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分质供水深度处理与消毒保鲜技术研究
【摘要】:我国水源水污染较严重,经现有水厂水处理工艺处理后难达到优质饮水标准。管道分质供水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产业,是近十几年提高饮水质量最现实的途径。管道分质供水存在许多理论与技术问题,使得该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管网末梢水特征的研究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管道分质供水深度处理技术、消毒与保鲜技术、管材质量、管道分质供水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成果与认识:
(1)广州市管网末梢水有机污染较严重,TOC高,可达1.5-4.5mg/L,Ames试验呈阳性。针对广州市饮水微污染特征,研究了NF+RO组合工艺技术,并建议应用于管道分质供水工程,其优点与效果在于:去污能力强,对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率在90%以上,对无机污染物去除率在60-80%以上;可使水的回收率提高到85%。
(2)通过对比目前饮用水消毒与保鲜技术,提出管道分质供水UV+TCCA组合工艺在线消毒保鲜技术。该系统简单,易于操作与控制,生成消毒副产物少,系统投资只是常规消毒方法的1/5,运行成本只有常规方法的1/10。
(3)开展了管道浸泡实验研究,提出可应用TOC、VOC_s两项指标评价管道分质供水管材质量。在本研究所设计的实验条件下,当TOC小于0.08ppm,VOCs小于5ppb,水口感较好,建议可用作管道分质供水管材。
(4)应用本研究所开发的饮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技术与杀菌保鲜技术实施完成了广州白云高尔夫花园西区管道分质供水示范工程,经两年运行,系统稳定。
(5)针对管道分质供水的特点,提出管道分质供水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微生物风险,消毒副产物风险及三致风险。提出管网末梢水中余氯含量在0.03-0.1mg/L时可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发现消毒副产物致癌风险性一般不到自来水的1/10,建议管道分质供水TOC限量值为0.5mg/L。
本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我国管道分质供水的技术,促进管道分质供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