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离心压气机气动分析与优化设计
【摘要】:离心压气机作为主要的增压部件被广泛应用于微小型燃气轮机,随着人们对动力需求的不断提高,单级离心压气机己经不能满足高循环压比的要求。与多级轴流压气机相比,双级离心压气机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和功率密度高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双级离心压气机的研究工作早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展开,且一些高性能双级离心压气机已经投入应用,但由于其本身结构复杂和设计难度大,我国对双级离心压气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应用于某微小型燃气轮机的闭式双级离心压气机进行气动分析与优化,并对原型机设计改型,形成两套设计方案,同时对叶片扩压器安装角与叶顶间隙对离心压气机流动及性能的影响进行详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双级离心压气机进行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低压级与高压级的变工况特性及在设计转速下的整级特性,并对各部件的流动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双级离心压气机效率与喘振裕度的因素。
2.由于原型机径向扩压器流动损失较大,因此对叶片扩压器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安装角对高负荷离心压气机流动及性能的影响。
3.在不改变原型机端壁型线的前提下,重点对低压与高压径向扩压器进行叶型优化,优化方案在设计转速下较原型机性能有重大提升,设计点工况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喘振裕度大幅增加,达到优化目的。
4.以原型机的气动分析与优化为基础,充分参考其特点与优点,对原型机设计改型形成闭式设计改型方案。与原型机相比,设计改型后的闭式双级离心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流量范围更广,设计点工况效率略有提高,且喘振裕度增大,达到设计改型目的。
5.间隙泄漏流动对离心压气机性能有较大影响,提供半开式设计方案之前,首先对叶顶间隙对离心压气机流动及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6.以闭式设计改型方案双级离心压气机为基础,考虑叶轮顶部间隙对离心压气机通流能力和工作裕度的影响,设计改型形成半开式设计改型方案。与原型机相比,设计改型后半开式双级离心压气机设计点工况效率有所降低,但其总压比提高,且具有更大的喘振裕度,基本达到设计目的。
|
|
|
|
1 |
孙鑫圭;;高进口轮毂比离心压气机的设计[J];汽轮机技术;1982年02期 |
2 |
黄小燕,汪庆桓;离心压气机叶片扩压器正反问题设计计算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9年04期 |
3 |
陈林根;离心压气机级效率优化[J];汽轮机技术;1991年03期 |
4 |
王彤,谷传纲;设计工况下离心压气机内部动静部件耦合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
5 |
;我国第一台系列化增压器离心压气机的试验研究[J];力学进展;1979年01期 |
6 |
O.Conrad,K.Raif,M.Wessels,马国山
,赵永胜;具有叶片式扩压器离心压气机特性曲线的计算[J];车用发动机;1988年02期 |
7 |
刘思永
,朱才根;热力参数计算法评定航机陆用机组LM—1500现场性能验收试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8 |
蔡建斌,成本林,刘杰,李逢春;离心压气机温升效应对涡轴发动机起动性能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05年03期 |
9 |
楚武利,姜桐;离心压气机叶片扩压器的不稳定流动特征[J];应用力学学报;1992年02期 |
10 |
杜朝辉,姚吉先,忻建华;离心压气机叶轮与扩压器的流动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11 |
彭森,杨策,马朝臣,王航;前倾角对离心压气机叶轮性能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2 |
杜建一,祁志国,汤华,赵晓路,徐建中;高比转速离心压气机叶轮的设计及其三维流场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
13 |
周颂东,温泉;进口总压径向畸变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5年03期 |
14 |
陈訢闻,郝石天,马云明,陈文奎,陆家祥,李培亭;一种后掠式离心压气机的研制[J];内燃机工程;1981年03期 |
15 |
华耀南,饶江,张国庆,李京平;跨音速离心压气机的现状和发展[J];航空动力学报;1994年03期 |
16 |
陈元先,赖斌;离心压气机叶轮三元流场计算[J];航空学报;1995年01期 |
17 |
牛利民;李淑英;;用空气离心压气机母型模化设计蒸汽离心压气机的研究[J];应用科技;1990年01期 |
18 |
杜建一;汤华;赵晓路;徐建中;;叶顶间隙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影响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
19 |
何学群;董星涛;曹淼龙;;离心压气机不同结构方案的内部流场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9年06期 |
20 |
周颂东;五种径向扩压器与同一离心压气机叶轮相互匹配的试验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