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马关地区新生代富钾火山岩和幔源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
【摘要】:滇西大陆由扬子板块、华南板块、印支板块以及若干不同地史时期
形成的地体组成,北西-南东向的哀牢山-红河断裂带横贯此区,在断裂
带北段大理洱海地区和南段马关地区,分别发育了早晚两期新生代镁铁
质富钾火山岩。本文以马关地区为研究工作区,选择区内新生代富钾火
山岩及其所携带幔源橄榄岩包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主、微量元素和同位
素组成研究,以阐明富钾火山岩的岩浆作用过程、源区特征与形成机制,
揭示该区上地幔的热-化学结构、部分熔融和地幔交代作用的性质以及可
能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并结合前人对洱海地区富钾火山岩的研究资料,
对比两套富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探讨扬子板块和华南板块两个
不同构造单元下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和富集机制以及岩浆作用的构造
背景。
马关富钾火山岩的Mg#在0.56~0.69之间,低于与地幔橄榄岩平衡的
原始岩浆的Mg#(0.68~0.75),表明马关富钾火山岩并非原始岩浆,而是
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
0.704 l~0.7060)与1/Sr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及高Ce/Pb(6.43~25.4,
平均16.6)和Nb/U(31.2~62.1,平均48.9)、低La/Nb(0.37~0.65,平
均0.45)和高εNd(5.64)的特征,表明岩浆成分受地壳混染的可能性小,
其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岩浆源区的特征。玄武质组分Al_2O_3、Fe_2O_3、
CaO和Na_2O含量高,暗示其源区为饱满型地幔;相对亏损的HREE组
成反映岩浆来源于石榴子石相地幔的部分熔融。与板内高钾火山岩类似
的高TiO_2含量(2%)和OIB型微量元素特征,暗示其源区是受源自软
流圈小体积硅酸岩熔体交代的饱满型石榴子石相二辉橄榄岩。
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洱海高钾火山岩(42~24 Ma)富集LILE,亏损
|
|
|
|
1 |
刘洪文;黄智龙;申宝剑;;胜利油田惠民凹陷辉绿岩过渡元素地球化学[J];矿物学报;2007年Z1期 |
2 |
刘勇;赵寒冬;徐受民;宋亚琴;柳震;马丽玲;赵焱;崔建伟;;科洛新生代火山群富钾火山岩中的幔源包体特征及上地幔热状态[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3 |
成勇;杨高学;李永军;司国辉;吴宏恩;金朝;;东准库布苏南岩体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意义[J];新疆地质;2009年01期 |
4 |
方琳浩;陈丽华;郭建钢;张顺存;雷天柱;史基安;孔玉华;石新璞;付翠琴;;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及演化分异研究[J];新疆地质;2009年01期 |
5 |
吴志勤;黑龙江二克山及其邻区富钾火山岩系的地球化学探讨[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8年04期 |
6 |
邱检生,蒋少涌,张晓琳,胡建;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成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制约[J];地球学报;2004年02期 |
7 |
张兴春;四川盐边富钾火山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J];地质地球化学;1989年03期 |
8 |
刘洪,邱检生,罗清华,徐夕生,凌文黎,王德滋;安徽庐枞中生代富钾火山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J];地球化学;2002年02期 |
9 |
邱检生,王德滋,刘洪,凌文黎;大别造山带北缘后碰撞富钾火山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J];岩石学报;2002年03期 |
10 |
陶正章;;地球化学新资料[J];矿物岩石;1985年01期 |
11 |
邱家骧,吴志勤,杜向荣;黑龙江省二克山—五大连池—科洛富钾火山岩中幔源包体的研究[J];现代地质;1987年Z1期 |
12 |
汪鼎耜;;向科学进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J];中国地质;1956年05期 |
13 |
肖仲洋;洪文兴;;碱性岩岩体中表生与低温热作用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J];地质科学;1959年11期 |
14 |
金相录;;介绍苏联最近出版的“与岩石成因问题有关的稀有元素的地球化学”[J];地质科学;1960年02期 |
15 |
F.R.西格尔
,徐仲伦;一九七二年地球化学进展概况[J];地质地球化学;1973年01期 |
16 |
晓天;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J];地球化学;1984年02期 |
17 |
;·外刊题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4年03期 |
18 |
张廷芬;国外重要地球化学文献题录[J];地质地球化学;1986年12期 |
19 |
刘英俊;李兆麟;汪东波;董国仪;吴启志;;粤东沿海一带中生代含锡建造的地球化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6年03期 |
20 |
陈思松,魏金生,黄克炳;江苏发现的硼锡钙石及其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