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系统实现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宽带网络逐渐普及;各种占用大量网络资源的新型网络应用不断涌现,使得因特网网络流量几乎每两年翻一番。现有的光通信网络受制于电子器件“电子瓶颈”的限制,单波长传输速率商用最高可达40GBit/s。为了提高传输网络传输能力和核心节点信息处理能力,必须开展新型的超高速光通信网络研究。本论文针对超高速全光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超短光脉冲产生、全光波长变换、超高速全光OTDM系统复用/解复用,以及光交换网络结构等。
具体研究成果与创新如下:
1、首次在线性腔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线性腔内内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作为增益介质和锁模器件,实现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线性腔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该线性腔锁模光纤激光器谐振腔内无波长选择器件,腔型结构简单,输出锁模脉冲性能稳定。实验中实现了重复频率为10GHz,脉冲宽度为6.8ps的脉冲输出,输出脉冲的时域抖动为60fs。谐振腔腔长短,输出光脉冲性能稳定。通过调节外部注入脉冲,输出的锁模脉冲能够宽波长调节范围(1528nm-1565nm)、宽重复率范围(3GHz-10GHz)内进行调节。
2、利用外部注入脉冲同向注入到锁模激光器环型腔,实现了重复频率为10GHz,脉冲宽度为6ps的直接脉冲输出。该锁模激光器输出脉冲能够实现中心波长1530nm到1565nm可调,重复频率从1GHz到15Ghz可调。从实验测试方面,详细分析了锁模激光器环型腔内部参数,以及外部注入光参数对于该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输出脉冲的影响。基于该环型腔,对外部脉冲进行时域复制,实现了重复频率为40GHz的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
3、利用SOA内交叉增益调制和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实现了速率为80Gbit/s极性保持的全光波长变换器。该波长变换器能够实现宽范围的波长变换,固定信号光中心波长为1550nm,实现了1530nm到1548nm可调范围的波长下变换以及1555nm到1565nm可调范围的波长上变换。变换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同,对于输入信号的偏振态不敏感。为了优化该波长变换器的波长变换效果,分析了波长变换输出性能与滤波器相对探索光中心波长的偏移之间的关系,以及输入信号功率对于波长变换效率的影响。
4、基于SOA的四波混频效应,利用单只SOA实现了80Gbit/s到10Gbit/s全光解压缩实验。通过测试,该解压缩系统可以无误码运行,在系统误码率为10~(-9)时,系统的功率代价最高为3.5dB。通过误码测试系统,分析了该解压缩系统输入信号光功率对于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接收信号功率进行优化,能够提高该系统的性能。
5、利用维持-阻塞D触发器首次实现了40Gbit/s到10Gbit/s的解压缩实验。该解压缩方案性能稳定,解压缩各路信号误码性能一致。该解压缩方案在对信号解压缩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归零码(RZ)到非归零码(NRZ)的变换。
6、基于高速的全光波长变换器以及全光压缩/解压缩系统关键技术,搭建了一套三节点,速率为80Gbit/s的基于波长地址的超高速全光交换网络实验演示系统。该全光交换网络结合了超高速OTDM系统的大容量传输特性以及全光线路交换的透明传输特性,能够实现超高速的全光交换。
|
|
|
|
1 |
王丽丽,任建华,吴永刚,徐大雄,饶岚,吴炜,郭永新;半导体光放大器全光波长转换的理论研究[J];电子器件;2004年02期 |
2 |
张晓伏;王其华;;半导体光放大器非线性效应探讨[J];天中学刊;2010年02期 |
3 |
余仲秋;沈书伯;梁二军;;光放大器的进展[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年01期 |
4 |
刘雪峰,孙军强,黄菊仙,黄德修;低偏振灵敏度行波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实验研究[J];光通信技术;1994年03期 |
5 |
姚敏玉,吴之林,高以智;行波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增益饱和及其在解复用技术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1997年02期 |
6 |
任雪斌,刘雪峰,虞国华,黄德修;半导体光放大器型波长转换器及其小信号分析[J];光电子.激光;1997年05期 |
7 |
贾正根;半导体光放大器[J];半导体情报;2000年03期 |
8 |
从征;全光转换触发半导体光放大器式双稳存储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3期 |
9 |
伍仕宝,颜森林,孙小菡,张明德;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波长转换技术及其在WDM全光网络中的应用(英文)[J];电子器件;2001年01期 |
10 |
;光放大、控制与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3年05期 |
11 |
吴建伟,夏光琼,吴正茂;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和非线性光纤环镜的光脉冲压缩器的设计模型和理论分析[J];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12 |
马宏,朱光喜,陈四海,易新建;1.55μm偏振无关半导体光放大器腔面减反膜的研制[J];光子学报;2005年05期 |
13 |
吴薇;刘辛;陈婷;;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可调谐激光器[J];应用激光;2008年01期 |
14 |
张瑞君;;国际光放大器新进展[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08年03期 |
15 |
吴正茂,夏光琼,陈建国;光脉冲在半导体光放大器中传输理论模型的改进[J];光电工程;2003年01期 |
16 |
马宏,易新建,陈四海;1.3μm高增益偏振无关应变量子阱半导体光放大器[J];中国激光;2004年08期 |
17 |
张瑞君;;国内光放大器新进展[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08年06期 |
18 |
孙军强,张新亮,陈娟,黄德修,易河清;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交叉增益饱和的波长转换的理论分析[J];中国激光;1999年06期 |
19 |
江涛,陈艳;半导体光放大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8期 |
20 |
洪伟,黄德修,孙军强,刘德明;重复脉冲注入下半导体光放大器皮秒增益和折射率非线性的数值模拟[J];光学学报;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