在叶片中的含量最高;为了减轻或者避免活性氧积累造成的伤害,各个器官的保护酶活性和活性氧清除剂的含量也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综上所述,玉米幼苗的叶片最容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根系次之,然后是中胚轴,最后是茎。
3.玉米幼苗的茎充满空气,不宜与根压力探针相连来测定整株根系的水力学特性,而中胚轴与之连接则能够成功地对其进行测定。但是该测定要求中胚轴的长度至少2cm以上。所以该方法比较适用于中胚轴可伸长的作物如水稻、高粱、谷子等,由于小麦的中胚轴不伸长,所以不宜采用该方法进行测定。另外该方法需要在玉米3-4叶期以前进行,因为随着苗龄的增大,中胚轴上将萌发不定根,容易对测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4.采用压力室、根压力探针、高压液流测定仪对两种水分条件下玉米幼苗根系导水率的测定,均发现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根系的导水率。根压力探针技术适用于3-4叶期以前的水培或盆栽幼苗,而压力室技术对苗龄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如果测定盆栽植株则需要特殊的培养容器或特殊的压力室,而高压液流测定仪更适用于测定各个阶段的大田作物。
5.通过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根系导水性及根系形态、生理参数,以及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参数的研究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随着苗龄增加,玉米幼苗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而水分胁迫降低了其增长速率,同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导水性开始下降。这是由根系的形态变化、根系生理活动以及地上部气体交换能力的变化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过对相关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根系吸水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根系活力、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鲜重的变化引起的。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所测玉米比较幼小,处于生长迅速的时期,以及所使用测定技术不是非离体根系的稳态流法,所以根系导水性与地上部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之间的相关性不强。
6.采用根压力探针技术对玉米幼苗整株根系及单根的水分及溶质运移参数进行了研究,水分胁迫对整株根系和单根的根压、导水率、溶质透过能力均存在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该抑制作用也增大。因此,从整体上看,水分胁迫对整株根系影响大于对单根的影响。
|
|
|
|
1 |
刘锦春;钟章成;;水分胁迫和复水对石灰岩地区柏木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年12期 |
2 |
郝树荣;郭相平;王为木;张烈君;王琴;王青梅;刘展鹏;;水稻分蘖期水分胁迫及复水对根系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
3 |
张承林,付子轼;水分胁迫对荔枝幼树根系与梢生长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5年04期 |
4 |
王周锋,张岁岐,刘小芳;玉米根系水流导度差异的生理形态原因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8期 |
5 |
李博;田晓莉;王刚卫;潘飞;李召虎;;苗期水分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杂种优势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8年04期 |
6 |
习金根;吴浩;王一承;孙光明;;土壤水分对菠萝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0年05期 |
7 |
盛钰,赵成义,蒋平安,贾宏涛;水分胁迫条件下绿洲农田冬小麦水分运移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4期 |
8 |
沈淮东;柏彦超;茅正芳;薛巧云;陈峰;汪孙军;钱晓晴;;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
9 |
高志红;陈晓远;;聚乙二醇造成的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年02期 |
10 |
梁银丽,陈培元;水分胁迫和氮素营养对小麦根苗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1期 |
11 |
盛钰;赵成义;贾宏涛;;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1期 |
12 |
刘晓英,罗远培,石元春;考虑水分胁迫滞后影响的作物生长模型[J];水利学报;2002年06期 |
13 |
武宝玕,Glenn W Todd;用叶绿素a的瞬变荧光测定分析水分胁迫在光合电子传递中的作用部位[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8年02期 |
14 |
王邦锡,何军贤,黄久常;水分胁迫导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的非气孔因素[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92年01期 |
15 |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5年05期 |
16 |
高浦新;玉米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脯氨酸的积累与抗旱性的研究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1997年04期 |
17 |
黄旭明,黄辉白,吕雪娟;水分胁迫下柑桔果皮的生化变化与复水后补偿生长的关系[J];果树科学;1998年04期 |
18 |
谢寅峰,沈惠娟;水分胁迫下3种针叶树幼苗抗旱性与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关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19 |
周毅,郭世伟,沈其荣;局部根系干旱条件下分蘖期水稻对供氮形态的生物学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6期 |
20 |
陆爱华,褚孟嫄;水分胁迫后梅杏桃脯氨酸脱落酸的累积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