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微腔中冷原子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近来随着原子光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超小尺度量子微腔中的电磁场来控制原子的动力学行为。
本论文应用原子与激光场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研究了量子微腔中激光冷却原子的动力学。
本论文建立了量子微腔中激光场与冷原子相互作用模型,给出缀饰态原子(dressed atoms)的本征函数及能量本征值。分析了二能级原子、三能级原子被真空腔场捕陷的条件。通过应用高阶量子绝热似理论(HOAA)研究了量子微腔中腔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绝热动力学及其非绝热修正,定量地阐述了实现原子俘获的绝热近似条件。
本论文建立了单模光场与考虑到质心运动的二能级冷原子相互作用模型并给出了精确的解析解,讨论了能量和动量在光子与二能级冷原子之间的迁移过程,给出Dressed态下能量和动量转移量随时间t变化公式。分析了质心运动的多普勒效应和光子反弹对超冷原子演化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了双模腔场和二能级原子质心运动交换动量过程,得到了通过控制双模腔场的光子数,原子质心运动可同时吸收和发射多个光子的结论。从而可实现较大的原子质心动量交换。
把高阶量子绝热似理论(HOAA)与Born-Oppenheimer(BO)近似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处理快-慢自由度复合量子系统演化的准绝热近似方案,从整个系统的动力学出发,对质心运动参量用Heisenberg表象描述,从而在半经典极限下得到质心运动的正确轨迹,对场—原子内部能级部分我们采用Schr(?)dinger表象描述,从而方便地应用高阶量子绝热近似方法。分析了原子质心运动对原子中电子-光场系统动力学影响的高阶效应。
应用作者建议的在海森堡表象求解薛定锷表象中波函数的一般方法分析了量子微腔中两能级玻色子原子与单模腔场相互作用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过程的动力学问题。给出了微腔中原子在BEC状态下的波函数;并分析了微腔中决定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稳定性因素及量子跃迁的选择定则。
|
|
|
|
1 |
付军贤,李义民,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磁光阱特性及冷原子集合行为的实验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1998年03期 |
2 |
;冷原子中的慢光[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07期 |
3 |
张寒琦,马立斌,金钦汉;硒、碲的汞冷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86年03期 |
4 |
詹明生;冷原子物理[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06期 |
5 |
孙龄高,陈凯;冷原子吸收法测定铜、铅和锌的精矿中的汞[J];岩矿测试;1997年02期 |
6 |
纪宪明,印建平;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双阱及其光学晶格[J];量子光学学报;2004年S1期 |
7 |
王育竹;徐震;;激光冷却及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J];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
8 |
张鹏飞;许忻平;张海潮;周善钰;王育竹;;紫外光诱导原子脱附技术在单腔磁阱装载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
9 |
潜琬英,顾郁翘;提高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汞的灵敏度的一种途径[J];海洋通报;1984年01期 |
10 |
任松;冷原子荧光法测定近海沉积物中汞含量的不确定度探讨[J];海洋科学;2004年11期 |
11 |
李光炬;;激光冷却[J];大自然探索;1990年03期 |
12 |
王育竹;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创新──关于中国诺贝尔奖的思考[J];世界科学;2000年12期 |
13 |
赵博,陈增兵;转动冷原子研究的前沿介绍[J];物理;2005年04期 |
14 |
宋国玺,曹桢,姜丽民,李国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出口锌精矿中的汞[J];甘肃科技;1997年03期 |
15 |
付军贤,李义民,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一种测量磁光阱中冷原子密度和温度的新方法[J];光学学报;2001年04期 |
16 |
罗有华,黄整,王育竹;冷原子在静电势阱中的量子力学效应[J];物理学报;2002年08期 |
17 |
王育竹;利用光频移效应实现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中国激光;1981年02期 |
18 |
张刚,胡必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评介[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
19 |
武海斌,姚景芹,常宏,马杰,王波,王海;一种简易的激光冷却和俘获~(87)Rb原子的实验系统[J];量子光学学报;2005年02期 |
20 |
李宏育;水中痕量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