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式表面等离子体透镜光刻分辨力增强原理和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微电子行业的急速发展,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对光刻分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投影光刻受光学系统衍射极限影响,分辨力只有半个波长左右。主要原因是携带亚波长信息的倏逝波,沿传播方向强度指数衰减,没有参与成像。接近式表面等离子体(SP)透镜实现增强倏逝波,克服衍射极限,获得超分辨成像。但是,接近式SP透镜光刻分辨力仍然受限于曝光波长以及工作距(物与成像记录结构之间距离),称为近场衍射极限。分辨力越高的SP光刻,工作距越短,因此在深亚波长分辨力的接近式SP透镜光刻实验中,物与成像记录结构通常需要物理接触。本文通过调制SP透镜物图形衍射的频谱分布,结合操控像平面处电场分量,实现倏逝波在成像过程中放大增强,从而突破近场衍射极限,拓展接近式SP光刻工作距,提高成像分辨力。基于这一方法,开展了接近式SP透镜分辨力增强的原理理论研究,构建了SP透镜超分辨成像数理模型,基于模型和数值计算结果分析成像规律,设计SP透镜光刻结构,并且进行光刻实验验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浸没式离轴照明SP透镜的方法。通过浸没式离轴照明大幅度地平移物图形衍射的频谱,结合SP共振腔透镜调制像平面处电场极化分量,从而增强成像信息中的倏逝波,实现了SP透镜成像空间拓展以及分辨力增强。提出了浸没式离轴照明Hyperlens的接近式SP透镜缩小成像方法,获得了深亚波长分辨力的SP光刻图形。建立了离轴照明SP透镜的成像数理模型,并通过全模仿真进行验证。2、设计了棱镜浸没离轴照明(kx,inc=1.5k0)SP共振腔透镜的成像结构,通过光刻实验获得了60nm分辨力光刻图形,工作距拓展到120nm,是传统近场光刻工作距的8倍。进一步利用在掩模出射面刻画浅沟槽的方法,将离散图形准周期化,实验上显著抑制了离轴照明下离散线条边缘图形畸变,提高了离轴照明的SP成像光刻图形兼容性。3、利用金属/介质多层膜结构空间频谱滤波特性,设计了双曲色散超材料浸没离轴照明光束(kx,inc=2.51k0)的照明源结构。结合SP共振腔透镜,实现32nm分辨力光刻图形,工作距拓展到60nm,是正入射Superlens光刻结构的6倍。实验上,通过SP干涉倍频方法证明了双曲色散超材料的频谱滤波特性,得到半周期36nm的干涉条纹。进一步的光刻实验获得分辨力32nm、空气工作距40nm的光刻胶记录图形。4、提出了双曲色散超材料激发亚波长分辨力的近场无衍射Bessel-SP聚焦光束方法,设计了近场Bessel-SP聚焦透镜。利用双曲色散超材料传输高频SP模式,聚焦透镜选择性地耦合出倏逝波,在径向极化照明下,实现了传播距离80nm范围内,近场Bessel-SP聚焦光束半高全宽保持62nm。相比于开孔金属透镜,分辨力提高了3.2倍。将SP共振腔透镜作为成像记录结构,调控光刻胶区域电场分量,光刻实验证明了40nm工作距下,圆极化照明近场Bessel-SP聚焦透镜,焦斑半高全宽68nm,曝光胶深30nm。
|
|
|
|
1 |
王能鹤;;研制亚微微秒条纹相机[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7年06期 |
2 |
陈汝琛,姬树森;超声断面成象线阵的近场计算和分辨力估计[J];声学技术;1982年02期 |
3 |
杨德平;高分辨力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其在猪卵透明带抗生育抗原纯化工作中的应用[J];生殖与避孕;1987年04期 |
4 |
刘若谷;Petro-Sonde法场源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1期 |
5 |
江太辉;一种高分辨力的傅立叶交换及其应用[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6 |
王林,郭建涛,施德恒;一种实用化实时测温系统的温度分辨力[J];激光杂志;2005年02期 |
7 |
;HYT883型高分辨力岩性探测仪[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年06期 |
8 |
徐开友,徐承材,孙海波;利用程控增益放大器提高A/D转换分辨力[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9 |
孙知渊;李艳秋;;分辨力增强技术的频谱分析[J];光学学报;2007年10期 |
10 |
康宜华,何岭松,杨叔子;ARMA谱的理论频率分辨力[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
11 |
阎吉祥,俞信;大气湍流对遥感系统分辨力的影响[J];光学技术;2004年01期 |
12 |
黎宇坤;董建军;曹柱荣;;软X射线KBA显微镜分辨力及其影响因素[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5期 |
13 |
陈荣松;应用模糊逻辑理论提高B型超声图像分辨力方法的探讨[J];声学技术;1999年01期 |
14 |
陈旭南,石建平,康西巧,罗先刚,秦涛;提高微细图形光刻分辨力的相移滤波技术研究[J];光子学报;2003年03期 |
15 |
邓文娟;彭新村;邹继军;江少涛;郭栋;张益军;常本康;;变组分AlGaAs/GaAs透射式光电阴极分辨力特性分析[J];物理学报;2014年16期 |
16 |
云美厚,丁伟,王新红;地震水平分辨力研究与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年02期 |
17 |
崔志刚;白廷柱;高稚允;;光锥耦合对ICCD成像系统分辨力的影响分析[J];光学技术;2008年06期 |
18 |
李斐;饶长辉;;基于相位差混合处理方法的高分辨力成像技术[J];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
19 |
李正斌;瞬态信号高分辨力谱分析──富里叶变换插值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年06期 |
20 |
罗先刚,陈旭南,姚汉民;提高亚半微米微细图形光刻分辨力的新技术(Ⅱ)[J];物理;199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