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菌紫质光致变色和光致各向异性的理论模拟及应用研究

韩俊鹤  
【摘要】: 细菌视紫红质(简称菌紫质)是自然界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一类优良的生物分子光致变色材料,它具有优良的光学和光电特性,是目前光存储、光信息处理和光电功能材料等领域研究的热门材料之一。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菌紫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围绕菌紫质薄膜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研究了菌紫质薄膜样品在单光束和双光束作用下的光致变色特性:根据光致变色的二态模型,建立了菌紫质薄膜样品光致变色动力学的数值算法和一阶近似解法。利用数值算法和一阶近似解法对菌紫质薄膜样品在单光束及双光束作用下的光致变色动力学过程及饱和吸收特性进行理论模拟,其中考虑到激发光光斑的光强分布对菌紫质薄膜光致变色特性的影响后,得到了和实验一致的理论计算结果。理论和实验表明菌紫质薄膜样品的光致变色动力学过程是光强依赖型,且紫光对红光的透过率具有抑制作用。 2.研究了菌紫质薄膜样品的光致各向异性特性:根据光致变色二态近似模型及菌紫质分子对偏振激发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得到了光致各向异性(二向色性和双折射)和分子数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对泵浦-探测法测量光致各向异性进行数学推导,得到了光致各向异性诱导的透过率和光致各向异性之间的关系。利用透过率和分子数分布之间的关系模拟了菌紫质薄膜的B型、M型及B-M型光致各向异性动力学过程,得到了和实验一致的理论模拟结果。计算了激发光强和探测光强对偏振旋转角的影响。理论和实验证明,在红光诱导菌紫质薄膜各向异性的同时,加入正交偏振的紫光可以提高红光的光致各向异性,而加入平行偏振的紫光则抑制红光的光致各向异性。 3.研究了记录光强对全息光栅衍射效率的影响:考虑到菌紫质薄膜的饱和吸收及其对入射光的散射和多次反射导致光栅调制度随记录光强的变化,解释了高记录光强下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随光强的增大反而减小的实验现象。 4.研究了偏振全息光栅的衍射特性:根据光致变色二态模型及菌紫质分子对偏振激发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得到了同线记录和正交线记录时全息光栅的琼斯矩阵。利用琼斯矩阵法分析了不同偏振再现光作用下偏振全息光栅一阶衍射光的偏振特性及其衍射效率,并从理论上计算了全息光栅的一阶衍射效率动力学过程。对紫光光强和偏振取向对全息光栅衍射效率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记录光强下加入紫光可以提高全息光栅衍射效率动力学曲线的稳定值,但抑制其峰值;在高记录光强下加入紫光可以同时提高衍射效率的峰值和稳定值。 5.研究了菌紫质薄膜样品在相移干涉计量中的应用:理论分析了基于菌紫质薄膜光致各向异性的相移干涉计量仪。利用它记录了待测相位物体的干涉图样,并通过相位线性梯度积分法重建了待测物体的轮廓。 6.研究了菌紫质薄膜样品在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菌紫质光致各向异性的全光逻辑运算方案,并利用它实现了与、或和异或等全光逻辑操作。利用菌紫质薄膜的光致变色以及光致各向异性特性实现了其在光开关、光控图像显示和空间滤波中的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束碧云,徐良瑛,肖兵,施尔畏;对红光灵敏的全息存储介质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S1期
2 刘刚军,金国良,刘军,高四海,白玉强;基于非理想克尔介质的弧形波导全光开关[J];光电子.激光;2001年11期
3 周粉妹;全息技术在存储信息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黄天水;曹文华;;光纤耦合器及其应用[J];光电技术应用;2006年06期
5 ;量子点全光开关有望让光互联取代电子互联 光互联可避免电子互联中出现的信息延迟和失真[J];硅谷;2011年15期
6 陈幼松;计算机发展路在何方[J];百科知识;1996年11期
7 佘卫龙,李庆行,余振新,张庆伦,陈焕矗;Mn:KNSBN晶体在632.8nm处高读出效率全息存储及非常耦合系统[J];光电子.激光;1991年06期
8 陈端荣,谢长生,胡迪青,吴非;全息存储通道中的一种有效维特比检测器的设计[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刘学璋,陈仲裕;双波长敏感的光致聚合物全息存储材料[J];光学学报;2004年08期
10 龚旗煌;胡小永;;超快速光子晶体全光开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1 罗贵金,王立云;离焦法全息存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Z1期
12 徐衍岭,杨春晖,徐玉恒,赵业权,徐悟生;Zn : Fe : LiNbO_3 晶体全息存储性能[J];高技术通讯;1998年06期
13 倪永军,冯岩,苏辉;缓存磁盘技术在全息存储中的应用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4 万玉红,陶世荃,袁韦华,江竹青,丁晓红,刘国庆,王大勇;高密度盘式全息存储及其热固定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5年03期
15 宋学鹏;杨广强;张霞;黄永清;陈雪;任晓敏;;高非线性微结构光纤环镜开关效应的实验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6年02期
16 景敏;;全息显示技术发展及现状[J];科技广场;2008年07期
17 宋慧芳;邱昆;武保剑;彭拥军;;光纤Bragg光栅非线性开关动态特性研究[J];应用光学;2008年06期
18 王义杰,郑威,朱青松,周玉祥;Mg:Mn:Fe:LiNbO_3晶体永久性全息存储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年05期
19 盖啸尘;陈殿伟;;大学物理实验选修课的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05年04期
