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维Ge和一维ZnO纳米结构与器件
【摘要】:当材料至少有一个维度在1—100纳米之间时,我们称之为纳米结构。纳米结构和相应的体材料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诱人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极大的关注。本论文采用电子束蒸发和热蒸发等技术分别制备了零维Ge和一维ZnO纳米结构,进而对所制备的零维和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结果:
1)采用电子束共蒸发技术制备了埋嵌于高K介质Al_2O_3中的非晶Ge纳米团簇。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在该复合纳米结构中观察到了高达1.5eV光学吸收边蓝移。Z-扫描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结构具有很大的三次光学非线性极化率。三次光学非线性极化率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为4.91×10~(-7) esu和2.78×10~(-8) esu。
2)首次制作了埋嵌有Ge纳米晶的高K栅介质(Al_2O_3、ZrO_2)形式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器件,观察到了Ge纳米晶显著的电子存储特性。该结果为高K栅介质纳米浮栅存储器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由于Ge纳米晶束缚电子对外加电场具有屏蔽效应,在上述MJS器件中还观测到了负光电导现象。
3)采用改进的热蒸发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大量四角状和线状一维ZnO纳米结构。该制备工艺不需要真空和使用其它的金属催化剂和添加剂,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4)ZnO纳米结构的室温光致发光谱结果表明,位于510nm处的绿光发射直接和氧空位有关。电学测量结果表明一维ZnO纳米结构的电学特性受外界气氛和光照影响特别大。另外还制作了单根ZnO纳米线器件,研究了该纳米线器件的电学和光敏特性。
5)首次研究了四角状ZnO纳米结构的真空电子场发射特性。实验发现获得1μA/cm~2的电流密度只需要1.6V/μm的开启电场,为目前有关ZnO纳米结构场发射报道的最好结果。上述结果说明四角状ZnO纳米结构在真空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十分诱人的潜在应用价值。
摘要
6)首次结合微机械技术制作了2110纳米线气敏传感器,研究了器件对一乙醇蒸汽、氢
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敏感特性。另外还基于电导开关模型,对一ZnO纳米线的气
敏机理进行了讨论。
7)首次探索性地研究了2110纳米线的室温氢存储特‘}生。实验发现在3 .03MPa一jc’,2110
纳米线的储氢量可以高达0.83 wl%,而且在一个大气压下,71%的氢可以在室温
时释放出来。
8)首次研究了四角状2110纳米结构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2,4一二氯苯酚的特性。
结果表明四角状ZnO纳米结构降解罗月一明B的反应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
表观反应常数K’为O.O46/min。另外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四角状ZnO纳米结构的
光催能力I羽显强于TIO:纳米颗粒(PZ:)。
|
|
|
|
1 |
王福学;蔡小龙;闫大为;朱兆旻;顾晓峰;;回力标形状的ZnO纳米棒的制备和光致发光特性(英文)[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4年03期 |
2 |
江兴;;我国首个ZnO纳米棒场效应晶体管研制成功[J];半导体信息;2009年02期 |
3 |
何辉;李金钗;廖蕾;卢红兵;王多发;;ZnO缓冲层上定向ZnO纳米杆阵列的制备[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3期 |
4 |
何林;刘敏霞;张耿;吴木营;罗诗裕;;籽晶层热处理温度对ZnO纳米棒阵列性能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2013年06期 |
5 |
李育洁;张海明;胡国锋;李晓洁;高波;朱彦君;;四脚针状ZnO纳米结构的制备及表征[J];光电子.激光;2010年02期 |
6 |
刘鑫;吕伟;吕冰洁;王晓雷;;水热法制备钼掺杂ZnO纳米结构及其光学特性研究[J];发光学报;2013年09期 |
7 |
王宁;林祖伦;祁康成;曹贵川;王小菊;;ZnO纳米棒阵列提高发光二极管光抽取效率的研究[J];电子器件;2011年06期 |
8 |
唐利斌;郑云;段瑜;张筱丹;赵俊;吴刚;黄晖;宋炳文;杨彦;姬荣斌;;非晶衬底上择优取向ZnO纳米晶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技术[J];红外技术;2007年02期 |
9 |
杨一帆;赵谡玲;高松;;ZnO纳米棒/MEH-PPV异质结的复合电致隧穿发光[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11期 |
10 |
刘萍;陈长春;申希海;陆春华;;沉淀法合成ZnO纳米粒子热处理温度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8期 |
11 |
李育洁;张海明;胡国锋;李晓洁;高波;朱彦君;;ZnO纳米棒的低温制备及表征[J];半导体技术;2009年12期 |
12 |
王雪松,王德军,肇启东,谢腾峰;活性粒子吸附对ZnO纳米粒子表面光伏特性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2期 |
13 |
章新政;单旭东;尤力平;俞大鹏;;ZnO纳米棒中结的透射电镜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8年05期 |
14 |
曹培江;彭双娇;韩舜;柳文军;贾芳;曾玉祥;朱德亮;吕有明;;ZnO纳米/微米结构传感器对乙醇气敏性研究[J];发光学报;2014年04期 |
15 |
井立强,袁福龙,侯海鸽,辛柏福,蔡伟民,付宏刚;ZnO纳米粒子的表面氧空位与其光致发光和光催化性能的关系[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4年04期 |
16 |
梁会琴;田玉;刘照军;;ZnO纳米杆的生长和发光特性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7 |
鲁成祝,张琳,刘春棠;ZnO纳米晶的发光性质[J];光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
18 |
李玉国;卓博士;张月甫;张敬尧;崔传文;杨爱春;;热氧化法制备ZnO纳米棒及其结构表征[J];半导体光电;2010年01期 |
19 |
欧刚;贾秋阳;刘巍;姚蕾;潘伟;;Cr掺杂ZnO纳米纤维的低温氧敏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S1期 |
20 |
石礼伟,李玲,薛成山;磁控溅射和热氧化法制备ZnO纳米颗粒[J];微细加工技术;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