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平台变形测量和误差校正技术的研究
【摘要】:
现代靶场上广泛装备的光电经纬仪主要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固定站形式,一种是活动站形式。国内靶场装备的经纬仪大都采用固定地基式,把经纬仪安装到固定的地基座上,地基是根据靶场布站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地理坐标而专门设置的。由于地基是事先选好的,多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经纬仪借助于地基环固定在地面上,工作时带动误差非常小,可忽略不计。这种安装方式可以使仪器平稳工作,减小测量误差。但是,现代的武器装备特点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机动性能要求越来越好,因此,车载机动式光电测量系统也就提到日程上来。由于采用固定地基的方式,各观测点的位置不动,仪器设备的机动性差,单一的固定站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装备要求。活动站是把光电经纬仪直接安装到车载平台上,经纬仪直接在车载平台上工作,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车载光电测量技术(不下车式)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而产生的。此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实时进行测量和跟踪,机动性强,适合部队的机动能力。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光电经纬仪的发展概况,指出车载平台技术在外弹道测量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车载光电测量系统的方案,对光电经纬仪车载测量系统的组成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为测量车载测量系统的误差设计了一套高精度非接触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其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光电经纬仪的各种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给出光电经纬仪的测量原理和不同的工作方式,分析了影响车载平台系统各项误差,如跟踪误差、轴系误差、定位误差等,给出影响各项误差的公式。
详细论述各种振动对于车载平台系统精度的影响。分析了车载平台的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计算车载平台的各部分静态、动态的刚度以及弯曲变形的影响。对振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进行了论述,提出对振动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推导出车载平台的振动模型,对各种振动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和耦合处理。
提出了数据处理的方法,讨论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估计方法和传播规律,给出各单项误差的方程,把理论分析与实践相互结合,进行充分验证,获得大量实验数据,得到车载平台误差的变化规律,通过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
|
|
|
1 |
张东梅;尚春民;乔彦峰;;CCD激光自准直系统测光电经纬仪车载平台变形[J];光电工程;2006年02期 |
2 |
佟刚;王涛;吴志勇;李增;陈涛;;高精度倾角传感器在测量车载平台变形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6期 |
3 |
李增;吴志勇;佟刚;陈涛;;车载经纬仪的静态指向误差补偿[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4期 |
4 |
张东梅;尚春民;;车载平台变形的激光自准直测量方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5 |
王宗友,徐智勇;单台光电经纬仪对目标稳定跟踪的研究[J];光电工程;2003年02期 |
6 |
李冰,陈洪斌,黄国瑞,王伦胜;车载平台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J];光电工程;1999年S1期 |
7 |
徐智勇,袁家虎,黄祖华,王满意;精确修正光电经纬仪中的系统误差方法研究[J];光电工程;1998年S1期 |
8 |
徐抒岩;光电经纬仪的通用传感器接口[J];光学精密工程;1994年03期 |
9 |
张军锋,张三喜,杨志刚;分布式光电经纬仪测量系统信息传输设计[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年02期 |
10 |
佟刚;崔明;;基于查找表的车载经纬仪测角误差修正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7期 |
11 |
;车载平台深受欢迎[J];建筑机械;2008年22期 |
12 |
;778光电经纬仪鉴定委员会鉴定意见[J];光电工程;1986年01期 |
13 |
王锋,张云成;经纬仪光电定位系统数据处理[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8年02期 |
14 |
王贞凯,胡章洪;水轮机叶片光电经纬仪测量及其数据处理技术[J];东方电气评论;2004年03期 |
15 |
卢锷;;光电经纬仪动态特性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1989年03期 |
16 |
刘缠牢,阮萍,熊仁生,孙益善;光电经纬仪随动测量的计算机模拟[J];光子学报;2001年02期 |
17 |
陈伟利,于卫卫;光电经纬仪静态精度检测的实施与数据处理[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1年02期 |
18 |
张密太,侯宏录,权贵秦;光电经纬仪多站交会测量布站方法及仿真[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9 |
;编者的话[J];光电工程;1986年01期 |
20 |
王立升;移动式光电经纬仪光学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199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