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技术研究
【摘要】:可靠性工程起源于对电子设备元器件的损坏率太高且时间不确定而导致设备随时间不确定这种现象的研究。它作为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已成为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航天产品中,这种可靠性工程尤其显得重要。
可靠性工程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分析等内容。论文结合我国正在研制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首先阐述了SAR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可靠度的重要性,在介绍可靠性预计和故障树分析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对雷达的两个分系统——监控计算机和定时器进行了模块划分和可靠性建模,重点是对两个分机实行了可靠性预计和故障树分析。可靠性预计是雷达可靠性设计从定性考虑转入定量分析的关键,也是实施可靠性工程的基础。本文的可靠性预计采用对电子器件比较适合的元器件计数法和元器件应力分析法,并对两种方法的预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特别是通过应力分析法的应力结果对元器件的可靠性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改善了电路的设计。
故障树分析是产品(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工具之一。在故障树分析法中,在建造故障树实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判明潜在系统故障或灾难性危险因素,发现可靠性和安全性薄弱环节,得出模块的重要度,并对重要度高的模块给予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了整机的可靠度。
在可靠性预计和故障树分析之后,论文在可靠性设计的各个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避免薄弱环节,为保证雷达系统三年可靠地运行做出了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