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掺杂稀土锰基氧化物的磁电阻特性

祝向荣  
【摘要】:掺杂稀上锰基氧化物 Re_(1-x)A_xMnO_3(Re=La,Pr等稀土元素,A=Ca,Sr,Ba等 两价金属元素)由子具有庞磁电阻(CMR)效应,并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着广阔 的应用前景,从而成为新兴交叉学科-磁电子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论文从掺 杂稀土锰基氧化物材料室温磁电阻特性的改善和制备工艺的简化出发,开展了 La_(1-x)A_xMnO_3(A=Ca,Ba,Pb)体材料CMR效应的研究,还采用金属有机物分解 法(MOD)制备了CMRLa_(1-x)A_xMnO_3(A=Ca,Ba,Sr)薄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利用固相反应法首次制备得到了具有较大室温CMR效应的二元掺杂的镧 锰氧化物La_(0.67)(Ca_(0.6)Ba_(0.4))_(0.33)MnO_z体材料,其居里温度T_c为312K;外加磁场为 6 kOe时,在306K温度下其CMR峰值达到24.7%;在室温300K处,MR值 仍达 20%,远大于La_(0.67)C_(0.33)MnO_3和La_(0.67)Ba_(0.33)MnO_3体材料的室温MR值(2%和 2.4%)。 研究了烧结工艺对La_(0.67)Pb_(0.33)MnO_3体材料CMR效应的影响。高温长时间 的烧结引起样品中掺杂元素Pb的严重缺失,并导致居里温度的急剧降低,但 样品仍具有典型的CMR效应特征。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烧结的样品中观察到 了疏松的结构缺陷,受结构缺陷影响,其金属-半导体转变平滑,且远离铁磁相 变,外磁场下的磁电阻在测量温度范围内随温度下降而单调上升。 首次采用MOD法在非晶石英衬底上成功地制备出了具有一定(202)取向 的 La_(0.67)A_(0.33)MnO_z(A=Ca,Ba,Sr)多晶薄膜。其中,La_(0.67)Sr_(0.33)MnO_z薄膜室温下的 MR随外磁场变化具有优良的线性度,在10kOe磁场下,MR值达到 5%,而 La_(0.67)Ca_(0.33)MnO_z和La_(0.67)Ba_(0.33)MnO_z薄膜在室温下磁电阻效应很弱。薄膜具有氧 缺位,使得T_c温度比相应组分的体材料要低。疏松的结构缺陷使得薄膜金属- 半导体转变平缓,且远离铁磁相变,而外磁场下的磁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单调上 升。低温下,薄膜具有显著的低场磁电阻效应和垂直各向异性的磁电阻效应。 低场磁电阻效应与晶界附近的载流子输运密切相关。磁电阻的垂直各向异性主 要由退磁场引起。温度上升时,载流子热散射降低了低场磁电阻效应。在T_c温 度以上,低场磁电阻效应和磁电阻的垂直各向异性消失。 11 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研究了不同衬底上制备的 L%刃Sr门。MnOz薄膜的磁电阻效应。在各衬底上 生长的样品在低温下都具有低场磁电阻效应。除了沉积在陶瓷衬底上的颗粒十 分粗大的的薄膜外,样品的磁电阻均有显著的垂直各向异性。室温下,沉积在 各衬底上的薄膜的 MR随外磁场变化均有较好的线性度,在 10 hoe磁场下,AO{ 值在 2斗~5%之间。实验中还发现,退火工艺对叫。雀。。MnOz薄膜的磁电阻 特性影响不大。对干沉积在石英衬底上的*。在 刀MnOz薄膜,室温下不同退 火工艺的样品的磁电阻随外磁场变化均有很好的线性特征,10 hoe磁场下,帆 值均在5%左右。 研究了不同掺 Sr量的 La;/…noz(x0.l,0 3 3,0石,0.8)薄膜的输运特性。 掺 Sr量 x 5 0石时,薄膜均有铁磁相变和磁电阻效应。与叫/。。MnOz类似, L%卢r川MnOz具有金属-半导体转变,但掺Sr量x=06,08的样品在所测温度范 围内没有观察到金属-半导体转变,且叫卢rMMnOz没有磁电阻效应。室温下, 只有叫。在r门。MnOz薄膜的磁电阻随外磁场变化具有很好的线性特征。 研究了 A位掺杂对L’aAOHMnO/A—Ca,Sr, Ba)薄膜磁电阻效应的影响。 f L%。,AO。。MnO人A-Sr, Ba,)A位掺入一定量的两价金属 Mg后,产生晶格畸变, 铁磁性和导电性变弱。在外磁场下,与自旋晶格散射相关,掺Mg后的薄膜在 低温一定的区域内具有更高的磁电阻效应,但在室温下由于铁磁性的消失,其 磁电阻效应很弱。L%。在HMnOz中A位掺入一定量的稀土元素Sin后,晶格畸 变较小,引起铁磁性和导电性降低的程度不如掺Mg的大。Sin的掺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操依彤;刘士利;;基于隧道磁电阻的直流传感器设计[J];吉林电力;2021年06期
2 ;拓扑绝缘体材料中不饱和线性磁电阻研究获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年12期
3 李忠信;消磁电阻的测试和维修[J];家庭电子;2005年03期
4 杨新华;消磁电阻可代自恢复保险丝[J];家庭电子;2005年17期
5 胡永安;;彩电用消磁电阻参数及代换[J];家电检修技术;2005年15期
6 新天;;“消磁电阻”好坏速判法[J];家电检修技术;2003年08期
7 郭章明,孙健;退磁电阻的代换[J];机床电器;1997年05期
8 马军;;稀磁半导体超晶格中的隧道磁电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3期
9 于永泉;;消磁电阻引发特殊故障[J];家电检修技术;2009年05期
10 肖为民;;浅析彩电消磁电阻引发特殊故障的形成过程[J];家电检修技术;2007年15期
11 黄宝歆;磁电阻材料的研究进展[J];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2 任清褒,朱维婷;磁电阻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13 张树弼;;消磁电阻的介绍[J];家电检修技术;2001年03期
