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糖检测中的近红外血流容积光谱基本问题研究
【摘要】: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血糖常规检测方法属于有创或微创检测,频繁采血化验会给病人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并且无法做到实时监测。近红外光谱血糖检测技术具有无创伤、无感染等优点,对减轻糖尿病患者疼痛、实现血糖浓度的实时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该领域目前面临的关键难题,即:①信号微弱;②组织背景干扰;③血流容积变化。认为采用近红外血流容积差光谱相减法理论上可以扣除生理组织背景在空间和时间域上的干扰,提取出仅含血液成分信息的有效光谱信号。
设计搭建出近红外容积脉搏波检测系统,研究了血流容积光谱相减方法中涉及的基本问题:①通过测试确定了血流容积差光谱相减的最佳检测位置。②通过实验提取出近红外无创血糖分析时合频波段的替代波段。③总结出所采用的光谱仪在时间分辨方面的特殊要求。④通过公式推导估算出给定可检测的最小浓度变化时,近红外光谱仪器重复性信噪比应满足的条件。⑤通过临床测量实验,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者血流容积脉搏波峰峰值区别。⑥提出阻断血流法,可以有效提高人体血流容积差,进而使达到预期预测精度所需仪器重复性信噪比降低1个数量级。
|
|
|
|
1 |
蔡志刚,田丰华,赵福运,丁海曙,王晓霞;近红外光谱系统在游离皮瓣微循环血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
2 |
郝贵奇;马群;张卓勇;乔延江;;中药材黄连颗粒度对近红外光谱的影响[J];现代仪器;2006年05期 |
3 |
钱枫;肖海龙;付永强;周新奇;;近红外光谱快速筛查奶粉中三聚氰胺定性模型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5期 |
4 |
阵春华;孙连玉;王安平;管代义;陈顺志;吴佩杰;苑贵华;;人工北冬虫夏草的近红外特性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
5 |
彭子明;近红外光谱无创伤实时血糖测定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年04期 |
6 |
孙荣梅;李筠青;相秉仁;于丽燕;;近红外光谱对水中毒死蜱的残留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11期 |
7 |
孙荣梅;于丽燕;;近红外光谱对血浆中格列齐特浓度的检测[J];齐鲁药事;2010年12期 |
8 |
陈卫国,李鹏程,卢广,胡波,曾绍群,骆清铭;缺血性脑梗塞的近红外光谱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9 |
于东明;胜彦婷;于秋芸;任世茹;;近红外光密度仪诊断脑外伤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
10 |
汪维鹏;吴萍;王森;李融;;基于近红外光谱-支持向量机技术识别单碱基差异[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
11 |
刘业飞;苗仁华;程庆兵;;药品快速检测车“中药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近红外模型”刍议[J];安徽医药;2010年09期 |
12 |
蒋长好;陈婷婷;;运用多通道近红外光谱评定关节向心屈伸期间前额叶激活[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
13 |
张治军;饶伟文;;三七及其伪品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法[J];中国药房;2009年30期 |
14 |
翟玮;相玉红;代荫梅;张家进;张卓勇;;基于近红外光谱和支持向量机的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4期 |
15 |
徐彻,姚中栋,叶晓洪;近红外显微分光光度法鉴别油漆的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
16 |
相秉仁,李睿,吴拥军,刘国林,高守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9年05期 |
17 |
周俊,白净;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年04期 |
18 |
王文明;近红外光谱分析磷酸缓冲溶液中的血糖含量[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9 |
李志光;文飞球;杨建生;吴小梅;丁海曙;;早产儿呼吸暂停脑氧合及脑血流变化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6年01期 |
20 |
岳喜军;曹晓建;卜寿山;吕天润;;近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法快速鉴别神经束性质的初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