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商标反淡化研究

李小武  
【摘要】: 与基于混淆的可能性的传统的商标保护模式相比,商标淡化理论更多地是强调保护体现在商标上的商标权人的商誉,因而保护的手段更偏重于防止商誉的盗用,保护的重心偏向商标权人。这与传统的消费者与商标权人并重的保护模式多少有些不同,因而引发广泛的争议。在多年的司法探索和联邦立法推进之下,商标淡化理论终于在美国生根开花,并在其影响下播及全球。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商标法中出现反商标淡化条款,并且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理解在该问题上引领全球的美国、欧共体等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场,熟悉其理论研究进展以及司法动态,对于中国未来的立法方向及司法实践有不可忽略的指导意义。 本文对于商标淡化理论的成因、发展进行了梳理,之后尝试探寻我国司法实践中是否同样存在类似纠纷,以及是否已有相关应对。不计前言以及最后的结论,本文的主体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美国的商标淡化理论的演进过程,也是商标淡化理论萌芽及发展的过程;第二部分介绍商标淡化理论在欧共体以及全球其它地区的发展状况,用以表明商标淡化理论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案例搜集以及分析的方法,考察我国对于类似纠纷的司法应对。 在借鉴美国以及欧共体的法律体系,了解我国对于淡化纠纷的司法应对以后,本文最后对我国是否应该进行商标淡化立法,以及如何进行淡化立法进行了思考。作者认为,如果从商标法发展历史来看,对于商标商誉的保护一直是贯穿其发展进程的一条主线。因此,商标反淡化保护与传统的混淆理论之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的分歧。甚至,从商誉保护的角度看,是商标保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必然体现。尽管商标反淡化理论还存在一些难点。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难题,尤其是商业外观的淡化保护以及淡化的可能性的判定,还处于探索之中。但在我国司法实践已经普遍承认“商标淡化”,WIPO也积极推动商标淡化立法的框架下,对“商标淡化”概念进行立法澄清确有必要。尽管在立法技术上,是单独立法,还是纳入商标法或是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之中,立法者还可以有多种选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莉;商标淡化法律内涵之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张莉;关于商标淡化的立法与完善[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马宁,杨晖;商标淡化理论的新转折——评美国Victoria's Secret案[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02期
4 孟凡麟;关于商标淡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5 刘丽霞;;对“商标淡化”的一点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6 许丽;审视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7 孟凡麟;论商标淡化及其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孙学亮;许可;;驰名商标淡化:美国的理论与实践[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2期
9 陈容妹;;《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的商标反淡化问题[J];知识经济;2010年21期
10 田翠华;商标淡化评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11 陈向军;;论我国商标淡化立法的完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2 徐清霜,刘海萍;驰名商标的淡化与网上保护[J];政法论丛;2002年04期
13 厉瑶;孟繁超;;商标淡化制度保护的实质[J];中华商标;2009年06期
14 邓传友;;商标淡化理论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5 宁洁;;网络环境下商标反淡化保护问题研究[J];青春岁月;2010年22期
16 丁先桂;;试论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完善[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7 陆阳;商标淡化的表现形式和构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18 杜颖;;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应用[J];法学研究;2007年06期
19 李琴;陈昌柏;;浅议商标反淡化法律保护[J];三江学院学报;2006年Z1期
20 李玉香;著名商标保护的屏障──商标“反淡化”理论的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斐斐;;论商标的淡化及其法律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2 沈益平;;从TRIPS协议看我国地理标志商标保护的不足[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3 陈红丽;范雅婷;李玉;;论商标保护与实施品牌战略的关系[A];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志宏;;中国企业商标在国际市场上的维权和保护[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南辉明;;关于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几点建议[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何俊;;房地产商标权保护现状分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7 姚兵兵;;谈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8 余丽萍;;论驰名商标国际保护对知识产权地域性的突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沙海涛;;中美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比较[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徐国文;;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医药行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A];全国中药饮片GMP认证与现代化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陈武;“问题知识产权”的有效性及其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蔡祖国;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自由的冲突及其协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杨建锋;论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D];复旦大学;2009年
9 姚洪军;驰名商标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10 刘勇;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及制度创新[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颖艳;商标淡化法律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腾;论驰名商标淡化的认定[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永桂;商标淡化行为之竞争法规制浅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刘欣荣;驰名商标淡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莊严;商标淡化理论的反思[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宋庆华;国际贸易中的商标反淡化[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乐;驰名商标淡化的认定及法律规制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程骁丁;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志兰;商标反淡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闵慧文;论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布雷特·海文纳(B·Brett Heavner);中国公司应如何在美国申请商标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2 记者 金鹏 通讯员 于超;商标保护 何时不再“慢半拍”[N];嘉兴日报;2008年
3 温越岭;商标保护事关企业大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刘永 通讯员 梁小平;构建高效便捷的商标保护机制[N];中国工商报;2009年
5 邓颖芝;东莞可园的商标保护[N];中国文物报;2010年
6 江映虹;上海全力做好世博商标保护工作[N];中国工商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瑜;声音气味能否“入籍”商标?[N];科技日报;2010年
8 赵禄;龙羊峡工商局培育商标29枚[N];海南报;2010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肖健;深圳人方向东一日抢注5件商标[N];深圳商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贾君;奏响世博商标保护工作最强音[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