14 罗敢,张圣华,王岳环;磁电阻磁头结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9年01期
15 何景生;;消磁电阻的变通使用[J];电子制作;1994年04期
16 天福山;;消磁电阻引发特殊故障[J];家电检修技术;2007年01期
17 苏成富;;谈彩电中的“消磁电阻”[J];家庭电子;1997年01期
18 李建伟;于广华;滕蛟;;磁电阻薄膜材料噪声研究进展[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2年04期
19 王新华;判断彩电消磁电阻好坏的方法[J];家庭电子;2005年01期
20 白驹珩;单板计算机在消磁电阻瞬态特性测量中的应用[J];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理工版);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睿亨;王恺;;铁磁/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自旋界面对磁场效应及磁电阻的调控[A];第八届新型太阳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2 侯碧辉;刘凤艳;郭慧群;郝伟;江少林;;Fe_(84)Zr_(3.5)Nb_(3.5)B_8Cu_1的低场微波信号[A];第十二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曾燕萍;刘仲武;郑志刚;余红雅;曾德长;;FeCo-Si-N颗粒膜中的大的室温正磁电阻[A];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章晓中;;半导体的几何增强磁电阻[A];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任俊;徐鹏翔;夏鈳;;Fe丨GaAs丨Fe隧道结的磁电阻研究[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曾中明;韩秀峰;詹文山;;用于自旋晶体管的双势垒磁性隧道结及其磁电性质[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7 韩秀峰;李飞飞;王伟宁;彭子龙;赵素芬;詹文山;;用于制备MRAM的高磁电阻磁性隧道结[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方光旦;宋庆山;;无屏蔽各向异性磁电阻传感器[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于海梅;谭伟石;邓开明;吴小山;;CaCu_xMn_(3-x)Mn_4O_(12)(x=0.2,0.4)的结构相变[A];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磁性双隧道结NiFe/Al_2O_3/Cu/Co的隧穿磁电阻的量子振荡(英文)[A];量子电荷和自旋输运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1 李飞飞;王天兴;丰家峰;冯玉清;王伟宁;韩秀峰;;利用光刻去胶法制备高磁电阻磁性隧道结[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2 王艾玲;周云松;闵子建;陈金昌;郑鹉;;Co/Ni多层膜的各向异性磁电阻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3 王桂英;;钙钛矿锰氧化物磁电阻温度稳定性研究[A];2015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14 王蕾;王凤平;潘礼庆;吴平;邱宏;刘还平;田跃;;表面薄氧化物薄膜层对坡莫合金薄膜磁电阻的影响[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5 王选理;韩艳铃;陈松;唐宇;黄宇阳;邓文;;Fe掺杂对La_(2/3)Sr_(1/3)Mn_(1-X)Fe_XO_3磁电阻材料微观缺陷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正电子湮没谱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6 曾中明;韩秀峰;王勇;张泽;;双势垒磁性隧道结的磁电阻效应及其在自旋晶体管器件中的应用[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7 郑洋;曲炳郡;叶双莉;李伟;任天令;刘理天;;热稳定自旋阀磁传感器及其性能优化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8 季红;季勇;周萍;郑鹉;王艾玲;姜宏伟;;退火对NiCo薄膜各向异性磁电阻(AMR)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19 章晓中;;硅磁电阻器件和硅磁逻辑器件[A];2014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摘要集[C];2014年
20 谢征微;李伯臧;;势垒形状对隧穿磁电阻及其与偏压之关系的影响:理论示例[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祝向荣;掺杂稀土锰基氧化物的磁电阻特性[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年
2 薛庆忠;过渡金属-碳复合材料和复合纳米薄膜的磁电阻和电输运特性[D];清华大学;2004年
3 董宪峰;有机磁电阻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原晓波;掺杂和复合钙钛矿锰氧化物的室温磁电阻增强[D];山东大学;2006年
5 黄启坤;整流磁电阻与垂直磁各向异性的电调控[D];山东大学;2020年