20 马晨;张保民;张立;;光致聚合物的全息存储机理与特性[J];信息记录材料;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复实;蒲守智;周新红;刘学东;;二芳烯光致变色化合物在全息光信息存储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郭国聪;王明盛;徐刚;张章静;;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孙静;裴广玲;;聚合物微球对光致变色材料的吸附及变色性能[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林景祥;吕健;曹荣;;基于瓜环-多金属氧酸盐的有机-无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徐超;冷雪松;张春雷;莫阳;曹良才;;In:Ce:Cu:LiNbO_3晶体蓝光双波长非挥发全息存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6 徐刚;郭国聪;;一些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江晓清;陈克坚;唐奕;杨爱龄;李锡华;杨建义;王明华;;光注入全内反射型全光开关[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8 韩晓锋;翁羽翔;王瑞;陈希浩;罗开红;吴令安;赵继民;;单光子水平的超快全光开关[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菅冀祁;张启程;王玉英;贾惠波;徐端颐;;光致变色材料及其在光存储中的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10 李淳飞;;低功率光纤环腔和环镜全光开关(特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俊鹤;菌紫质光致变色和光致各向异性的理论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2 王英利;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全息和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3 门克内木乐;俘精酸酐光致变色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5年
4 陈利菊;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和光致各向异性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5 翟千里;基于光致聚合物的盘式全息存储[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小强;偶氮聚合物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机制和光致各向异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静欣;瓜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包志红;含螺嗪光致变色配体及其锌、铼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物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郑媛;菌紫质光致变色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4年
10 窦娜;低开关功率非线性环共振器全光开关原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志伟;菌紫质的全息存储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5年
2 丽英;菌紫质光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阎肃;BR-D96N薄膜全息图像存储实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张国;碳氮双键连接功能小分子的二芳烯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淼;多酸基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张伟华;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7 孙静;多孔聚合物微球制备及负载光致变色材料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陈克坚;光控型全光开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张晓翠;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的铌酸锶钙钡晶体的全息存储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丁茂峦;基于光致聚合物材料的体全息存储快速读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陆慕寒;光致变色材料让纺织品神奇新颖[N];中国纺织报;2004年
2 陆慕寒;我国光致变色材料研究达世界先进水平[N];中国纺织报;2004年
3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凯华;变色纤维及面料的生产和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5年
4 ;移动存储 谁才是“真命天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5 张洪生;怡敏信剑指中国[N];中国电子报;2004年
6 明溪;磁盘和磁带:拿什么拯救你?[N];计算机世界;2005年
7 王海滨 刘树信;无机热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N];广东建设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峰;保障磁带性能[N];网络世界;2004年
9 刘霞;量子点全光开关有望让光互联取代电子互联[N];科技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张雪榕记者 沈谦;金钼集团一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N];陕西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