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天山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

黄宗莹  
【摘要】:中亚造山带西起乌拉尔山脉,途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天山、中国天山、东至环太平洋地区;北临西伯利亚克拉通、东欧克拉通,南由塔里木克拉通、华北-华南克拉通所围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之一,它主要由前寒武纪微陆块、岩浆弧、海山、蛇绿混杂岩等拼贴形成。造山带内部微陆块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和构造起源一直是中亚造山带早期演化和构造研究的核心问题。中亚造山带南部的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中-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和沉积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和SHRIMP U-Pb锆石定年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确定岩石的形成时代、成岩过程及构造热事件历史;阐明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历史及其与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演化的关系;并通过中亚造山带内外部块体的岩浆、沉积、变质、构造变形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来制约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的构造亲缘性。中天山地块主要发育有一套眼球状、条带状片麻岩和糜棱岩化花岗质片麻岩。眼球状片麻岩侵位于902-930 Ma,条带状片麻岩则侵位于806 Ma,而糜棱岩化片麻岩侵位于896 Ma。中天山地块西段的眼球状和条带状片麻岩呈现出高Al2O3和K2O以及低CaO和NaO的含量,因此呈现出过铝质花岗质岩石的特征(ASI=1.09-2.05)。该套片麻岩具有富集轻稀土和相对平坦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明显的负Eu异常,亏损Nb,Ta,Ti和Sr,以及Pb富集等特征。锆石Hf同位素表明该套片麻岩具有壳源物质的特征(εHf(t)=-10.87~0)。该套片麻岩同时具有古老的Hf模式年龄(1.52-2.47 Ga)和大量的继承锆石(0.88-1.41Ga)。这些特点表明,该套片麻岩很可能是通过中天山地块的变质泥岩和硬砂岩部分熔融形成。在中天山地块东部,眼球状和糜棱岩化花岗质片麻岩也显示出高Al2O3和Si2O含量特征。该套片麻岩的Cr和Ni和稀土元素特征分别与拉克兰造山带典型S型花岗岩和上地壳的相一致。类似地,该套片麻岩也具有富集Hf同位素特征(εHf(t)=-9.00~+1.60)。结合该套片麻岩中白云母和继承锆石特点(1.25-2.21 Ga)表明,中天山东段片麻岩的原岩为S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天山地块古老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对已有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总结表明,中天山地块经历三期岩浆构造热事件,分别为1.40-1.46ga,0.81-1.01ga和0.73-0.79ga。其中,中元古代时期以地壳生长作用为主(~1.40ga),而后主要以地壳活化改造为主(0.73-1.01ga)。伊犁地块地区,我们首次识别出伊犁地块最古老的岩石记录,主要为细粒花岗质片麻岩、眼球状片麻岩和糜棱岩化花岗质片麻岩(888-1329ma)。锆石u-pb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伊犁地块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与中天山地块该时期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相似的特点,可能为伊犁地块古老基底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伊犁同样存在三期岩浆构造热事件,分别为1.33ga,0.85-0.99ga和0.76ga。伊犁地块新元古代主要以大陆地壳活化改造为主(0.76-0.99ga)。中天山地块前寒武纪沉积岩表明,中天山地块最古老地层,星星峡群和卡瓦布拉克群分别沉积于942-1095ma和932-960ma,而并非前人认为的古元古代。星星峡群和卡瓦布拉克群具有相似碎屑锆石年龄频谱,主要为0.95-1.00ga,1.20-2.00ga(峰值为1.40-1.60ga)和少量的2.60ga碎屑锆石年龄。相似的年龄频谱分布和hf同位素特征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物质源区。通过碎屑锆石形态特征、碎屑锆石频谱特征、hf同位素特征和岩浆作用对比研究认为,中天山地块新元古代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伊犁地块自身;中元古-古元古代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少量的2.60ga碎屑锆石具有它形远源搬运特征,可能来自其他古老克拉通。中天山地块在1.70-2.00ga和1.30-1.60ga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地壳生长作用并伴随一定的大陆地壳活化作用,而新元古代主要以地壳改造为主(0.95-1.00ga)。伊犁地块最古老的地层为温泉群,碎屑锆石研究表明温泉群下部沉积岩沉积于845ma-900ma,而温泉群上部沉积岩沉积于857-880ma,而并非前人认为的古元古代。伊犁板块温泉群上下部具有类似年龄峰值,主要为0.88-0.95ga,1.10-2.00ga(峰值为1.40-1.60ga)和少量的2.60ga碎屑锆石年龄。其中,新元古代碎屑锆石物质源区主要为伊犁板块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伊犁板块和中天山地块;对于2.60ga碎屑锆石其可能为远距离搬运的产物。类似地,伊犁板块存在两期同时期的地壳生长和活化作用(1.70-1.80 Ga和1.30-1.60 Ga);直到新元古代,中天山地块具有持续地壳活化作用改造的特点。通过系统的岩浆岩和碎屑锆石研究表明,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虽然不存在太古代基底岩石,但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地壳初始物质记录(1.80-2.00 Ga)。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具有相似的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二者古老陆核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1.30-1.40 Ga),并在新元古代早期(0.81-1.01 Ga)发生强烈的地壳改造作用并固结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中天山地块在1.70-2.00 Ga和1.30-1.60 Ga时发生同时期的地壳生长和活化改造作用,随后在新元古代早期(0.81-1.01 Ga)以地壳改造作用为主。类似地,伊犁地块也具有相似的特征。在新元古代中期,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可能都处于大陆地壳伸展环境(0.73-0.79 Ga)。