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精度星敏感器结构设计和分析

吴卫  
【摘要】:CCD星敏感器是航天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它利用对恒星方位的识别,为飞行器提供惯性坐标系下的三轴姿态。国外对它的研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目前已有多家研究机构成功研制出精度高于1″(3σ)的星敏感器并实现了商业化。我国研制的星敏感器只能达到3″(1σ)的精度水平,因此高精度星敏感器的研制成了我国航天领域有待突破的技术之一。本论文从1″(3σ)高精度要求出发,深入研究了CCD星敏感器误差因素并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高精度星敏感器的结构形式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像质评价。 本文首先介绍了星敏感器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国外CCD星敏感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它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确定了本文中星敏感器精度的获得方法。 其次,本文叙述了星敏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详细研究了影响CCD星敏感器精度的误差因素和国外几种高精度星敏感器的误差分配方法。对每一种误差都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抑制的方法。最后确定了本文研究的星敏感器误差分配方法,绘制了误差分配树并给出了三种主要误差项的阀值。 再次,在误差分配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国外多种高精度星敏感器设计方法,对本论文中星敏感器的设计提出了几点保证高精度的方法。在结构形式上采用了分体结构;结构材料选择了具有可变膨胀系数、轻质的AlSiC;采取了光学定心加工方法。最后给出了高精度星敏感器结构设计结果。 最后,对设计的星敏感器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热—应力耦合分析。研究了两种像质评价方法并在静力学分析后验证了变形对像质的影响;动力学分析包含了模态分析、瞬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热—应力耦合分析研究了在已知温度条件下的结构热应力并对变形后光学系统进行了像质评价。以上的分析结果证明所设计的星敏感器结构满足高精度的要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正亮;唐争气;安德笼;;基于星敏感器的航天器姿态估计[J];现代测绘;2009年01期
2 李明群;魏春岭;梅志武;姚宁;武延鹏;王哲;袁军;;基于资源一号02B卫星姿态敏感器的自主导航[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9年03期
3 李学夔;谭海曙;李杰;;利用星角距对星敏感器主距进行标定的新方法[J];半导体光电;2009年05期
4 何灵娜;崔维鑫;裴云天;;基于CMOS APS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结构设计与优化[J];光电工程;2007年11期
5 张延顺,王海,陈家斌,黄威,高亚楠;卫星三轴姿态确定系统的光纤陀螺/星敏感器组合技术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6 李华;恒星敏感器[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年10期
7 饶才杰,房建成;一种星图模拟中观测星提取的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4年02期
8 刘一武;惯性敏感器与星敏感器之间在轨自主标定比较研究[J];航天控制;2005年02期
9 穆华,吴美平,胡小平;卫星惯性/星光组合自主定姿方法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国权,金声震,孙才红,宁书年;组合大视场星敏感器星光折射卫星自主导航方法及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3期
11 郝雪涛,江洁,张广军;CMOS星敏感器图像驱动及实时星点定位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2 杨建,江洁,张广军,李苏祺;RISC技术在星敏感器中的应用[J];光电工程;2005年08期
13 刘延柱;;星载光学敏感器受天体干扰的可能性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14 张辉;袁家虎;刘恩海;郭昌清;;星敏感器姿态计算精度的仿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5 魏新国;张广军;樊巧云;江洁;;利用仿真星图的星敏感器地面功能测试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6期
16 王德丽;邓年茂;罗长洲;严俊;;自动安平星模拟器[J];航天控制;2011年02期
17 李玉峰,郝志航;星点图像超精度亚像元细分定位算法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5年05期
18 陈凡胜;朱鸿泰;孙胜利;;CMOS ROI技术在星敏感器上的应用[J];红外技术;2006年06期
19 廖瑛;刘光明;文援兰;;卫星星敏感器视场建模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S2期
20 陈元枝;姜文英;;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算法的仿真[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佩佩;樊学武;何建伟;;大相对孔径甚高精度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怀锋;;基于活动星空模拟器的星敏感器仿真测试系统[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峰;沈为民;周建康;陈新华;;星敏感器光学系统星场成像仿真的设计和实现[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元枝;姜文英;钟建勇;田宏;;星敏感器技术及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陈元枝;;星敏感器仿真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伟娜;全伟;;高动态下CMOS星敏感器探测能力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垒;张路;郑辛;余凯;葛升民;;星敏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泽;段广仁;;超定条件下基于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钟兴;王栋;金光;;CMOS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与能量质心特性仿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10 莫鑫;;星敏感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高精度双视场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天聪;航空导航白天星敏感器技术研究及光学系统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吴峰;自主导航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王晓东;大视场高精度星敏感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陈元枝;基于星敏感器的卫星三轴姿态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6 朱长征;基于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及空间飞行器姿态确定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郑万波;基于星敏感器的全天自主分层星识别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黄晨;三轴稳定卫星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刘智;CMOS图像传感器在星敏感器中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10 李杰;APS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卫;高精度星敏感器结构设计和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2 郑循江;轻小型高动态星敏感器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春艳;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力军;基于多视场星敏感器的航天器姿态确定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宋亮;星敏感器陀螺姿态确定系统在轨标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吴志华;基于星敏感器/陀螺组合定姿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马凤仙;处理带乘性噪声星敏感器/陀螺系统的UKF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陈锐;基于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廖家莉;图像传感器噪声对恒星定位精度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刘丹凤;基于带乘性噪声的星敏感器/陀螺卫星姿态确定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伟光 蒋建科;矢志航天写辉煌[N];人民日报;2003年
2 ;五院502所嫦娥奔月圆梦想 乘胜前进谱华章[N];中国航天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仇方迎 通讯员 崔伟光 李明;打造中国的“智多星”[N];科技日报;2003年
4 赵宗雄;现代薪酬的结构设计[N];组织人事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李好宇;农民发明家和他的世博梦[N];电脑报;2010年
6 廖启忠;复合软包装的文稿和结构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3年
7 湖南工业大学 吴若梅 梁关华 肖颖喆 张钦发;纸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N];中国包装报;2004年
8 ;高精度测厚仪在包装材料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9 通讯员 周科际;高精度自动陀螺经纬仪研制成功[N];湖南日报;2004年
10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靳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两个问题的探讨[N];山西科技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