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
【摘要】:
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经济运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难”却成了限制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政府在不断地出台扶持政策,银行也在不断地改进服务,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难于破解。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银行紧缩信贷,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显著加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的方式。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应运而生。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各类金融创新中,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种新思维。这种融资模式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把同行认为高风险的市场以低风险的方式占领了,在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可谓独树一帜。
在以银行为委托人、中小企业为代理人的信贷市场中,双方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不同,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银行需要了解受信人的多项信息,银行与企业之间永恒地存在着不对称信息。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进而导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高昂的监督成本,这是导致信贷配给的根本原因。信息是供应链融资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媒介,信贷配给的破除过程就是信息不对称的消除过程,供应链融资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有效地减少了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供应链融资围绕银企间的信息对称问题对传统信用文化进行了改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信息甄别方式和风险管理理念。在供应链融资背景下,影响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许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发生变化。在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评级中,债项结构指标的重要性得以突出,主体评价权重适当降低。
信息经济学表明,市场缺陷的根源在于信息,因此,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重点应该是鼓励信息生产和缓解信息不对称,为消除银企间的不对称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全文共8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是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论文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简述全文的研究逻辑,并对各章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阐述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章是文献综述,包括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和信贷技术等三个部分。第3章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做出基本判断。第4章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探讨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微观基础。第5章从多个视角剖析供应链融资。首先阐述供应链融资的产生背景;其次是介绍供应链融资产品;然后是对供应链金融实际操作中的几个关键变量进行阐述;最后对国内外供应链融资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第6章探讨供应链融资如何治理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第7章是实证研究,分别用计量模型、国内供应链融资案例以及国际先进实践来检验供应链融资治理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效果。第8章归纳论文的主要结论和提出政策建议,并简要说明论文的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
|
1 |
白钦先
,王伟;信贷配给、政府介入与政策性金融[J];浙江金融;2004年04期 |
2 |
朱秀丽;钱友文;;中国金融业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影响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11年12期 |
3 |
郑慧明;刘伟平;;福建农业龙头企业遭受信贷配给的实证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
4 |
张静琦,古文威,朱疆;现代信贷配给理论评述及启示[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
5 |
彭建刚;信贷配给论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在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
6 |
朱恒鹏;公有制下的投资竞争和信贷配给[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7 |
黄树青;发展中国家的信贷配给与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8期 |
8 |
黄树青;信贷配给与我国乡镇企业融资困境[J];华南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
9 |
刘明显,魏桦;关于信贷配给的产权分析[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
10 |
沈杰,张智光,何勤;面向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经济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年10期 |
11 |
张玉喜;信贷配给理论及其政策启示[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
12 |
葛西城;银行困境与斯蒂格利茨的信贷配给[J];管理现代化;2002年02期 |
13 |
宋亚敏,黄绪江;对信贷配给模型的基层实证:咸宁个案[J];金融研究;2002年03期 |
14 |
叶谦,张子刚;违约风险霍奇曼模型的拓展与信贷配给下的中小企业融资[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5 |
彭磊;均衡信贷配给、信用担保与中小企业融资[J];当代财经;2003年08期 |
16 |
张元教;缓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3年05期 |
17 |
严忠,董梅生;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8 |
程卫红;评述信贷配给论[J];金融研究;2003年11期 |
19 |
罗凡,何勇;对近年我国信贷配给双重性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3期 |
20 |
王家荣;信贷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与赖帐行为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