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Sr-Nd-Pb同位素填图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

高晓峰  
【摘要】: 通过对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统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近年来积累的区域中生代侵入岩同位素资料,本论文对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进行了同位素省划分,探讨了其岩石成因与地壳增生、壳-幔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为重塑东北地区构造格架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证据,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的Sr-Nd-Pb同位素填图结果显示区域中生代火成岩可以划分为4个Nd-Pb同位素省:大兴安岭北区同位素省、大兴安岭南区-辽源-延吉同位素省、张广才岭-佳木斯同位素省及完达山外来地体。其中在完达山地体的饶河地区出露了一套异常高Pb同位素比值的HIMU型洋岛玄武岩,代表了中生代的新增生外来地体。除完达山外来拼贴地体的HIMU型OIB具有负的△7/4值,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都为正的△7/4和△8/4值,显示出亲北方劳亚大陆的岩石圈属性。 2在大兴安岭南区林西-霍林河地区存在一条近似平行索伦-贺根山-小兴安岭古缝合带的高ε_(Nd)(t)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组合。这些岩石具有低T_(DM)(0.42~0.64Ga)、高ε_(Nd)(t)(+4.0~+5.9)和高Pb(~(206)pb/~(204)Pb(i)=18.36~18.56)和类似硅质地球的Sr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42~0.7049)。其熔融源区主要由新增生的地壳物质组成,很可能为古生代的古亚洲洋残余洋壳的构造底垫作用相关。 3在大兴安岭南区西乌旗发育一套具低ε_(Nd)(t)(-10.5~-6.3)、高T_(DM)(1.22~1.51Ga)、中等放射成因Sr(~(87)Sr/~(86)Sr(i)=0.7063~0.7066)和低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17.29~17.33)的安山岩。该套安山质火山岩的△7/4为3.7~6.9,△8/4为94~104,具有典型的Pb同位素DUPAL异常,反映了古老大陆下地壳物质对岩浆成因的重要贡献。该套岩石的出现为证明东北地区存在古老大陆下地壳提供了重要证据。 4张广才岭-佳木斯地区中生代花岗岩表现出低ε_(Nd)(t)(-3.5~+2.1)、高T_(DM)(1.0~1.27Ga)和高放射成因Sr(~(87)Sr/~(86)Sr(i)=0.705~0.711)和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4~18.9),反映了古亚洲洋远洋沉积物或变沉积岩为区域地壳的重要组分之一。 5同位素填图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区基性火山岩表现出较高且变化小的~(206)Pb/~(204)Pb(i)比值;而南兴安岭-辽源-延吉地区中生代基性火山岩整体上表现出相对北区低~(206)Pb/~(204)Pb(i)同位素比值特征。北区和南区基性火山岩的Pb同位素差异很可能为南区靠近古老华北克拉通而有古老大陆下地壳物质加入导致其低Pb同位素特征,北区高Pb同位素特征暗示其熔融源区可能有大洋沉积物的加入。南北大兴安岭的同位素组成差异支持前人认为的索伦山-贺根山-小兴安岭代表了古亚洲洋缝合带的观点。 6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ε_(Nd)(t)(或T_(DM))和Pb同位素比值随时间演化显示出平稳变化的趋势,反映中生代尤其是岩浆活动峰期(早白垩世)期间区域上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地壳增生作用,其岩石成因暗示地壳物质的再循环和分配作用是形成广泛中酸性岩浆的主要机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莫志超;精确测定同位素比的双标准方法[J];岩矿测试;1983年02期
2 郭瑞磺;测定同位素比来预测火山活动[J];国外核新闻;1994年07期
3 莫志超;精密测量同位素比的误差[J];地球化学;1983年04期
4 程宇红;;恐龙绝种的原因——“陨石说”被证实[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88年06期
5 廖小青;刘贯群;袁瑞强;叶玉玲;;同位素测年新发展:~(81)Kr测定古老地下水年龄理论[J];工程勘察;2006年02期
6 田晓四;朱诚;马春梅;尹茜;;人类牙齿化石同位素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的应用[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7 章新平,姚檀栋;影响降水中δ ̄(18)O的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J];冰川冻土;1995年01期
8 刘洪涛,张展霞,Quentmeier A,Niemax K;激光烧蚀-双光束二极管激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固体样品中的铀同位素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0期
9 李育敏;;放射性水异常解释中同位素方法的应用[J];世界核地质科学;1976年04期
10 李育敏;;放射性水异常解释中同位素方法的应用[J];国外放射性地质;1976年04期
11 鲁垠涛;唐常源;陈建耀;李发东;佐仓保夫;;东江干流河水的来源、水质及水资源保护[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12 韩友科;;参考气应用在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中数据处理的讨论[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8年04期
13 陈瓞延;超痕量RIS—TOFMS高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应用科学学报;1990年03期
14 翟仁通;;同位素稀释法概论[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年01期
15 G.A.Cowan;刘岐元;;自然界的核反应堆[J];世界科学译刊;1980年09期
