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体制下的政治参与
【摘要】:政治参与,是近代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民主制度建立后,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该制度运行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了坚实的法理基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广泛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对外反侵略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的努力;为了团结全国抗战的力量,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国民政府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因此,抗战时期的政治参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不同主体、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政治参与,共同汇集成一股民主政治的洪流,构成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试图立足于抗战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大背景,以抗战时期国内的政治状况、各在野党派各主要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战时政治参与的起步与实践、国统区的地方与省级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高潮——两次宪政运动及联合政府运动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中揭示出社会大变动时期政治参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当今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提供些微借鉴。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