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静态光谱偏振成像技术研究

王新全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静态光谱偏振成像技术,首次提出一种静态光谱偏振成像仪设计方案,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对光谱偏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回顾了典型光谱偏振成像仪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光谱偏振成像仪的主要应用。 研究了可实现斯托克斯光谱快照测量的光谱调制技术,分析了基于傅里叶变换方法的斯托克斯光谱解调原理及实现方法。分析了多级相位延迟器延迟量函数的参考光束测量和实时测量方法。搭建实验装置,对光谱调制斯托克斯光谱测量技术的调制和解调进行了验证。 研究了将光谱调制和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相结合的斯托克斯光谱测量技术,推导了采用傅里叶变换光谱仪采集的调制光谱干涉图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斯托克斯光谱复原算法,进行了光谱调制与解调过程数值仿真。根据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小双边干涉图数据采集的优化设计方案,给出了光谱调制模块参数设计方法。 研究了光栅光谱成像仪和萨尼亚克型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仪的光谱调制传递函数,并从光谱调制传递函数的角度分析了光谱调制斯托克斯光谱测量的特点,得出萨尼亚克型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仪更适合与光谱调制模块结合进行斯托克斯光谱测量的结论。提出了基于光谱调制模块的色散型光谱成像仪光谱调制传递函数测量方法。 提出了基于光谱调制模块和萨尼亚克型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仪的静态光谱偏振成像仪设计方案。完成了关键参数设计和光机系统设计,并对系统进行了成像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全民;光谱带宽和有效带宽[J];大学化学;1990年01期
2 王文光,滕绍祥,洪汉彪,孟景华;光谱带宽变化对中性片的影响和解决方法的探讨[J];中国测试技术;2004年05期
3 郝鹏;吴一辉;张平;刘永顺;张科;黎海文;;一种基于MEMS微硅多狭缝分光光度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6期
4 王锐;王淑荣;李福田;袁钾光;张振铎;;星载光栅光谱仪消偏器性能研究[J];光学技术;2009年01期
5 张自嘉,施文康,高侃,方祖捷;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s)的谱结构研究[J];光子学报;2004年11期
6 陈永利;刘文霞;;亚微米光栅微结构光学特性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梁九生;吴清文;李泽学;陈立恒;郭亮;;超光谱成像仪中棱镜的热光谱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6期
8 李泽学;吴清文;颜昌翔;陈立恒;訾克明;;超光谱成像仪狭缝热光谱特性的分析[J];光学技术;2008年03期
9 周城;高艳侠;李萍;陈新莲;;负折射率材料中光参变放大光谱带宽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12期
10 C. S. Wang,李晓萍;高功率低发散超辐射二极管[J];半导体光电;1983年01期
11 P.W.J.M.鲍曼斯,J.J.A.M.富拉京;ICP-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光谱分辨率和分析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6年05期
12 王春花;闫爱民;刘立人;刘德安;胡志娟;;反射型体全息光栅对超短脉冲激光光束衍射的性质[J];光学学报;2006年07期
13 邱德仁,刘涟,程晚霞;高分辨率光谱分析金属钌中的锇[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8年04期
14 吴桂英;软X射线波段应用的新机会[J];光机电信息;1994年03期
15 史长清;;用普通单色仪代替双光栅单色仪测量窄带滤光片的带宽[J];红外与激光工程;1982年01期
16 万峰;孙宏伟;范世福;;便携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设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4期
17 游利兵;周翊;梁勖;余吟山;方晓东;王宇;;近期光刻用ArF准分子激光技术发展[J];量子电子学报;2010年05期
18 吕明义;;中红外导引头光谱波段选择[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5年02期
19 姚永邦,陈叔琦;RgX准分子辐射寿命的规律特性[J];激光杂志;1992年03期
20 ;光谱学 光谱分析、光谱测量[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荣;李福田;;全球二氧化碳分布监测仪发展现状与建议[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江;曹镱;王璞;;高功率全光纤结构宽带超荧光光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李保生;王安;刘勇;;光纤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沈世奎;左林;杨爱英;宁春梅;孙雨南;;29.69MHz全光纤被动锁模激光器实验[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在宣;刘涛;李晨霞;刘红林;InsooS.KIM;王剑锋;方达伟;庄松林;;前向抽运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中受激布里渊散射串扰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6 张达;刘栋斌;;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遥感成像系统信噪比计算研究[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7 汪震;洪津;张冬英;罗军;;液晶可调谐滤光片在遥感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江;徐佳;王璞;;850MHz高重复频率、窄线宽被动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刘江;曹镱;王璞;;全光纤结构SESAM被动锁模2.0μm掺铥光纤激光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孙真荣;张诗按;;基于飞秒脉冲整形的高分辨光电子能谱[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全;静态光谱偏振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2 徐海斌;宽带泵浦光参量放大增益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英;基于HDE的MWIR/LWIR双波段成像光谱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韩军;光学膜厚宽带监控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崔继承;O_2A带高分辨率光谱测试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6 刘佳;基于数字微镜技术的阿达玛变换光谱仪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王擂然;耗散孤子光纤激光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8 陈国梁;新型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李博;真空紫外光谱传输特性测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10 张锐;高功率激光装置靶面光强分布精密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晋;光谱成像仪同心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沈宏;多源卫星数据的光谱带宽和空间尺度对水色参数遥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熊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议测量误差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武芃樾;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设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5 黄晋卿;光谱光栅仪中高精度快速波长扫描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施嫚嫚;小型快速扫描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研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彦祺;一种新型声光滤光器的理论计算与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8 汪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连缸染色浓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9 吕刚;基于光谱和多光谱成像技术的葡萄内部品质快速无损检测和仪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10 赵雷;小型模块化可见光分光计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经继松 张宝富 王荣;全光网络中的新型光纤[N];通信产业报;2002年
2 ;全光网络中的新型光纤[N];人民邮电;2002年
3 李慧;朗讯证实全波光纤在城域应用的价值[N];通信产业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