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异向介质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摘要】:异向介质是本世纪初物理学和电磁学的重要发现,它是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同时为负数的人造介质。异向介质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电磁场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它的深入研究成果将在许多领域有重大的应用。异向介质的研究是物理学和电磁学最前沿的课题之一。本论文对周期性排列的金属条和两侧开口的金属谐振环这种典型微波异向介质结构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的深入研究。
论文实验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
1、设计制作了体积较大的金属条和金属谐振环的组合结构,研究了电磁波在这种结构中的传输特性。实验证实了当电磁波的电场方向与金属条方向相同,磁场方向与金属谐振环的轴向方向相同时,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同时为负数;
2、实验研究了位于异向介质中的鞭天线的辐射特性。实验表明异向介质能够使天线的方向性更强。实验还发现了天线的辐射在异向介质与空气的分界面处的负折射现象;
3、设计制作了用于棱镜实验的实验装置,分别用聚四氟乙稀和异向介质构成的三角形棱镜进行电磁波斜入射到介质分界面的实验。实验证实了异向介质和常规介质分界面处的负折射现象。
论文运用三维FDTD方法对电磁波在平板、棱镜和圆柱形的异向介质中的传播进行了计算模拟。针对异向介质的结构特点,在模拟计算中采用了一些新的处理手段和分析模型。例如,在两个方向上设置周期性边界条件以产生理想的均匀平面波和无限大的异向介质。论文完成了以下的模拟计算:
1、运用相位提取技术对电磁波在平板状异向介质内传播时相位的变化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明确的相位变化曲线;
2、模拟了电磁波斜入射到异向介质和常规介质的分界面时折射波的传播规律,得出非常直观的折射波传播图;
3、用计算异向介质内的相速和测量折射角两种方法计算了介质不同频率的负折射率,这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
|
|
|
|
1 |
李琳菲;秦卫平;;数值研究负折射率超透镜近场亚波长成像[J];信息化研究;2011年03期 |
2 |
陈红胜,冉立新,皇甫江涛,章献民,陈抗生,孔金瓯;异向介质平板对高斯波传播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10期 |
3 |
史丽娜;李承芳;张飞;;二维光子晶体负折射现象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6年03期 |
4 |
卢万铮,曾越胜;关于FDTD中驻波-行波边界条件的讨论[J];微波学报;2002年02期 |
5 |
陈彬,陆峰,易韵,陈海林,周璧华,裴玉玲;时域有限差分法中金属薄板边缘场差分方程的修正[J];电子学报;2004年06期 |
6 |
杨鸿生;王惠燕;张照锋;袁迎春;姚靖;;圆形槽波导中径向盘对阻抗的影响[J];微波学报;2007年03期 |
7 |
汪涛;;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及FDTD分析[J];山西电子技术;2007年06期 |
8 |
陈鹏,房少军;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共面波导的特性阻抗[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9 |
姚靖,杨鸿生,郭雪锋,崔立成,褚家美,郑福萍;W波段圆形槽波导径向盘的位置对阻抗的影响[J];电子器件;2005年03期 |
10 |
肖志文;卢万铮;何建国;马嘉俊;;一种平面超宽带天线的优化设计及其分析[J];微波学报;2006年04期 |
11 |
许连强;闫珂柱;;二维三角晶格空气孔光子晶体直线型波导的TE波传输特性研究[J];激光杂志;2007年06期 |
12 |
赵守俊;王华力;白冬林;;应用FDTD分析飞行器天线HEMP响应[J];军事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
13 |
陈智慧;褚庆昕;;任意线性集总网络FDTD建模新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4 |
韩宇南;吕英华;张金玲;张洪欣;;蓝牙平面倒F天线辐射对人体比吸收率仿真[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
15 |
牛朴;侯新宇;;红外频率选择表面特性的数值分析[J];航空计算技术;2008年05期 |
16 |
常宏铭;车仁信;广旗一兰;;用于WLAN的二元微带天线阵[J];无线通信技术;2009年03期 |
17 |
赵维;;PML吸收边界条件下TM波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28期 |
18 |
闫明宝;朱冠芳;杨健;武晓亮;;光子晶体波导传输特性的计算和模拟[J];光通信研究;2011年01期 |
19 |
杨军,张玉胜,傅君眉;Mur吸收边界条件的校正[J];微波学报;1996年01期 |
20 |
邢欣,张梅,林毅;应用APLAC对有覆盖层微带贴片天线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