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震属性优化及属性体综合解释
【摘要】:地震信号包含了地下岩石、流体的物理特征以及地质体构造情况,有效挖掘隐藏于地震数据中的有关岩性和储层物性信息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而地震属性反应了地震信号的全部性质,从不同角度反映储层的物性特征。随着提取地震属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属性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鉴于地震属性与所预测对象之间的关系复杂,不同工区和不同储层对所预测对象敏感的(或最有效的、最具代表性的)地震属性是不完全相同的,本论文较系统地总结了胜利探区不同类型油气储层地质特征、叠前地震属性特征和叠后地震属性特征,研究优化选择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的方法,总结了不同类型储层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其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建立了不同地质体的对应地震属性。并总结形成了适合不同类型储层地震属性预测流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初步形成了VSPLOG控制的地震资料高频恢复方法,避免了盲目性,拓展了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
提出了针对增强薄层地震信息的构造小波函数技术,提高叠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在官1地区的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研制开发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内射影法:结果证明运算过程简洁快速,效果突出,可以更好地确定砂体边界,准确地复原储层特征。
针对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反演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分频反演技术,将AVF关系引入反演,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得到反演结果,从而建立起测井波阻抗曲线,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
|
|
|
|
1 |
K.Hirsche
,刘永社;避开地质统计法油藏特征化中的陷井:安全指南[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8年06期 |
2 |
张荣忠,季玉新,崔凯,李霞,倪靖;油储地球物理综合描述技术[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年01期 |
3 |
陈斌,廖细明,杨宏伟,王艳华,王雅杰;周清庄油田精细储层预测[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4 |
季敏;王尚旭;李生杰;陈双全;;物理模型的地震属性预测效果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3期 |
5 |
Jonny Hesthammer
,蒋录全;利用地震属性图进行构造解释时地震噪声的影响[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8年03期 |
6 |
董守华,马彦良,周明;煤层厚度与振幅、频率地震属性的正演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7 |
朱海东;雷英成;屈勇;;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属性分析在地震图像共同区域划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
8 |
Joel D.Walls,黄子齐;利用岩石物理性质、地震属性、神经网络描述北海储层的特征:一项实例研究[J];海洋石油;2001年02期 |
9 |
姜岩,李纲,刘文岭;基于地震解释成果的地质建模技术及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年05期 |
10 |
吴满生;王志章;沈云发;;井震结合地震属性反演方法及应用[J];油气地球物理;2009年02期 |
11 |
吴满生;沈云发;王志章;;井震结合地震属性反演方法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9期 |
12 |
郭淑文;程然;祝文亮;肖敦清;牟智全;;数据挖掘技术在地震属性降维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4期 |
13 |
安晋超;毕建军;徐琳;于明光;高星星;姚建;;地震属性在古地貌分析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2期 |
14 |
何志勇;刘海涛;汪铖;赵旭;;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煤层气储层孔隙度方法[J];煤炭技术;2011年04期 |
15 |
肖西;党杨斌;唐玮;李进;徐星安;黄晓松;;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饶阳凹陷路家庄地区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
16 |
曲寿利;;浅谈石油物探技术创新[J];油气地球物理;2003年01期 |
17 |
;专家专论——地震反演(一)[J];油气地球物理;2004年02期 |
18 |
李凤君,庞雄奇,辛广柱,王显东,孙国昕;地层物性变化对地震属性的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9 |
张彦周;刘叶玲;谢宝英;;支持向量机在储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年06期 |
20 |
Christopher Liner;曹玉玲;张荣忠;郭良川;;SPICE:一种新的常规地震属性[J];油气地球物理;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