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与产业竞争力
【摘要】:
论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试图理清国有企业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其中既涉及国有企业性质与职能的转变,也涉及国有企业布局的调整,并且论述、阐明了转变职能与调整布局最终的归宿与目的,就是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绪论中,作者对市场玉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得历史进行了较为详细得回顾,并发现,在整个20世纪,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在交替地起主导,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两者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不同。这国有企业的存在找到了理论依据。而后,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它将从追求公平与校正市场失灵为主,转向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主要目的。
在第一章中,作者研究了国有企业的性质、作用,按7种标准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类别划分,从本企业、本产业、相关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剖析了国有企业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者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同时具有公共性与企业性两种特性,同时为国有企业归纳出:实现社会目标,矫正市场失灵、实现宏观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战略性民族产业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等7点作用。
在第二章中,作者从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和提高国民福利问题入手,分析了在此种国际环境及社会条件下国有企业对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所应起的作用,并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性质与格局调整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作者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分析了这一潮流对不同国家的迥异影响,明确了国家战略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是实施国家战略的主要手段,它可以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图,增强国家的竞争能力。在国家战略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贯穿这一条主线,那就是要不断增强本国现代产业的竞争力。
在后面的几个章节里,作者对4种国有企业布局模式的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有企业应大量退出,只保留极少数国有企业;在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产业中,国有企业应重组成少数大型企业,可以在整个产业中占较大比重;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有企业应有进有退,其主要目标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占领国际市场,在此产业中,国有企业具有承担风险、融资和承受亏损等多种独特的功能,目前在国有企业未进入的领域中,应建立为数很少但具有雄厚技术资本实力的国有企业。
贯穿于全文的理论思路为: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而且只能是少数企业,只能依赖非国有企业主体塑造出的有效率的市场来生存,以迅速创造出我国特定产业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