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广州大气中二噁英的浓度分布和几种典型二噁英排放源的初步研究

余莉萍  
【摘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富集性,并且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危害,近年来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化环境问题之一,二噁英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典型代表。了解二噁英的污染现状、排放源信息,以及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建立起有效的污染对策和相应的法规政策等成为了当前国际社会最为紧迫的课题。本文对我国典型的南方城市广州大气中二噁英的环境行为(时空分布、来源、迁移和转化)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计算了广州居民的呼吸暴露风险;对影响广州大气质量的几种二噁英排放源进行初步的研究。 广州大气中二噁英的浓度水平受地区环境的影响较大,花都区、荔湾区、天河区和黄埔区大气颗粒物中二噁英的平均浓度(毒性当量浓度)分别为:3815fg/m~3(104.6 fg I-TEQ/m~3)、12777 fg/m~3(430.5 fg I-TEQ/m~3)、6963 fg/m~3(163.7 fg I-TEQ/m~3)和10953 fg/m~3(769.3 fg I-TEQ/m~3);其浓度分布规律为:郊区居民区工业区。由于受到工业活动的影响,荔湾区和黄埔区是污染相对严重的区域。另外,本文对天河区大气进行了年度监测,结果表明其二噁英年平均浓度(毒性当量浓度)为:5295 fg/m~3(240.1 fg I-TEQ/m~3)。天河区大气中二噁英的浓度在温度高的季节比较低,在温度低的季节较高。 广州大气中二噁英的分布模式较为稳定,OCDF、OCDD、1,2,3,4,6,7,8-HpCDF和1,2,3,4,6,7,8-HpCDD四种化合物的浓度相对较高,其贡献之和超过总浓度的50%;2,3,4,7,8-PeCDF是所有单体中对总毒性当量贡献最大的一个,其范围为25%-40%。稳定的分布模式表明各地区的污染源相对固定,并且不具有季节性,各区域的排放源和区域的性质及功能相关,同时直接影响各区域的空气质量。 广州大气中二噁英在气相中所占的比例随氯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四氯代的两种化合物大部分分配在气相,其范围为30%-100%;约有50%的五氯代二噁英分布在气相;六到八氯代的二噁英基本分布在颗粒相,气相中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 比较广州四城区呼吸暴露风险和日摄入量,荔湾区居民的暴露风险最大,尤其是儿童,其日摄入量为4.1 pg I-TEQ/kg/day,该值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日摄入量的耐受范围。在天河区污染较为严重的日子里,居民的日摄入量也可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例如:2005年1月6日,天河区成人和儿童的日摄入量分别为:3.2 pg I-TEQ/kg/day和4.3 pg I-TEQ/kg/day。如果存在特殊的污染,该地区居民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通过对几种二噁英排放源的初步研究表明:电子垃圾焚烧,餐饮废气和汽车尾气都是广东地区潜在的二噁英排放源,后两种则是广州市的二噁英排放源。三种源的排放浓度(毒性当量)分别为:135666 fg/m~3(7509.5 fg I-TEQ/m~3);17826fg/m~3(1821.1 fg I-TEQ/m~3);5176 fg/m~3(251.8 fg I-TEQ/m~3)。电子垃圾焚烧不仅是溴代二噁英的重要排放源,同时也是氯代二噁英的重要排放源,对周围地区大气环境影响很大。由于燃烧材料,燃烧条件和燃烧程度等的不同,二噁英在三种排放源的气固分配比例有所不同。在餐饮废气和汽车尾气中,超过90%的二噁英集中在颗粒相上;电子垃圾焚烧废气中,超过30%的二噁英集中在气相,二噁英在气相中的比例随氯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金永民;;抚顺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排放源的成分谱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7年02期
2 刘恩莲;王方华;;济南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样品的采集及处理技术[J];中国测试技术;2005年06期
3 李祚泳,丁晶,张欣莉;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PPR法[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5期
4 余莉萍;毕新慧;彭平安;盛国英;傅家谟;;广州市大气颗粒物样品中二噁英的测定[J];环境化学;2006年05期
5 吴永宁;二噁英及其类似物[J];科技术语研究;1999年03期
6 李祚泳,彭荔红;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6期
7 杨志军,张青,倪余文,陈吉平,梁鑫淼;牡蛎和贻贝中二噁英及多氯联苯同类物的分布[J];生态环境;2004年04期
8 张爱军;余莉萍;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广州大气颗粒物中二噁含量的初步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7年02期
9 李祚泳,彭荔红;基于粗集理论的大气颗粒物的排放源的重要性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祚泳,倪长健,丁晶;粗集理论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年04期
11 李祚泳,丁恒康;BP网络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5年02期
12 ;日本用二氧化钛分解二噁英[J];化工时刊;2000年05期
13 戴朝霞;陈振翔;王格慧;王连生;;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2期
14 张丹;张卫东;蒋吕潭;;环境中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方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5 蔡震霄;黄俊;张清;余刚;;日本二噁英减排控制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年11期
16 边归国;;大气颗粒物中铅污染来源解析技术[J];中国环境监测;2009年02期
17 邹长武;郑雪峰;印红玲;;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18 朱坦,白志鹏,陈威,谢晓玲;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新技术的应用──TEDA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实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1期
