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涡轮叶片中流场和温度场计算及实验研究

黄海波  
【摘要】: 随着涡轮前温度的提高,涡轮叶片的冷却技术变得十分重要。涡轮叶片中流/热耦合计算成为必不可少的热环境分析手段。本文从实验和计算的角度对涡轮叶片中的流场、温度场耦合进行了研究。 本文在激波管风洞中利用两种叶栅在总共五种工况下进行了叶表静压测量实验,在两种工况下进行了叶表热流率测量实验。对激波管风洞实验台的测试精度、可靠性进行讨论表明该种实验方式对涡轮流场测压、测热实验具有令人满意的精度。数值计算方面,以多块网格为特征的S2DF程序采用有限体积法,MacCormack离散格式求解二维、非定常N-S 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二维热传导方程。 本文发展的计算程序S2DF 模拟了实验工况下的叶栅流场。计算的结果不论从叶表静压分布还是激波的位置,与实验的结果都相吻合。这表明了S2DF程序气动计算的可靠性。接着利用本文提出的流/热耦合方法计算了叶表热流率分布并与实验结果比较。最后进一步地讨论了涡轮叶片中无冷却和有简单冷却通道情况下的流/热耦合计算。发现流/热耦合的精确计算与网格的质量、湍流模型密切相关。今后流/热耦合计算,需要质量更好的非结构化网格以及能更精确模拟层流、湍流发展及转捩的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燕,赵广和,顾志福;一项很有成效的设备改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年04期
2 凌云沛 ,张华 ,刘坚;新一代引射式跨音速风洞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3 ;知识资料窗[J];中国航天;1998年05期
4 黎万;;东莞轻轨R2线实验段动工[J];广东交通;2010年02期
5 郗忠祥,解亚君,郭琦,周瑞兴,高永卫,张理;NF-3风洞设计特点[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6年04期
6 刘雅卿;司旭安;;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J];河南建材;2008年02期
7 邹光远,马瑜;缓变过渡段几何外形对实验段内气动力特性的影响[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3年02期
8 高永卫,乔志德;NF-3风洞螺旋桨实验段的声学改造[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3年03期
9 刘智;丹本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施工技术分析[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12期
10 王元,张鸿雁,吴延奎;风工程学与大气边界层风洞[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11 王化伟;空气泡法流动显示技术及一个专用的引射式回流水洞[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6年03期
12 蔡康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传热实验室介绍[J];核动力工程;1987年01期
13 张继奎;方俊波;;高地应力千枚岩大变形隧道支护参数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14 吕若君;陈红丽;周涛;杨志义;FDS团队;;中国液态金属锂铅实验回路DRAGON-Ⅳ MHD实验段设计与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15 齐娟;周云龙;李峰;;直流式低速风洞流动特性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6 何可金;王元良;;超小型风洞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1984年02期
17 郑国锋;跨音速风洞实验段中气流的加速问题[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2年S1期
18 邓晓辉,郭方中;回热器声阻抗特性的直接测量法─—传递函数法[J];低温工程;1994年02期
19 金文,王元;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的实验要求[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0 傅俊萍;李录平;刘泽利;李秋仪;;超声波除垢与强化传热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义;周涛;陈红丽;吕若君;金鸣;FDS团队;;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回路DRAGON-IV MHD直管实验段设计与分析[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夏红梅;高云华;卞爱娜;刘平;刘政;;动脉血栓模型建立的方法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田石柱;段忠东;武岳;欧进萍;;哈尔滨工业大学大气边界层风洞(含波浪水槽)初步设计和建设方案[A];2004全国结构风工程实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超军;王晋军;;合成射流对圆柱绕流的控制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肖春生;焦予秦;上官云信;高永卫;;韩城电厂冷却塔风洞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廖钦;徐胜利;;两相激波管设计和气体燃料点火延时测量研究[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廖钦;徐胜利;;用于雾化煤油点火研究的两相激波管设计和调试[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毕胜山;史琳;;纳米制冷剂TiO_2/HFC134a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希龙;赵密广;蔡京辉;梁惊涛;;脉冲管制冷机中交变流动阻力测量实验台的建立[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徐轶君;姜培学;石润富;任泽霈;;超临界CO_2在微细圆管中对流换热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升飞;密度锁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邵莉;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张超;燃气透平导叶气热耦合实验与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冯志新;对带气膜孔的肋化冷却通道耦合换热特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林立;燃气轮机转静系盘腔内流动与传热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费立森;煤油在冷态超声速气流中喷射和雾化现象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于意奇;大尺度平板水膜流动行为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夏红梅;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特异性增强血栓显像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9 甘云华;硅基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可视化测量及其规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路广遥;管束通道内单相及两相沸腾换热特性及流动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兰凯;燃气轮机燃烧实验段设计与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杨继伟;窄矩形通道液泛机理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杨辉涛;自然循环阻力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何霖;直连式超声速风洞与“超—超”混合层风洞的设计和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谷云庆;减阻测试实验装置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禹文池;环隙通道内自然循环净蒸汽产生起始点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秦胜杰;摇摆对自然循环汽泡脱离点影响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周卫华;压水堆核电厂ERVC实验回路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旭阳;R152a在微圆管内凝结流型与换热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单绍荣;管径及侧向载荷对管内沸腾两相流流动和传热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洪亮;中线北京段PCCP实验段通过验收[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张会君 永青;涩宁兰为西气东输开设X70实验段[N];中国石油报;2000年
3 沈宫石 史力;芜申运河安徽实验段动工[N];安徽日报;2006年
4 记者 杨秀权 通讯员 罗友庆 周旭东 马铭;软土路基填筑技高一筹[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范惠萍 董芸 见习记者 陈圣强;古城墙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的成功探索[N];陕西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杨秀权 特约通讯员 倪作霖;从穷穷联合到异军突起[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7 陈晓光记者 陈渌;哈大高速公路单幅贯通[N];黑龙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杜娟实习生 冯婧婧;广佛佛开高速扩建 收费或提高[N];广州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媛 通讯员 张士群;北京市政四公司泥水平衡顶管工艺成功运行[N];建筑时报;2006年
10 本报评论员 苗凡卒;为轨道建设提速喝彩[N];深圳商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