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Eu~(3+)掺杂的纳米磷酸盐及Sm~(3+)、Eu~(3+)共掺的钼酸盐合成、发光特性研究

金叶  
【摘要】: 固态照明是发光材料应用最广的一个领域,伴随着照明光源的更新换代,对荧光粉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前些年普遍应用的白炽灯、日光灯及节能灯将被新一代照明光源取代,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开始走入千家万户。本论文主要围绕PDP用荧光粉及LED用荧光粉展开,结合当今的纳米主题,合成了紫外激发的纳米的A3PO7:Eu3+ (A=La,Gd)和近紫外激发的MMoO4:Eu3+,Sm3+ (M=Ca,Sr,Ba)发光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质、色坐标及相关Sm3+向Eu3+能量传递的发光动力学过程,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新型的红色发光材料La3PO7:Eu3+,并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由于Eu3+离子在La3PO7中占据非对称性格位,在254 nm激发光激发下,La3PO7:Eu3+发射出较强的红光,其色坐标在色度图中与Y2O3:Eu3+的色坐标的位置相近,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2.用简单的燃烧法合成了纳米La3PO7: Eu3+;研究了温度、助燃剂等对其发光的影响:最佳退火温度是1200℃;甘氨酸:硝酸=2.7:1时,获得最佳红色色坐标;与同样条件下获得的YBO3:Eu3+的发光进行比较,其发光强度和色坐标都优于YBO3: Eu3+。 3.用简单的燃烧法合成了Gd3PO7:Eu3+纳米球;甘氨酸:硝酸=1.6:1时,色坐标最好,此时对应的色坐标是(0.654,0.345),比Y2O3:Eu3+更接近于标准红色色坐标;325 nm的He-Cd激光器激发下,最佳的发光温度是304 K;光辐照稳定性显示退火后的样品更稳定。 4.用水热法系统制备了维纳尺寸的MMoO4:Eu3+,Sm3+ (M=Ca, Sr, Ba)——CaMoO4纳米片、纳米花、纳米块,BaMoO4纳米花,SrMoO4纳米球;证实了MMoO4:Eu3+,Sm3+ (M=Ca, Sr, Ba)中Sm3+向Eu3+能量传递的存在;在向MMoO4 (M=Ca, Sr, Ba)中引入Eu3+,Sm3+掺杂离子时,其晶格畸变大小依次为:Ca2+Sr2+Ba2+,,寿命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5.证实Sm3+向Eu3+的能量传递路径是从Sm3+ 4G5/2能级到Eu3+ 5D0能级;利用发光光谱、发光衰减曲线等方法深入的探讨了CaMoO4: Eu3+, Sm3+中Sm3+向Eu3+的发光动力学过程:Sm3+向Eu3+能量传递的相互作用是电偶极-电偶极作用即m=6;当激发Sm3+监测Eu3+的寿命时,发现有上升沿和下降沿两部分,且上升沿的起始点是0点,说明此时Eu3+ 5D0能级的布居全部来自Sm3+的传递;根据发光动力学方程,从理论上拟合Eu3+的寿命曲线,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完全吻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鲁晨光;色觉的译码模型及其验证[J];光学学报;1989年02期
2 王木;刘文华;张竞辉;李长敏;林海;赵昕;;铈铕掺杂氯硅酸镁钙体系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与色坐标定位[J];发光学报;2011年01期
3 何丽桥,乔亚力,张铁强;两种测色仪器的比较和评价[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4 唐明道,关中素,于宝贵;色温对稀土三基色粉和灯的色坐标差值的影响[J];发光学报;1994年02期
5 李成功;给近代物理实验课推荐一个新实验(色坐标的测量)[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4期
6 刘宾;王吉有;王炳章;邹兆贵;段苹;;Dy~(3+)掺杂对CaLaAl_3O_7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6期
7 卜忍安,蔡红红,张劲涛;彩色PDP中荧光粉发光色坐标的测量方法研究[J];发光学报;2002年02期
8 ;辐射与发光[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7年03期
9 滕明瑜;徐秋蕾;李红岩;王铖铖;张松;林晨;郑佑轩;王乐勇;潘丙才;;高亮度下具有较高效率的绿色和蓝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英文)[J];发光学报;2013年01期
10 何玲;凌瑞;李文生;董其铮;;Dy~(3+)和La~(3+)离子掺杂对Ce_(0.67)Tb_(0.33)MgAl_(11)O_(19)发光性能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1 李瑛;王文根;邵明;王秀如;汤昊;孙润光;;纯化9,10-二萘蒽对OLED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英文)[J];发光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字;王鹏;赵毅;;一种色坐标稳定的全荧光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宇;华玉林;吴晓明;张国辉;张丽娟;印寿根;;一种白色磷光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丽娟;华玉林;吴晓明;张国辉;王宇;印寿根;;双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孟令川;娄志东;邓昭儒;杨盛谊;;多层结构有机电致白色发光器件的尝试[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叶;Eu~(3+)掺杂的纳米磷酸盐及Sm~(3+)、Eu~(3+)共掺的钼酸盐合成、发光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群强;提高白光LED色坐标对档率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陈珍霞;LED用低熔点发光玻璃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