16 中村洋一;沈耀龙;;日本海海底岩石中Sr-Nd-Pb的同位素比[J];海洋石油;1989年04期
17 孟宪厚;海洋中的硒及其分析方法[J];海洋通报;1987年01期
18 严小平;;太空石[J];科学世界;1998年03期
19 胡八一;西藏曾使世界变冷了吗?[J];世界科学;1994年04期
20 ;德国科学家通过钕元素发现北冰洋环流发生根本性改变[J];稀土信息;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耘;唐茂;刘琪;曹晓斌;;多元素同位素基团方法的理论基础初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D.Juchelka;A.Hilkert;M.Krummen;;Isotope Ratio Monitoring-LC/MS (IRM-LC/ MS):New Applications[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3 沈彦;;FT-TIMS分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肖志刚;吴和宇;靳根明;王宏伟;胡荣江;柳永英;李祖玉;段利敏;张保国;魏志勇;王素芳;诸永泰;朱海东;卢朝晖;;~(30)MeV/u~(40)Ar+~(112,124)Sn反应中的同位素产额比[A];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杨岳衡;张宏福;谢烈文;刘颖;祁昌实;涂湘林;;华北克拉通中、新生代典型火山岩的岩石成因:Hf同位素新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上海原子核所6MV串列静电加速器超灵敏质谱计[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7 周国庆;朱凤蓉;李梅;俞江;董宏波;万可友;;干扰元素加入法及其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位素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国庆;朱凤蓉;李梅;俞江;张佳媚;万可友;董宏波;;铀干扰下超微量钚同位素比的ICP-MS测定[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张福松;;利用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判别牛肉产地的初步研究[A];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道公;倪涛;谢烈文;;大别地体变质岩石中锆石Lu-Hf同位素基本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开运;溶液和飞秒激光剥蚀进样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3年
2 郭波莉;牛肉产地同位素与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孙丰梅;应用稳定同位素进行牛肉溯源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宋科峰;部分大气分子同位素的高分辨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刘志勇;长江口及苏北潮滩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钚(Pu)的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薇;温室气体及其稳定同位素排放通量测量技术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周利敏;中酸性岩Re-Os同位素研究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8 蒲焘;基于水化学与同位素的典型海洋型冰川流域水文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黄一民;洞庭湖流域水循环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土壤—大豆系统N_2O排放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丁雷;东北农田土壤和植物N_2O排放过程初探[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3 万玉玉;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4 石俊杰;利用同位素原位监测技术分割农田蒸散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郜银梁;黑河流域中游水量转换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王健;混频光谱技术在文物产地及原料来源鉴定上的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杜锋;成都市大气降水中无机硫、氮同位素的变化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宋佳瑶;钾长石标准合成及其中Pb同位素组成LA-MC-ICPMS原位微区分析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赵蕾;轻质油海上溢出的化学指纹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孙义程;熔融SiO_2中氧同位素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卢苏燕;海水曾滚烫,终被证实[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记者 何德功;太阳系至少有7位“母亲”[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曹丽君;早期地球物质月球上“安了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刘洪滨;树轮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N];中国气象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郑莉丽;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N];健康报;2001年
6 贾朋群;查里斯·大卫·基林——现代气候变化科学的先驱[N];中国气象报;2005年
7 张高萍;古中生代生物灭绝有新说[N];北京日报;2000年
8 记者 顾钢;氢家族再添新兄弟[N];科技日报;2001年
9 一新;地球曾受重创[N];中国矿业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