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苜蓿盲蝽两种气味结合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

张雪莹  
【摘要】: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常常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对棉花造成危害。另外,苜蓿盲蝽的食性很杂,还能够为害黎科、豆科、葫芦科、亚麻科等作物和牧草等。在昆虫有效感受外界信息物质的过程中,昆虫的嗅觉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昆虫准确觅食、寻找配偶和产卵场所等。昆虫的嗅觉识别过程复杂,包括气味结合蛋白(OBPs)、化学感受蛋白(CSPs)、信息素结合蛋白(PBPs)、气味降解酶(ODEs)以及气味受体(ORs)等多种蛋白参与。其中昆虫气味结合蛋白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以气味结合蛋白基因为靶标,对昆虫嗅觉行为进行调控是害虫治理的一条潜在有效途径。本文以苜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AlinOBP4和AlinOBP8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取得以下主要结果。 利用同源建模的方式对苜蓿盲蝽AlinOBP4和AlinOBP8的三维结构以及识别气味分子的结合位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这两个气味结合蛋白的结合口袋主要是由疏水性氨基酸构成,但在结合口袋的内部也存在亲水性的氨基酸。模型显示,AlinOBP8比AlinOBP4结合口袋更大,同时口袋内部的疏水性的氨基酸也更多。据此推测AlinOBP8能够识别结合更多的气味分子,而AlinOBP4可能对气味的识别更具有专一性。气味结合蛋白的疏水性氨基酸可能与疏水性的气味分子的结合作用相关,亲水性的氨基酸残基则可与气味分子的官能团形成氢键。 将苜蓿盲蝽触角中特异性表达的AlinOBP8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与85种气味分子的进行荧光配体结合实验。结果表明,与AlinOBP8结合比较强烈的气味分子多为绿叶气味物质。其中结合能力最强的几种气味分子包括月桂酸乙酯、乙酸叶醇酯、法尼醇、异癸醇和(E)-2-己烯醛,结合常数分别为0.462μmol/L、0.650μmol/L、0.665μmol/L、0.784μmol/L和1.739μmol/L。而一些报道的盲蝽科性信息素类似物与AlinOBP8的反应并不强烈,丁酸己酯的结合常数为3.164μmol/L,丁酸反-2-乙烯酯的结合常数为3.274μmol/L,丁酸丁酯的结合常数为3.382μmol/L。据此,推测AlinOBP8可能是一种普通气味结合蛋白。 采用EAG方法测定了苜蓿盲蝽雌/雄成虫触角对不同气味分子电生理反应。结果发现,EAG的相对值较大的多为醛类,如(E)-2-己烯醛、3,4-二甲基苯甲醛、戊醛、辛醛等。在反应值较大的前20个标样中,包括6种醛类、5种酯类、3种酮类、3种醇类、3种烷烃。其中包括7种棉花挥发物以及已报道的3种性信息素类似物成分。同时在EAG反应中雌雄虫反应差异极显著的8种气味分子中包括3,4-二甲基苯甲醛、辛醛、苯甲醛、十一烷、2-己醇、辛烷、十二醛、水杨酸甲酯。 使用显微注射法对苜蓿盲蝽的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linOBP4成功进行了RNA干扰。结果表明,显微注射48小时后干扰后的昆虫相较于未干扰的昆虫对于性信息素类似物的EAG反应明显下降,并且雄虫比雌虫下降的更多。RT-PCR检测发现,注射siRNA的苜蓿盲蝽的AlinOBP4的mRNA的表达量被降低至极低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qPCR)检测结果也证实AlinOBP4基因被有效沉默。 解析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在嗅觉过程中的功能,以OBPs为潜在作用靶标,干扰害虫的嗅觉感知来有效控制昆虫的行为,是一种治理害虫的有效策略。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苜蓿盲蝽识别气味物质的分子基础,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新型引诱剂或驱避剂,为开创害虫治理新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彩兰;朱立平;;苜蓿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及防治对策[J];当代畜牧;2011年01期
2 申建梅;胡黎明;宾淑英;廖泓之;林进添;;瓜实蝇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马双;王松莹;谷少华;郝再彬;张永军;郭予元;;苜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Alin-CSP6的气味结合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4 丁旭坡;高熹;朱家颖;吴国星;肖春;李正跃;;昆虫感觉器官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5 陈茜;吴仲南;杜永均;诸葛启钏;;斜纹夜蛾嗅觉受体基因Ⅱ的表达谱分析[J];昆虫学报;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莹;谷少华;张永军;吴孔明;郭予元;;苜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AlinOBP5结合特性分析[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龚达平;张辉洁;赵萍;夏庆友;向仲怀;;家蚕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家族[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3 刘苏;周文武;程家安;祝增荣;;稻纵卷叶螟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祥瑞;孙飞;刘小侠;张青文;;管氏肿腿蜂触角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克隆及免疫定位[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钟涛;尹姣;邓思思;李克斌;曹雅忠;;麦长管蚜两种嗅觉蛋白结合特性的比较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6 郑清川;;双翅目致病蚊类气味结合蛋白pH值调控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范佳;Sophie Vandermoten;Frederic Francis;刘勇;陈巨莲;程登发;;特异结合EβF的气味结合蛋白在蚜虫及其天敌等6种昆虫中的表达[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郭志刚;许桂明;代丽华;马云华;潘文亮;;河北省牧草—棉花混作区盲椿象发生情况研究初报[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魏垠;Anna Brandazza;Paolo Pelosi;;应用气味结合蛋白进行多环芳烃污染物监测[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刘建兵;;昆虫信息素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涛;麦长管蚜气味结合蛋白的结合特性及组织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王桂荣;棉铃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对气味的识别[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3 王宇;苜蓿夜蛾和大豆食心虫气味感受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分析及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李建勋;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化学感受基础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天涛;棉铃虫嗅觉相关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志春;多胺对小菜蛾嗅觉影响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召;脐橙螟蛾对植物源挥发气味物质的感受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于辉;几种转运蛋白的功能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慧;云斑天牛触角cDNA文库的构建及相关嗅觉蛋白的表达及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范佳;麦长管蚜等六种昆虫OBP3的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及麦长管蚜嗅觉相关蛋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少华;苜蓿盲蝽嗅觉相关基因的发掘及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张雪莹;苜蓿盲蝽两种气味结合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王松莹;苜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AlinOBP5的结构预测及结合特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马双;植物气味分子与苜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识别结合特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武红珍;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识别功能[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庄绪静;华北大黑鳃金龟气味结合蛋白特异结合位点探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孙红岩;草地螟普通气味分子结合蛋白的组织特异表达及结合特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滑金锋;绿盲蝽化学感觉分子机制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钟涛;草地螟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吴少英;烟夜蛾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宏章;棉花盲椿象的防治办法[N];农民日报;2010年
2 黄瑞恒;棉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4年
3 河北省植保植检站研究员 杨彦杰;棉花苗期病虫防治莫放松[N];河北农民报;2010年
4 李继强;岗位专家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N];农民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