我们认为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中元古代的地壳生长作用(~1.33-1.46 Ga)和新元代的地壳活化改造作用(0.81-1.01 Ga)是分别对Columbia超大陆裂解和Rodinia超大陆聚合的响应过程。通过对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与其他块体的岩浆、沉积、变质、构造变形等方面对比研究发现,在中亚造山带内部,中天地块和伊犁地块在新元古代之前具有构造亲缘性,但二者并非来源于塔里木克拉通和中亚造山带周缘的西伯利亚克拉通、华北克拉通、华南克拉通、澳大利亚和亚马逊克拉通。根据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显著的1.40-1.60 Ga岩浆和碎屑锆石特征,我们认为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在新元古代时期(1.00-0.90 Ga)位于劳伦古陆和东欧克拉通之间,二者可能来源于东欧克拉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周海;陈亮;孙勇;;中天山地块尾亚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架——来自野外地质和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J];地质通报;2017年09期
2 杨天南,李锦轶,文中田,冯晓飞,王瑜,孙桂华,高立明;中天山地块南北两缘的韧性剪切带[J];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3 王信水;江拓;高俊;高强;李继磊;张喜;;中天山地块南缘两类混合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9年10期
4 木扎帕尔·木合塔尔;尼加提·阿布都逊;郭瑞清;宫相宽;崔涛;宋志豪;;新疆东部卡瓦布拉克地区古生代岩浆活动对中天山地块构造归属的指示意义[J];地质学报;2020年05期
5 李建星;邱士东;余吉远;孟勇;郭琳;王健;;中天山喀拉塔格一带麻粒岩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年06期
6 邓凯;杨守业;李超;毕磊;张永斌;;台湾山溪型小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和粒径分析[J];地质学报;2015年S1期
7 程胜东;方俊钦;赵盼;徐备;鲍庆中;周永恒;邓荣敬;;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两岸志留-泥盆系碎屑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4年07期
8 李栋;高鹤;聂立军;陶军宇;;吉林省蛟河市东北部红山组碎屑岩中碎屑锆石年龄信息及物源分析[J];吉林地质;2021年04期
9 蔡芃睿;王涛;王宗起;李龙明;王铭乾;贾建亮;吴彦佳;;大兴安岭中段乐平统-中三叠统沉积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组合及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J];岩石学报;2019年11期
10 陈安东;陈柏林;王永;孟令通;何江涛;韩梅梅;王斌;;阿尔金喀腊大湾地区卓阿布拉克组沉积岩系年代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的证据[J];地质通报;2018年05期
11 袁超;Gavin G.Kenny;Martin J.Whitehouse;Balz S.Kamber;;分异的冲击熔岩席可能是冥古宙碎屑锆石的潜在来源之一[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年05期
12 Gavin G.Kenny;Martin J.Whitehouse;Balz S.Kamber;夏群科;;分异的冲击熔岩席可能是冥古宙碎屑锆石的潜在来源之一[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7年01期
13 马收先;孟庆任;曲永强;;华北地块北缘上石炭统—中三叠统碎屑锆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1年10期
14 刘同君;刘永江;李伟民;高飞;;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碎屑锆石特征对源区地壳结构的启示[J];地质科学;2020年02期
15 黄广文;潘家永;黄广楠;夏菲;吴德海;钟福军;;新疆蒙其古尔地区八道湾组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新疆地质;2021年02期
16 余文超;杜远生;熊国林;周锦涛;庞大卫;邓旭升;翁申富;李沛刚;;中国铝土矿沉积中的碎屑锆石记录:对铝土矿物源模式与矿床分类的启示[J];古地理学报;202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贺振宇;;中天山地块前寒武纪“星星峡群”的组成与地壳演化意义[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专题13:三江特提斯域构造: 深部地壳流变与地表地貌响应过程与机制[C];2018年
2 宋晨;裴福萍;魏敬洋;;吉林延边地区二叠纪含古植物地层碎屑锆石物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江苏省古生物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3 蔡芃睿;;碎屑岩特征及碎屑锆石定年在盆地构造原型恢复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21年
4 魏荣浩;段亮;詹容若;史毅;马楚萱;;华北寒武系底部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对深时流域体系以及与超大陆关系的制约[A];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21年
5 刘雨;杨坤光;Ali Polat;马筱;;扬子陆块南华系古地理的重建:来自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约束[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8: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地壳演化、专题9: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及超大陆聚合与裂解[C];2018年
6 邓凯;杨守业;李超;毕磊;张永斌;;台湾山溪型小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和粒径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黄博涛;贺振宇;张泽明;;东天山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岩浆起源、构造背景及其对中天山地块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制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8 武昱东;王宗起;王涛;张玉涛;张晗;;南秦岭武当群变沉积岩碎屑锆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6:中央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论文集[C];2014年