6 张国庆;磁不均匀性对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磁电阻特性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7年
7 冯晓梅;双层钙钛矿型氧化物晶体结构、原子有序及磁电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羊新胜;复相钙钛矿锰氧化物电磁输运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赵遵成;界面掺杂对磁电阻的影响及Co/NiO/Cu/Co结构中的异常磁光克尔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任光明;第二相引入对庞磁电阻材料磁和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1 张昆;自旋记忆磁电阻与整流磁电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12 伍建春;微纳体系的电磁输运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3 李鹏;外延铁氧化物薄膜及其异质结构的各向异性[D];天津大学;2011年
14 李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对Co基Heusler合金磁电阻结界面特征及电子自旋极化输运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15 周桃飞;钙钛矿锰氧化物外延薄膜和异质结制备及相关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6 肖循;掺杂对庞磁电阻材料本征性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7 范印波;二氧化铬基复合氧化物的高温高压合成及其输运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8 陈爱天;多铁异质结构中电场调控磁化翻转和隧道磁电阻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19 苏鉴;垂直各向异性FeNiB/MgO薄膜的巨大隧穿磁电阻和磁化状态的调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0年
20 李强;氧化物中自旋极化材料与器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晓锐;铁磁性金属薄膜的磁电阻研究[D];兰州大学;2020年
2 孙琨;高性能磁电阻传感器磁滞抑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3 苑文楼;低1/f噪声隧道磁电阻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4 陈雁;各向异性磁电阻传感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
5 熊双涛;富银硒化银系列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磁电阻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余亘;线性正磁电阻材料硒化银的掺杂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杨甜甜;有机磁电阻薄膜的制备与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张天佑;有机磁电阻效应的微观机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9 孙健;铁磁体/有机半导体/铁磁体双隧道结的隧穿磁电阻[D];延边大学;2012年
10 何建方;超薄坡莫合金薄膜各向异性磁电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1 孙德亮;化学处理对二氧化铬颗粒磁电阻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2 陶仁婧;磁多层膜各向异性磁电阻角度传感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13 李旭凌;周期硅烯超晶格中的电子输运性质和隧穿磁电阻[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14 李杏清;NiMn/NiFe/In/Fe自旋阀的电磁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5 徐小龙;铁磁隧道结磁电阻及转换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16 王晓华;双隧道结中极化率和隧穿磁电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7 范素丽;复合钙钛矿锰氧化物的制备与磁电特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8 陈尚荣;有机自旋电子学中的隧穿磁电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9 刘伟;铁磁体/半导体/铁磁体隧道结中隧穿磁电阻[D];延边大学;2010年
20 卢祁;含时双势垒中隧穿磁电阻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陈磊;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出炉[N];科技日报;2012年
2 记者 邢宇皓;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N];光明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