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邻二氯苯的研究

徐涛  
【摘要】:本文以H_2O_2/UV、O_3/H_2O_2/UV均相高级氧化技术为例,选择水体中常见的 有毒难降解的卤代芳香化合物——邻二氯苯作为代表,对其去除效果、影响因素 及降解机理和途径进行了研究。主要获得如下的成果与认识: (1)通过系统全面的文献查阅,对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水处 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总结出H_2O_2/UV、O_3/H_2O_2/UV均相高级氧化技 术应该是处理水体中邻二氯苯的有效方法。 (2)通过系统的实验,掌握了H_2O_2/UV体系氧化降解水中邻二氯苯的性能、 动力学以及机理。证实H_2O_2/UV体系氧化降解水中邻二氯苯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反应速率大,氧化能达到完全矿化的程度;氧化降解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 氧化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是2-氯酚、2,3-二氯苯酚、3,4-二氯苯酚、1,2,3-三羟 基苯、1,2,4-三羟基苯等;以及开环产物,如甲酸、乙酸、乙二酸等。 (3)通过系统的实验,掌握了O_3/H_2O_2/UV体系氧化降解水中邻二氯苯的 性能、动力学以及机理。证明O_3/H_2O_2/UV体系氧化降解水中邻二氯苯也具有很 好的效果,反应速率大,氧化能达到完全矿化的程度;氧化降解反应也符合准一 级动力学规律;氧化的主要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与H_2O_2/UV氧化体系基本相同。 但由于体系中微量O_3的存在,降解过程中生成了较H_2O_2/UV氧化体系中多的水 溶性羰基化合物,导致达到完全矿化需要更长的时间。 (4)通过离子色谱技术,对降解反应生成的小分子有机酸和氯离子进行了 定量检测,掌握了反应体系中甲酸、乙酸、乙二酸和氯离子的浓度变化规律。 本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高级氧化技术理论,而且为H_2O_2/UV和O_3/H_2O_2/UV 高级氧化体系在饮用水的深度处理的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昭慧,程秀荣;车间空气中邻二氯苯气相色谱测定方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0年02期
2 杜尧国,刘星娟,李雷鸣;氯苯类在地面水中的光降解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年04期
3 王松林;刘哲;杨利芝;;水溶液中邻二氯苯的超声去除[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4 陈俊芳;万大明;李国玉;;二氯苯气相色谱分析[J];分析化学;1982年05期
5 徐涛,肖贤明,刘红英;UV/H_2O_2光化降解水中邻二氯苯的反应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6 王海鹏;王训遒;蒋登高;;二氯苯异构体的分离方法[J];中国氯碱;2008年01期
7 段正康,杨英顺,戴卫平;邻二氯苯合成邻氯对硝基苯胺研究[J];染料工业;1996年04期
8 罗会堂,魏道圃,杨艳菊;二氯苯的气相色谱分析[J];河南化工;2005年07期
9 喻红梅,秦金平,崔咪芬,乔旭,陈长林;二氯苯同分异构体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J];中国氯碱;2005年07期
10 孙文勇;李迎堂;;染料中间体溴氨酸钠产品合成工艺改进研究[J];盐业与化工;2010年03期
11 王韻秋;;氯化苯与二氯苯国外生产情况介绍[J];氯碱工业;1983年06期
12 李稳宏;;三氯杀虫酯生产车间工艺设计[J];应用化工;1988年06期
13 张惠兰;氯苯生产中邻、对二氯苯的分离提纯方法[J];山西化工;1995年01期
14 王海鹏;蒋登高;王训遒;;气相色谱法分析二氯苯[J];应用化工;2007年12期
15 卢强;张松林;张晓伟;杨敬辉;唐睿;伏小勇;;氯苯和邻二氯苯的蚯蚓急性毒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16 王跃龙,黄奇茂;邻二氯苯复配杀蛆剂的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2年02期
17 滕雅娣,由利新,王思林;4-(3,4-二氯苯基)-4-氧代丁酸的制备新工艺[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8 王玉芬;张肇铭;胡筱敏;贡俊;;球形红细菌厌氧降解邻二氯苯及其机理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05期
19 刘仕伟;李露;于世涛;刘福胜;解从霞;;N-(4-氯苯基)-N′-(3,4-二氯苯基)脲合成工艺[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11期
20 王文祥,刘洪杰;氟氯苯胺制备中硝化工艺的研究[J];河北化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红;叶鸿伟;张成德;屠永华;;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的~(13)C-NMR研究[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2 胡斌;张玲;陶涛;杨建民;李春忠;;β有机成核剂修饰的碳纳米管/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春红;李杨;卜少华;王足远;程功臻;冯钰琦;;(13)~C-NMR波谱和近红外光谱研究PP序列结构[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京;;双(2—乙基已基)氨甲基苯三唑的核磁共振研究[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5 辛莹;范昱煜;林霞;马梦林;王玉良;陈淑华;;新型双羟基三苯醚类化合物的制备[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曹长青;马红娟;赵素芳;王敏;姚思德;;氯苯类污染物的γ射线辐照降解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7 钱立军;周政懋;;含磷酰杂菲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A];2008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宫清涛;王琳;张路;赵濉;俞稼镛;;多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与界面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苏高翔;方志杰;;罗非昔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杨立;高坤;孔素玲;陈耀祖;;噁唑烷环翻转势垒的动态核磁共振研究[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涛;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邻二氯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2 王松林;超声处理垃圾渗沥液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祥高;酞菁化合物的电催化氧还原特性和光导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玉芬;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降解氯苯类化合物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5 吴惠霞;用自由基反应对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高分子化学修饰[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法宝;过渡金属促进的富勒烯自由基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高勇;以间规聚苯乙烯为主干的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D];湘潭大学;2007年
8 秦朝朝;芳香族化合物的激发态动力学和离子态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慧;邻二氯苯优势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于谦;邻二氯苯在人工湿地中的吸附与降解[D];江苏大学;2010年
3 何敏超;邻二氯苯对土壤酶活性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邱明艳;显色剂二羟基二苯砜的合成及精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黄燕;炭干凝胶吸附和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源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朱明华;环丙沙星中间体2,4-二氯氟苯的合成工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7 雷德生;C_(60)和PCBM共掺P3HT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邢凌燕;酞菁氧钛光导性能研究及新型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7年
9 王文保;高光敏性TiOPc的制备及光导器件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白翔;酞菁氯化铟的合成及其在光敏电阻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晖;邻二氯苯:去年市况不佳前景依然看好[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高枫;氯苯系列产品应面向出口市场[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吕咏梅;二氯苯发展应有所侧重[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王迪 一凡;含氟中间体:看得见的明日之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萧楠;发展氯代芳烃关键在上下联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TDI 2010年国内供需形势将逆转[N];中国化工报;2007年
7 陈祎淼;石化行业主要产品价格普遍上扬[N];中国工业报;2007年
8 张楠;需求旺盛市场俏 产品纯度待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2年
9 萧楠;硝基氯苯需求前景不大妙[N];中国化工报;2004年
10 肖雪;发展苯基苯酚时不我待[N];中国化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