9 李向辉;陈福坤;李秋立;郭敬辉;;胶东地区蓬莱群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和物源[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邓凯;杨守业;黄湘通;徐娟;;中国东南部中小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及物源指示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11 柴广路;李双应;芦艳琳;谢伟;魏星;;大别造山带北缘梅山群碎屑岩成分和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对物源区大地构造属性判别的制约[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12 杜庆祥;韩作振;沈晓丽;;吉林东部地区三叠纪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启示[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13 周建平;刘永江;温泉波;李伟民;刘宾强;李婧;徐民;刘昕悦;张丽;;内蒙古东北部巨日河地区早-中三叠世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七)——专题20特提斯造山带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专题21中央造山系构造演化与东亚大陆形成、专题22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C];2015年
14 朱涛;王洪亮;孙勇;徐学义;第五春荣;张红;;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地区石盒子组碎屑锆石年代谱系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5 李向辉;陈福坤;李秋立;郭敬辉;;胶东地区蓬莱群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和物源[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16 刘雨;杨坤光;Ali Polat;马筱;;扬子陆块南华系古地理的重建:来自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约束[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17 张拴宏;赵越;叶浩;;华北克拉通东部新元古代沉积地层碎屑锆石组成及其可能的来源:对认识华北克拉通在罗迪尼亚超大陆中位置的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8:前寒武纪地质与超大陆演化论文集[C];2014年
18 杨德彬;许文良;徐义刚;王清海;裴福萍;;苏北-辽南新元古界碎屑锆石的物源——对郯庐断裂带构造属性的制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9 齐靓;;Rodinia-Gondwana过渡时期华南板块的位置——来自碎屑锆石的证据[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20 王家林;吴朝东;;碎屑锆石U-Pb年龄模式比较对源区位置的限定:以博格达地区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宗莹;中国天山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2 蔡长娥;沉积盆地碎屑锆石低温热年代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3 徐冰;蒙古弧地体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来自二连浩特地区沉积岩和花岗岩的证据[D];西北大学;2018年
4 宋高源;扬子地台东南缘新元古代地层碎屑锆石年龄及其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5 佘振兵;中上扬子上元古界—中生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6 李明;中国东北现代河流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大陆生长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柴嵘;东秦岭印支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祥;新疆哈密景峡地区晚古生代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新疆大学;2019年
2 周海;星星峡地区晚古生代侵入岩及星星峡杂岩的再厘定—对中天山地块属性及其晚古生代构造格架的探讨[D];西北大学;2014年
3 宋颖潭;云南贡山-保山地块晚古生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周美玲;滇西保山、腾冲地体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9年
5 姚丽洁;西宁盆地新生代地层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D];兰州大学;2019年
6 刘祥;敦煌地块变沉积岩原岩形成年龄、源区性质及其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19年
7 冯永馨;江西省兴国地区震旦纪沉积物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8 王子桓;现代河流沉积物的碎屑锆石记录[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9 王伟;华北北戴河地区石炭—二叠纪物源变化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10 权瑞平;北祁连黑河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11 乔健;佳木斯地块北部早古生代沉积建造的时代与物源:来自岩浆和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制约[D];吉林大学;2018年
12 周中彪;吉林中东部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间:上二叠统—三叠系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D];吉林大学;2018年
13 侯云岭;西藏南部仲巴微地体构造属性分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4 张小龙;西藏仲巴微地体变质基底亲缘性分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5 季雷;扬子西缘凉山地区中下元古界碎屑锆石年代学及构造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6 李小聪;赣江下游南昌段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17 王博;内蒙苏尼特右旗地区古生代地层碎屑锆石年龄及物源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18 荣培;基于碎屑锆石物源示踪法对大渡河袭夺假说的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19 孙朋飞;青海省苦海-赛什塘地区容矿地层碎屑锆石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0 杨书文;北祁连古大洋俯冲带碎屑锆石年代学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赵凡;西藏发现41亿岁锆石[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周飞飞 通讯员 黄凡;回望前寒武纪[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