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高光谱仪光学元件位置误差影响研究
【摘要】:相比于传统光学遥感器,航天高光谱仪在应用上具有巨大优势。但它包含众多光学元件,而且高的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决定了仪器的高精度要求,给制造带来挑战,困难集中体现在集成装配阶段。研究光学元件位置误差对成像的影响,是提高装配效率、校正位置误差对图像不利影响的有效手段。
针对色散型高光谱仪的前置光学系统,将光学元件按照其位置误差的像差特性分为三类:位置变化导致显著系统波像差的像差敏感类光学元件、位置变化不引起像差的光学组件和平面光学元件、在轨工作时动态定位误差会引起图像退化的指向反射镜。对这三类光学元件的研究内容分别如下:研究像差敏感类光学元件位置误差对系统波像差贡献的计算模型,探讨根据波像差检测值对位置误差的准确反演方法;研究光学元件位置误差相互补偿的计算和优化的位置公差分配方案;研究高光谱仪在轨时指向镜低频抖动导致的图像畸变及校正方法。
采用Matlab-Code V之间的COM通信,获取系统波像差的条纹泽尼克多项式展开系数与元件位置误差的数值关系,对其做二次多项式拟合,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比基于线性模型的灵敏度矩阵方法的精度高10倍;研究计算机辅助装调中失调量反演不准确的原因,利用条纹泽尼克系数口径变换的解析算法,解决了同一波面的不同子口径拟合系数不同的问题,研究了根据子口径拟合系数反演子口径之间位置关系的方法,通过了仿真和实验验证。采用动态光学的方法,建立高斯像像旋、离焦和光学元件位置误差的关系,分析高斯光学的适用性;采用合适的调整量补偿望远物镜光轴偏差导致的像旋和离焦;针对模块间的装配建立了优化的位置公差分配方案,Monte Carlo方法验证表明此方案不超过调焦能力、现有工艺水平,并达到了整体公差最宽松的目的。根据航天光学遥感器的像移补偿计算方法,建立指向镜低频抖动导致景物畸变的模型;研究了采用特征点像移轨迹校正此类畸变的方法,仿真表明在准确知道轨道参数、平台姿态参数和指向镜角位置误差量时此类畸变能被完全校正,对实际图像的处理也取得较好效果。
|
|
|
|
1 |
李瑞琴;;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6期 |
2 |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2期 |
3 |
;光学测试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4期 |
4 |
;光学测试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5期 |
5 |
;《现行光学元件检测与国际标准》新书宣传材料[J];光学学报;2009年10期 |
6 |
;《现行光学元件检测与国际标准》新书宣传材料[J];光学学报;2009年09期 |
7 |
范志刚;常虹;陈守谦;;胶粘光学元件的热应力和变形分析[J];光学技术;2011年03期 |
8 |
王历;;精密光学元件的现状[J];光学机械;1976年02期 |
9 |
;未来光学元件的散射和表面评价技术[J];现代兵器;1987年10期 |
10 |
于允平;塑料光学元件及其应用[J];光学技术;1991年02期 |
11 |
张传文;日本光学元件市场现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2年04期 |
12 |
辛企明;二元光学元件[J];光学技术;1993年04期 |
13 |
;光学元件测试及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6期 |
14 |
郭晴,裴云天,兰增瑞;水汽对低温光学元件污染的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5年02期 |
15 |
徐平,唐继跃,郭履容,郭永康,杨家发,姜念云,李展,杜春雷;深蚀刻二元光学元件[J];光学学报;1996年12期 |
16 |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4期 |
17 |
汤猛,丁剑平,周进,谈苏庆,高文琦;产生特殊聚焦图形的二元光学元件[J];光学学报;2002年06期 |
18 |
志中;;红外光学元件的制造[J];光学机械;1978年05期 |
19 |
汤一新,王辉,蔡铁权,金国藩;二元微光学元件复制技术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1995年S1期 |
20 |
樊仲维;光学系统中的二元光学元件[J];光学精密工程;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