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紫质光致变色和光致各向异性的理论模拟及应用研究
【摘要】:
细菌视紫红质(简称菌紫质)是自然界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一类优良的生物分子光致变色材料,它具有优良的光学和光电特性,是目前光存储、光信息处理和光电功能材料等领域研究的热门材料之一。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菌紫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围绕菌紫质薄膜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研究了菌紫质薄膜样品在单光束和双光束作用下的光致变色特性:根据光致变色的二态模型,建立了菌紫质薄膜样品光致变色动力学的数值算法和一阶近似解法。利用数值算法和一阶近似解法对菌紫质薄膜样品在单光束及双光束作用下的光致变色动力学过程及饱和吸收特性进行理论模拟,其中考虑到激发光光斑的光强分布对菌紫质薄膜光致变色特性的影响后,得到了和实验一致的理论计算结果。理论和实验表明菌紫质薄膜样品的光致变色动力学过程是光强依赖型,且紫光对红光的透过率具有抑制作用。
2.研究了菌紫质薄膜样品的光致各向异性特性:根据光致变色二态近似模型及菌紫质分子对偏振激发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得到了光致各向异性(二向色性和双折射)和分子数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对泵浦-探测法测量光致各向异性进行数学推导,得到了光致各向异性诱导的透过率和光致各向异性之间的关系。利用透过率和分子数分布之间的关系模拟了菌紫质薄膜的B型、M型及B-M型光致各向异性动力学过程,得到了和实验一致的理论模拟结果。计算了激发光强和探测光强对偏振旋转角的影响。理论和实验证明,在红光诱导菌紫质薄膜各向异性的同时,加入正交偏振的紫光可以提高红光的光致各向异性,而加入平行偏振的紫光则抑制红光的光致各向异性。
3.研究了记录光强对全息光栅衍射效率的影响:考虑到菌紫质薄膜的饱和吸收及其对入射光的散射和多次反射导致光栅调制度随记录光强的变化,解释了高记录光强下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随光强的增大反而减小的实验现象。
4.研究了偏振全息光栅的衍射特性:根据光致变色二态模型及菌紫质分子对偏振激发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得到了同线记录和正交线记录时全息光栅的琼斯矩阵。利用琼斯矩阵法分析了不同偏振再现光作用下偏振全息光栅一阶衍射光的偏振特性及其衍射效率,并从理论上计算了全息光栅的一阶衍射效率动力学过程。对紫光光强和偏振取向对全息光栅衍射效率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记录光强下加入紫光可以提高全息光栅衍射效率动力学曲线的稳定值,但抑制其峰值;在高记录光强下加入紫光可以同时提高衍射效率的峰值和稳定值。
5.研究了菌紫质薄膜样品在相移干涉计量中的应用:理论分析了基于菌紫质薄膜光致各向异性的相移干涉计量仪。利用它记录了待测相位物体的干涉图样,并通过相位线性梯度积分法重建了待测物体的轮廓。
6.研究了菌紫质薄膜样品在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菌紫质光致各向异性的全光逻辑运算方案,并利用它实现了与、或和异或等全光逻辑操作。利用菌紫质薄膜的光致变色以及光致各向异性特性实现了其在光开关、光控图像显示和空间滤波中的应用。
|
|
|
|
1 |
束碧云,徐良瑛,肖兵,施尔畏;对红光灵敏的全息存储介质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S1期 |
2 |
刘刚军,金国良,刘军,高四海,白玉强;基于非理想克尔介质的弧形波导全光开关[J];光电子.激光;2001年11期 |
3 |
周粉妹;全息技术在存储信息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4 |
黄天水;曹文华;;光纤耦合器及其应用[J];光电技术应用;2006年06期 |
5 |
;量子点全光开关有望让光互联取代电子互联 光互联可避免电子互联中出现的信息延迟和失真[J];硅谷;2011年15期 |
6 |
陈幼松;计算机发展路在何方[J];百科知识;1996年11期 |
7 |
佘卫龙,李庆行,余振新,张庆伦,陈焕矗;Mn:KNSBN晶体在632.8nm处高读出效率全息存储及非常耦合系统[J];光电子.激光;1991年06期 |
8 |
陈端荣,谢长生,胡迪青,吴非;全息存储通道中的一种有效维特比检测器的设计[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9 |
刘学璋,陈仲裕;双波长敏感的光致聚合物全息存储材料[J];光学学报;2004年08期 |
10 |
龚旗煌;胡小永;;超快速光子晶体全光开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1 |
罗贵金,王立云;离焦法全息存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Z1期 |
12 |
徐衍岭,杨春晖,徐玉恒,赵业权,徐悟生;Zn : Fe : LiNbO_3 晶体全息存储性能[J];高技术通讯;1998年06期 |
13 |
倪永军,冯岩,苏辉;缓存磁盘技术在全息存储中的应用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4 |
万玉红,陶世荃,袁韦华,江竹青,丁晓红,刘国庆,王大勇;高密度盘式全息存储及其热固定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5年03期 |
15 |
宋学鹏;杨广强;张霞;黄永清;陈雪;任晓敏;;高非线性微结构光纤环镜开关效应的实验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6年02期 |
16 |
景敏;;全息显示技术发展及现状[J];科技广场;2008年07期 |
17 |
宋慧芳;邱昆;武保剑;彭拥军;;光纤Bragg光栅非线性开关动态特性研究[J];应用光学;2008年06期 |
18 |
王义杰,郑威,朱青松,周玉祥;Mg:Mn:Fe:LiNbO_3晶体永久性全息存储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年05期 |
19 |
盖啸尘;陈殿伟;;大学物理实验选修课的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05年04期 |
20 |
马晨;张保民;张立;;光致聚合物的全息存储机理与特性[J];信息记录材料;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