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国有企业与产业竞争力

李曦辉  
【摘要】: 论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试图理清国有企业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其中既涉及国有企业性质与职能的转变,也涉及国有企业布局的调整,并且论述、阐明了转变职能与调整布局最终的归宿与目的,就是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绪论中,作者对市场玉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得历史进行了较为详细得回顾,并发现,在整个20世纪,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在交替地起主导,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两者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不同。这国有企业的存在找到了理论依据。而后,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它将从追求公平与校正市场失灵为主,转向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主要目的。 在第一章中,作者研究了国有企业的性质、作用,按7种标准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类别划分,从本企业、本产业、相关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剖析了国有企业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者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同时具有公共性与企业性两种特性,同时为国有企业归纳出:实现社会目标,矫正市场失灵、实现宏观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战略性民族产业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等7点作用。 在第二章中,作者从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和提高国民福利问题入手,分析了在此种国际环境及社会条件下国有企业对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所应起的作用,并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性质与格局调整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作者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分析了这一潮流对不同国家的迥异影响,明确了国家战略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是实施国家战略的主要手段,它可以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图,增强国家的竞争能力。在国家战略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贯穿这一条主线,那就是要不断增强本国现代产业的竞争力。 在后面的几个章节里,作者对4种国有企业布局模式的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有企业应大量退出,只保留极少数国有企业;在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产业中,国有企业应重组成少数大型企业,可以在整个产业中占较大比重;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有企业应有进有退,其主要目标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占领国际市场,在此产业中,国有企业具有承担风险、融资和承受亏损等多种独特的功能,目前在国有企业未进入的领域中,应建立为数很少但具有雄厚技术资本实力的国有企业。 贯穿于全文的理论思路为: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而且只能是少数企业,只能依赖非国有企业主体塑造出的有效率的市场来生存,以迅速创造出我国特定产业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狄炳琳,郭晓英;探索建立国有企业所有权管理体制[J];经济师;2000年02期
2 姚伦都;搞好国有企业应处理好几种关系[J];经济师;2000年03期
3 孙吟;试论国有企业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J];经济师;2000年04期
4 张日铭;创新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动力[J];经济师;2000年05期
5 安利平;试论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J];经济师;2000年07期
6 胡立新,黄叶轩;国有企业的亏损、经济犯罪与国有企业的企业家[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2期
7 江世银;攻坚阶段国有企业解困措施[J];经济学动态;2000年04期
8 黄喜元;讲政治就必须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J];理论探索;2000年01期
9 苑琳;山西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理论探索;2000年01期
10 扶青,李颖;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管理[J];南方经济;2000年07期
11 张正华;看一个国有企业的脱困[J];企业管理;2000年06期
12 周海清;再论我国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原因及对策[J];求实;2000年07期
13 谢国民;论国有企业技术职工与市场的相恃状态[J];求实;2000年07期
14 马卓萍,沈叔平;试论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意识[J];企业经济;2000年07期
15 李焕荣,林健;战略联盟及其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实施[J];企业经济;2000年07期
16 陶传平,李宗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观探讨[J];企业经济;2000年08期
17 司千字;关于国有企业的几点决策思考[J];企业经济;2000年10期
18 ;对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的情况调查[J];人民司法;2000年06期
19 孙德麟;上海提前一年完成国有企业扭亏解困工作目标[J];上海统计;2000年05期
20 王金存;俄罗斯与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比较[J];世界经济;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兴华;;我国国有企业的困境和出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2 袁文平;;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经济关系[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3 卢岚;;吸收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的对策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4 刘波;熊国忠;;中小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难点与对策[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穆若成;程悦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彭连会;;浅谈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之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柳银军;井润田;;国有企业改制的变革策略研究:基于四川省国有企业案例[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景元;;现代国有企业的市场定位[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9 周喜革;;转型期西藏新国企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丁任重;;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合作式参与:国有企业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09年
2 徐世江;渐进转轨进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效率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3 叶满城;开放程度、市场竞争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D];辽宁大学;2008年
4 王献锋;农业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毋贤祥;网络环境下国有企业智能监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福成;新型国有企业定位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建春;国有企业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石建兴;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方略:一个财政学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杜氏秋恒;越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范国荣;国有企业推进社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丰斌;优化国有企业代理人制度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陈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徐会苗;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孔庆国;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文凤;韩中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差异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鹏;我国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婉婷;我国国有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金金;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士刚;我国国有企业规制改革研究初探[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张新辉;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光耀 李琼琳;实施品牌战略 改革国有企业[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2 记者 建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N];青海日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N];人民日报;2008年
4 省国资委副主任 孙振声;推进国企党建改革创新[N];湖北日报;2010年
5 山西省朔州供电分公司 李芸欣;依靠与管理[N];中国电力报;2003年
6 姜兴宏;十六大之后的国有企业[N];北京日报;2002年
7 张小梅 吴明 张骅;做强国企关键在创新[N];中国企业报;2003年
8 金碚;“新国企”竞争力凸显[N];中国企业报;2005年
9 李钢;发达国家经营国有企业的几种形式[N];中国冶金报;2004年
10 本报评论员;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N];金昌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