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电子稳像技术研究
【摘要】:
电子稳像是一种视频图像序列稳定技术,由于它具有稳像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以及成本低等优势,从而成为西方先进国家竞相研究的焦点,尤其是将它应用于有人操纵的武器装备中。机载光电成像系统,由于要求作用距离远,故其光学系统焦距长,受其载体姿态变化和振动的影响,图像序列帧间变化过大,造成观察者觉得模糊、不稳定,己成为制约空中侦察、瞄准、打击效果评估等功能的瓶颈。本论文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基金的支持下,对机载电子稳像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实现机载视频图像序列稳定的有效方法。
论文分析机载图像序列模糊的原因,提出了机载成像系统进行电子稳像的必要性。阐述了机载电子稳像的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其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了目前国外电子稳像系统所采用的主要算法,给出了机载电子稳像系统设计时选取稳像算法的原则。
论文给出了灰度投影匹配算法应用于航摄动态图像序列帧间平移运动稳定的实现方法,并根据机载成像特点,分析了影响该算法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用VC++编程实现了对航摄图像序列的实时处理,其帧处理率达25帧/秒,均方根误差小于0.32像素。
针对机载成像的特点,提出了长焦距摄像系统检测和补偿旋转运动的必要与可能性以及利用选择特征图像中的最大灰度值点,作为图像特征来估计图像序列帧间运动的方法。为了保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先提取图像的特征,再采用分区的方法在各个分区内按一定的扫描顺序选取灰度最大值点作为特征点用于运动矢量的估计。在图像序列帧间的特征点匹配过程中,采用图像多分辨率分层技术来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补偿旋转运动的有效性。
由于帧间运动的补偿方法是影响图像序列平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用运动矢量进行补偿,将会使图像产生跳跃感,本文提出采用均值滤波的方法来确定各帧的补偿量,实现了图像序列的帧间平滑衔接,提高了动态图像序列的平稳性。
对实际机载成像系统摄取的现场图像序列进行了稳像处理实验,并利用评定算法对算法的稳像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稳像算法的有效性。
|
|
|
|
1 |
钟平,于前洋,王明佳,金光;航摄动态图像序列稳定技术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4年01期 |
2 |
钟平,冯进良,于前洋,金光;动态图像序列帧间运动补偿方法探讨[J];光学技术;2003年04期 |
3 |
张瑛;饶妮妮;王刚;;改进的小波域医学图像序列的运动估计[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5期 |
4 |
王建永;徐培瑶;方宽;林超;;基于动态图像序列的视觉心理研究[J];信息技术;2020年04期 |
5 |
周伟勋;;基于通信图像序列的步态识别[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1期 |
6 |
钟伟,余松煜,芮雨;图像序列处理中的形态分割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
7 |
冯驰;覃春花;;舰船图像序列的电子稳像技术[J];应用科技;2010年01期 |
8 |
胡永祥;蒋鸿;;基于运动估计的交互式医学图像序列分割[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05期 |
9 |
乔运伟;刘英杰;李子文;李野;;一种变电压X射线图像序列融合增强算法[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20年04期 |
10 |
汪子玉;朱益铭;戴声奎;;基于图像序列分析的全局直方图均衡[J];信号处理;2020年04期 |
11 |
孔祥魁;;运动图像序列中关键关节点的跟踪优化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6年02期 |
12 |
宋宏权;刘学军;闾国年;甄艳;;地理参考下未标定图像序列的三维点云精度分析[J];测绘通报;2012年07期 |
13 |
宋勇,郝群,王涌天;运动图像序列的移位帧累积技术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4 |
汪亚明,赵匀;基于动态图像序列的下肢运动参数测量[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2年09期 |
15 |
汪亚明;基于计算机图像序列的人体步态参数的快速获取方法[J];电子技术应用;2000年08期 |
16 |
李平;邓诗元;;动态图像序列影像检测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8年05期 |
17 |
程淑红;胡春海;蒋振洲;张伟涛;;动态图像序列中鱼体体干运动建模[J];光电工程;2012年03期 |
18 |
刘爽;王锋;;一种用于动态图像序列的人脸识别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2年06期 |
19 |
邹谋炎;刘艳;曹瑛;卢晓鹏;杜坤;;一种新的图像序列失真模型:动态偏移场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9期 |
20 |
毕华军;梁家红;吴冰;;粒子滤波器在图像序列目标跟踪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