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型掺杂锰氧化物相分离的研究
【摘要】:
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一方面是由于它具有庞磁电阻(CMR)效应,在自旋电子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是由于该类材料属于强关联电子体系,蕴涵着丰富的物理内容。锰氧化物体系中存在强的电子-自旋-晶格相互作用,导致了复杂的磁、电性质,如金属-绝缘体转变、自旋序、电荷序和轨道序等。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都支持锰氧化物的基态是两相甚至多相共存的不均匀态,即存在本征的相分离行为。相分离的尺度可以从纳米到微米量级变化。在相分离过程中,淬火无序效应以及长程的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相分离引起了锰氧化物各种奇异的性质如CMR效应,而锰氧化物的相变则是典型的逾渗过程。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相分离的实验研究是在空穴型掺杂锰氧化物中开展的。为了检验相分离现象在锰氧化物中的普遍性以及更进一步探讨相分离的物理起源,有必要对电子型掺杂锰氧化物的相分离现象进行实验研究。此外,对电子型掺杂锰氧化物的研究有助于丰富CMR材料的物理内容,从而为进一步理解该材料体系的CMR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本论文中,作者对一些电子型掺杂锰氧化物(包括A位、B位掺杂的体系)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对样品的结构、电、磁等性质的测量,研究与相分离有关的物理现象。此外,采用内耗测量方法研究了锰氧化物的相分离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内耗测量方法对研究锰氧化物相分离现象是十分有效的实验手段。
本论文共分五章,每章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磁电阻效应的研究进展和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的相关物性。锰氧化物作为一种典型的强关联电子体系表现出许多吸引人的物理现象,特别是由于该体系所表现出的CMR效应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锰氧化物体系存在丰富的物理内容,涉及金属-绝缘体转变、电荷序、轨道序和相分离等许多凝聚态物理的基本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锰氧化物中存在着本征的非均匀性,即相分离的出现。这种相分离行为可能是导致CMR效应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研究了A位掺杂的Sr_(1-x)Ce_xMnO_3和Ca_(1-x)Ce_xMnO_3体系的结构、磁、电输运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体系都出现本征的非均匀性-反铁磁绝缘相与铁磁金属相共存的状态,即相分离行为。这种相分离是由于Ce掺杂引入的A位无序效应导致的。部分的Ce替代Sr、Ca会导致A位离子变成无序分布,这种无序增强了在原临界点附近相互竞争的有序态(如反铁磁绝缘相和铁磁金属相)之间的涨落。此外,在电子型掺杂的Ca_(0.9)Ce_(0.1)MnO_3样品中还观察到电致电阻效应和非线性电导效应。对这些现象,我们采用相分离模型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第三章研究了B位掺杂的LaMn_(1-x)Mo_xO_3和Ca_4Mn_(3-x)Mo_xMnO_(10)体系的结构、磁性、电输运和热输运性质。实验发现,少量的Mo掺杂就可以改变母体的基态性质。Mo掺杂的样品在低温区都出现了铁磁相与反铁磁相共存的相分离态。与A位掺杂相比,B位掺杂更容易改变母体的基态性质,并导致相分离态的出现。第四章采用内耗测量方法研究了电子型掺杂的Sr_(0.8)Ce_(0.2)MnO_3和Bi_(0.4)Ca_(0.6)MnO_3样品,同时结合电、磁性质的测量,对内耗峰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Sr_(0.8)Ce_(0.2)MnO_3样品中顺磁区的内耗峰是与顺磁基体中铁磁团簇的形成有关。在电荷有序态转变温度以下的低温区,Bi_(0.4)Ca_(0.6)MnO_3样品表现出电荷有序相和电荷无序相共存的相分离态。研究表明非均匀的应变在稳定这种相分离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观察到的低温区弛豫型内耗峰的出现是由于电荷有序相和电荷无序相动态的竞争所导致。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
|
|
1 |
王爱华,刘洋,曹国辉,马颖,刘涛,张静,谢亚宁,李风英;层状结构锰氧化物La_(2-2x)Sr_(1+2x)Mn_2O_7的EXAFS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4年03期 |
2 |
秦雷;刘宁;;锰氧化物电荷有序的研究进展[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3 |
蔡香民,任绍仓;磁电阻效应的研究进展[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4 |
胡小颖;李延根;;La_(0.67)Ca_(0.33)MnO_3的光致发光光谱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
5 |
赵明宇;赵建军;鲁毅;金香;郑琳;;双层锰氧化物单晶La_(1.4)Sr_(1.6)Mn_2O_7的磁性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6 |
韩立安;牟国栋;贺拥军;;钙钛矿型锰氧化物相分离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S1期 |
7 |
邢定钰,盛利;混合价锰氧化物的金属绝缘体转变和特大磁电阻理论[J];物理;1998年08期 |
8 |
刘莉;王永强;余功奇;袁松柳;;Ca和Ba掺杂对La_(4/3)Sr_(5/3)Mn_2O_7的磁电阻效应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9期 |
9 |
吴兆峰;柏会;;磁场对钙钛矿锰氧化物La_(0.8)MnO_(3+δ)磁电阻的影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0 |
张福恒;王凌飞;黄振;吴文彬;;La_(0.67)Ca_(0.33)MnO_3/NdGaO_3(001)薄膜中外延应变诱导的各向异性磁阻效应[J];低温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
11 |
戴闻,高政祥;混价锰氧化物超巨磁电阻材料研究进展[J];物理;1998年06期 |
12 |
杨广亮,鲜于文旭,千正男,金汉民;纳米晶类钙钛矿型锰氧化物导电性的高压研究[J];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
13 |
冯尚申,潘国卫,焦正宽;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_(1-x)Ca_xMn_(1.03)O_3(x=0.2,0.4)薄膜的庞磁电阻效应[J];科技通报;2002年02期 |
14 |
田宏伟,胡小颖,郑伟涛;钙钛矿锰氧化物Y_(0.5)Ca_(0.5)Mn_(0.8)Fe_(0.2)O_3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J];稀有金属;2005年05期 |
15 |
李文娟;曹世勋;高湉;康保娟;袁淑娟;敬超;张金仓;;半掺杂Pr_(0.5)Ca_(0.5)Mn_(1-x)Cr_xO_3体系的电荷有序和磁电阻效应[J];功能材料;2007年06期 |
16 |
刘恩辉;杨艳静;丁锐;孟祥云;李剑;李文;;采用简单化学沉积制备纳米锰氧化物及其电化学超级电容性能(英文)[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
17 |
赵兴敏,花修艺,张菁菁,董德明,李鱼;自然水体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的萃取分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4期 |
18 |
刘毅;孔辉;苏金瑞;朱长飞;;Nd_(0.5)Ca_(0.5)Mn_(1-x)Al_xO_3(x=0,0.03)体系中电荷有序态的超声研究(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2006年06期 |
19 |
冯明;李娜;徐仕翀;李海波;;La_(0.55)Eu_(0.1)Sr_(0.15)Na_(0.2)MnO_3的制备及其磁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4期 |
20 |
鲁毅;赵建军;邢茹;金香;郑琳;刘桂香;;钙钛矿锰氧化物Pr_(1-x)Ca_xMnO_3(0.3≤x≤0.5)的磁跳变现象研究[J];稀土;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