19 孟庆昱,毕新慧,储少岗,徐晓白;污染区大气中多氯联苯的表征与分布研究初探[J];环境化学;2000年06期
20 柯昌华,金文刚,钟秦;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归国;;学会版大气颗粒物中铅污染来源解析技术[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位楠楠;姚剑;王广华;林俊;范雪波;耿彦红;刘卫;李燕;;上海市郊春節期間大氣顆粒物的理化特性[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汪浩;丛琳琳;李东浩;;延吉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源[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邵龙义;吕森林;时宗波;陈江峰;;大气颗粒物的矿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刘卫;林俊;王广华;位楠楠;范雪波;耿彦红;姚剑;范雪波;耿彦红;姚剑;李玉兰;李燕;;上海市大气含碳颗粒物的污染特性[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洪也;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高少鹏;张云海;;沈阳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7 包良满;李晓林;张元勋;曾建荣;龙时磊;李燕;刘卫;张桂林;马陈燕;;地铁站台大气颗粒物中Fe和S的化学种态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倪邦发;秦亚丽;黄东辉;张贵英;刘存兄;王平生;田伟之;;核分析技术研究北京新镇地区大气污染[A];第十二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李晓东;柳泽文孝;李海华;;成都市冬季粒径分级大气颗粒物的水溶性组分变化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位楠楠;刘卫;林俊;肖德涛;王广华;姚剑;耿艳红;范雪波;;隧道大气颗粒物及其元素的粒径分布特征[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莉萍;广州大气中二噁英的浓度分布和几种典型二噁英排放源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2 孙俊玲;北京市大气环境中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和气—粒分配行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单健;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的测量方法研究及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4 高运川;大气颗粒物中溴和碘的浓度特征及来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钱鹏;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与远源物质识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光亚;基于全反射X射线荧光技术的武汉市大气颗粒物有害元素浓度分析[D];南华大学;2011年
7 佘峰;兰州地区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沙尘天气对其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聂玮;我国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D];山东大学;2012年
9 张华;徐州市区大气颗粒物及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蒋轶伦;中国城市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质量和近海生产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媛婧;大气颗粒物对人体慢性健康效应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2 袁媛;开封市近地层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亚力昆江·吐尔逊;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化学特征的初探[D];新疆大学;2010年
4 刘玉堂;济南市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5 刘克武;焦作市高新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雷;北京大气颗粒物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年
7 倪小明;柳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析及分布特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邓琼;成都东郊大气颗粒物(TSP)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分定;PMF、CMB、FA等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模型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伟涛;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房山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彬 通讯员 汤绮婷 王坚 周颖;广州旅行社备战“欧洲游”[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徐晨华;汽车业:油价飙升殃及广州车市[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晨华;人员、渠道、配套企业初定 广州丰田揭开面纱[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梁冰;广州友谊“败走”中山[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专题撰文 郑颖海;我们对广州亚运充满期待[N];广东建设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徐智强;现代汽车挥师南下[N];国际商报;2005年
7 ;广州老年人晨运防“非典”[N];广州日报;2003年
8 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史伟宗;全力推进重点工程 实现广州可持续发展[N];广州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胥娟;由点到面进击市场广州数控有颗奔腾的心[N];机电商报;2005年
10 施建;广州移动再出新招打造全球通品牌[N];民营经济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