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纳米超微粒的发光性质
【摘要】:
本工作主要研究了ZnS:Mn、ZnS:Cu半导体纳米晶和Y_2O_3:Eu、Y_2O_2S:Tb
纳米晶的发光性质。包括限域作用对波函数扩展程度不同的掺杂离子的能级位
置和跃迁几率的影响;表面态和限域作用对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探讨纳米晶
中发光猝灭的机理。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掺杂纳米材料的发光过程,建立纳米晶
中的能量传递模型,为纳米发光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本工作
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利用共沉淀法合成ZnS:Mn和ZnS:Cu纳米粒子。制备了分散有ZnS:Mn和
ZnS:Cu纳米微粒的聚合物薄膜。利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Y_2O_3:Eu和
不同掺杂浓度的Y_2O_2S:Tb纳米晶。
2.研究了量子限域效应对自激活中心的影响。测量了Mn~(2+)的发光寿命,分析
Mn~(2+)在纳米ZnS比在体材料中发光寿命变短的原因。研究了ZnS:Mn的紫外
光诱导荧光增强现象,并归结为表面态被电子填充减小了无辐射跃迁速率,
给出了该过程的发光动力学方程。
3.通过发射光谱和发光寿命研究了量子限域效应对波函数比较扩展的Cu中心
的能级和跃迁几率的影响。通过室温和低温下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分析
了ZnS:Cu纳米晶中G-Cu、B-Cu、R-Cu三个发光带的来源。
4.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的激发谱和选择激发不同格位的发光衰减曲线,研究了立
方Y_2O_3纳米晶中C_(3i)和C_2两种格位Eu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得到相邻格位
的Eu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速率比孤立的C_(3i)格位到C_2格位的能量传递速率
快,并分析了纳米Y_2O_3:Eu与体材料相比猝灭浓度提高的原因是纳米晶内体
猝灭中心少,只有掺杂浓度提高到使相邻Eu~(3+)离子形成连接到表面的能量
传递网时发光猝灭才发生。
5.研究了发光衰减曲线随颗粒尺寸和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证明引起Y_2O_3纳
俗主治灾的县
米晶中Eu3”离子发光浓度碎灭是交换相互作用引起的。分析了理论发光衰
减曲线和实验衰减曲线的差异,计算了、q纳米晶中EU离子的交换相互
作用能量传递的效率。
6.利用monte{arc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模拟了纳米微粒中表面碎灭中心和体碎
灭中心两种碎灭机制。讨论了纳米晶中元激发在发光中心,导带和表面碎
灭中心之间的分配关系,探讨了掺杂纳米材料成为高效发光材料的必要条
件。
7.研究了、0庐汀七纳米晶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得到由交叉弛豫引起的发光碎
灭的碎灭浓度比体材料高。浓度碎灭曲线和发光衰减曲线确定出引起’D3-下
和勺。-飞发射浓度碎灭的相互作用类型,并利用理论衰减曲线对实验衰减
曲线进行了拟合。分别计算了引起勺。和’A能级发射浓度碎灭的能量传递
的效率,由理论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表达式对实验数据拟合的结果,确定
能量传递临界浓度C。。
8.利用J-O理论计算了 YZO3记u纳米晶的 Q 2和 Q。参数;SD。和勺l能级向下面
各能级的跃迁速率;Eu离子之间的共振能量传递速率。利用发射光谱计算
了X0开:比纳米晶的Q参数;勺。和’丸的能级向下面各能级的电偶极和磁
偶极跃迁速率和发射强度。利用能量传递理论计算了交叉弛豫无辐射能量
传递的速率;5D3和5D4能级发射的强度和h离子浓度和檄发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