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光谱偏振成像技术研究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静态光谱偏振成像技术,首次提出一种静态光谱偏振成像仪设计方案,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对光谱偏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回顾了典型光谱偏振成像仪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光谱偏振成像仪的主要应用。
研究了可实现斯托克斯光谱快照测量的光谱调制技术,分析了基于傅里叶变换方法的斯托克斯光谱解调原理及实现方法。分析了多级相位延迟器延迟量函数的参考光束测量和实时测量方法。搭建实验装置,对光谱调制斯托克斯光谱测量技术的调制和解调进行了验证。
研究了将光谱调制和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相结合的斯托克斯光谱测量技术,推导了采用傅里叶变换光谱仪采集的调制光谱干涉图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斯托克斯光谱复原算法,进行了光谱调制与解调过程数值仿真。根据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小双边干涉图数据采集的优化设计方案,给出了光谱调制模块参数设计方法。
研究了光栅光谱成像仪和萨尼亚克型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仪的光谱调制传递函数,并从光谱调制传递函数的角度分析了光谱调制斯托克斯光谱测量的特点,得出萨尼亚克型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仪更适合与光谱调制模块结合进行斯托克斯光谱测量的结论。提出了基于光谱调制模块的色散型光谱成像仪光谱调制传递函数测量方法。
提出了基于光谱调制模块和萨尼亚克型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仪的静态光谱偏振成像仪设计方案。完成了关键参数设计和光机系统设计,并对系统进行了成像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
|
|
|
1 |
李全民;光谱带宽和有效带宽[J];大学化学;1990年01期 |
2 |
王文光,滕绍祥,洪汉彪,孟景华;光谱带宽变化对中性片的影响和解决方法的探讨[J];中国测试技术;2004年05期 |
3 |
郝鹏;吴一辉;张平;刘永顺;张科;黎海文;;一种基于MEMS微硅多狭缝分光光度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6期 |
4 |
王锐;王淑荣;李福田;袁钾光;张振铎;;星载光栅光谱仪消偏器性能研究[J];光学技术;2009年01期 |
5 |
张自嘉,施文康,高侃,方祖捷;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s)的谱结构研究[J];光子学报;2004年11期 |
6 |
陈永利;刘文霞;;亚微米光栅微结构光学特性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7 |
梁九生;吴清文;李泽学;陈立恒;郭亮;;超光谱成像仪中棱镜的热光谱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6期 |
8 |
李泽学;吴清文;颜昌翔;陈立恒;訾克明;;超光谱成像仪狭缝热光谱特性的分析[J];光学技术;2008年03期 |
9 |
周城;高艳侠;李萍;陈新莲;;负折射率材料中光参变放大光谱带宽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12期 |
10 |
C. S. Wang,李晓萍;高功率低发散超辐射二极管[J];半导体光电;1983年01期 |
11 |
P.W.J.M.鲍曼斯,J.J.A.M.富拉京;ICP-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光谱分辨率和分析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6年05期 |
12 |
王春花;闫爱民;刘立人;刘德安;胡志娟;;反射型体全息光栅对超短脉冲激光光束衍射的性质[J];光学学报;2006年07期 |
13 |
邱德仁,刘涟,程晚霞;高分辨率光谱分析金属钌中的锇[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8年04期 |
14 |
吴桂英;软X射线波段应用的新机会[J];光机电信息;1994年03期 |
15 |
史长清;;用普通单色仪代替双光栅单色仪测量窄带滤光片的带宽[J];红外与激光工程;1982年01期 |
16 |
万峰;孙宏伟;范世福;;便携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设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4期 |
17 |
游利兵;周翊;梁勖;余吟山;方晓东;王宇;;近期光刻用ArF准分子激光技术发展[J];量子电子学报;2010年05期 |
18 |
吕明义;;中红外导引头光谱波段选择[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5年02期 |
19 |
姚永邦,陈叔琦;RgX准分子辐射寿命的规律特性[J];激光杂志;1992年03期 |
20 |
;光谱学 光谱分析、光谱测量[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