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政策形成研究
【摘要】:
贸易政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贸易政策之所以在不同时期、不同条
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贸易政策形成的客观环境和主观需求发生了变
化。只有了解贸易政策产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环境,才能发现贸易政策的形成
规律;只有把握住贸易政策的形成机制及其规律,才可以了解贸易政策的目标、
属性及所引致的政策效应之间的关系。论文从公共选择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
博弈理论的视角,分三个方面对贸易政策的形成进行了研究。
第一个方面为论文第二章,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及博弈理论
对贸易政策形成中的经济主体动机及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出贸易政策
形成的以下特征:第一,不同经济主体对贸易政策有不同的偏好,贸易政策是
不同主体共同选择和作用的结果。第二,贸易政策作为一种制度是可变的,贸
易政策的变迁是由于制度环境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贸
易政策的形成最终体现为贸易保护政策与自由贸易政策的不同组合。贸易利益
的大小决定了经济主体对自由贸易政策及贸易保护政策的偏好程度及其采取行
动的动力。第四,由于制度环境的不同,一些国家的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
着更大的主导权,而另一些国家的产业集团或企业集团在政策形成中有更大的
主导权。第五,在开放型经济体中,贸易政策的形成,不仅受到国内的政治和
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还要受到国际上各种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贸易协定是
政策国际协调的产物。第六,贸易政策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目标与效果不一致性
的情形,而经济主体的利益非同构(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是导致贸易政策目
标非最优化及贸易政策形成动态不一致性的共同原因。
第二个方面为论文第三章,从世界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贸易政策的形
成。世界贸易发展史揭示了贸易政策的形成是一个内生的、动态的决定过程。
贸易政策的取向不仅仅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主观因素,还得符合客观制度环境
的需要。各国贸易政策在贸易自由化趋势中表现出演进的不一致性,其原因在
于其国内各种经济主体的主观需求与客观环境不同。WTO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
然结果,是贸易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需要,也是各国进行政策互惠性交易的需
要。由于贸易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利益分配机制,各国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能够在
WTO规则中得到体现,但由于各国存在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它们在
WTO的规则制定中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国际贸易公共政策正是在各国贸易利
益的协调与竟争中不断发生演变。
第三个方面包含在论文第四章中,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贸易政策演变
的阶段及特点、贸易政策形成中的利益主体。贸易政策形成的特殊制度环境及
政策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贸易政策的演变经历了由强制性变迁过
程,到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行过程,再到贸易政策诱致性变迁为主的过
程。第二,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度演进动力来自于各种经济主体利益的需要及其
政策博奔的结果,也来自于市场机制等客观环境的作用。这种动力既决定了过
去的演进轨迹,也将决定今后中国贸易政策的演变方向。第三,中国贸易政策
形成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参与中国贸易政策形成的经济主体的构建往往
不是按市场需求来组织,而以行政纽带为基础构建的利益群体较多。二是经济
主体不断出现的利益分化幢贸易政策出现动态不一致性。目前中国贸易管理体
制上的条块分割,人为增加政府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困难,这种困难在体制
变迁过程和开放过程中更加突出。第四,贸易政策的制度创新能否给中国经济
带来长期利益,关键在于政策形成的制度安排。
从公共选择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及博弃理论分析贸易政策的形成是一个新
的视角,但并不必拘泥于这几种理论的解释。贸易政策形成作为一个现实问题,
有更多的理论可以对其进行分析,贸易政策形成的理论体系将在贸易政策实践
中不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