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政策视角看中国的通胀
【摘要】:价格水平的财政政策理论(Fiscal Theory of Price Level,简称FTPL理论)提出与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价格水平不是由货币政策决定,而是由财政政策决定的。该理论发现现实中货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货币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通货膨胀,FTPL理论首次从财政政策的视角解释通货膨胀,从政策搭配和区制划分视角对传统货币数量论进行讨论,重视价格水平决定理论。本文基于该理论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从财政政策的角度进行剖析。首先对FTPL理论进行简单的文献回顾,从理论角度上发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确实有通货膨胀效应,然后基于中国国情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几次通货膨胀进行回顾,发现中国的财政政策对中国的通货膨胀起到决定性作用。实证上证实中国1979~2012年更加接近非李嘉图区制,即财政政策对中国这段时期的价格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2008~2014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财政政策更加接近李嘉图区制,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实证方法上采用修正后的Canzoneri,Cumby and Diba方法(简称CCD)对中国的政策区制进行判断,采用HP滤波方法,得到结构性盈余和周期性盈余数据,然后采用三变量VAR计量方法对FTPL在中国适应性情况进行检验。结论上我们认为中国1979~2012年价格水平主要由财政政策决定,2008~2014年金融危机期间价格水平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最后,我们认为当经济运行正常时宜采用积极财政政策搭配被动货币政策,但是金融危机期间应当采用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适时退出反危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