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分布特征
【摘要】:为了探明我国典型农田土壤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与全氮的剖面分布特征,本研究以五种不同气候区典型农田土壤(黑土、灰漠土、塿土、红壤、潮土)进行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监测分析了1m深剖面包括五个层次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并系统总结了有机碳与全氮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为我国土壤肥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理论依据。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
(1)在不同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不断降低,在40-100cm土层之间降幅逐渐减小。黑土有机无机配施处理(NPKM、NPKM2)的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在施肥年限内表现为在后十年增高趋势;塿土与灰漠土在施肥年限内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0-40c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施肥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在0-40cm内,所有土壤类型的系统碳投入量与有机碳变化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有机肥的固碳效率大于秸秆还田处理。
施肥20年后,与CK相比, NPKM、NPKM2均可提高土壤0-40cm有机碳含量,但增幅差异较大,其中在0-20cm土层中NPKM、NPKM2处理有机碳增幅分别达到29.0%-109.7%和49.4%-183.1%,它们在不同土壤的增幅表现为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依次增幅依次变大,即灰漠土塿土红壤潮土黑土,NPKM2还提高了灰漠土、塿土、潮土40-60cm的有机碳含量。NPKS除黑土外其余土壤均提高了0-20cm有机碳含量,增幅在21.9%-69.1%,它们在不同土壤的增幅表现为塿土潮土红壤灰漠土,NPKS还提高了黑土、塿土、潮土20-40cm的有机碳,增幅为18.8%-63.1%。CK0处理0-20cm土壤有机碳均显著增加,增幅为20.8%-55.7%,它们在不同土壤的增幅为红壤塿土灰漠土潮土黑土,CK0还提高了塿土20-40cm与红壤20-60cm的有机碳。长期施用化肥(N、NK、PK)不利于有机碳的增加,其余施用化肥处理(NPK、NP)处理可以提高塿土、红壤、潮土的0-20cm有机碳含量,增幅在21.3%-33.8%。
(2)在不同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不断降低,在40-100cm土层之间降幅逐渐减小。全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与有机碳变化相似。施肥20年后,与CK相比,NPKM、NPKM2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0-40cm全氮含量,0-20cm常量与高量增幅分别为32.0%-106.2%与54.7%-206.3%,它们在不同土壤的增幅表现为灰漠土塿土潮土红壤黑土;20-40cm常量与高量增幅分别为15.0%-143.6%与33.6%-306.3%,它们在不同土壤中的增幅表现为灰漠土黑土潮土红壤塿土。由于氮素淋溶作用,20-100cm土层中,黑土、塿土、红壤、潮土所有处理全氮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增幅小于0-40cm。
(3)施肥11(12)年后,与CK相比,黑土、塿土碳氮比(C/N)无明显变化,灰漠土不同处理碳氮比有升有降,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在施肥20年年限内,黑土、塿土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土壤C/N提高,灰漠土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C/N降低。所有土壤的C/N在0-80cm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80-100cm与60-80cm相比又有所升高。施肥20年后黑土、灰漠土C/N无显著性变化。与CK相比氮肥(N)与氮钾(NK)降低了塿土与红壤的0-20cm土壤C/N,其余处理耕层均有所升高。NPKM2提高了潮土中耕层C/N。各土壤耕层C/N在8.72-11.0,它们在不同土壤中的碳氮比表现为潮土黑土灰漠土塿土红壤。
|
|
|
|
1 |
王玲莉;娄翼来;石元亮;韩晓日;;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指标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年04期 |
2 |
苏永中,赵哈林;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氮的衰减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8期 |
3 |
李跃林;郎黎明;张云;林永标;韦强;;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异质性[J];山地学报;2007年02期 |
4 |
关松;窦森;胡永哲;魏博薇;;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4期 |
5 |
高瑞;吕家珑;张素霞;;长期施肥对塿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5期 |
6 |
李维福;解宏图;白震;陈盈;闫颖;张旭东;;长期施肥对黑土颗粒有机质的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9年02期 |
7 |
张明礼;杨浩;林加加;高明;王小雷;徐从安;桑利娟;崔琚琰;;利用~(137)Cs示踪技术与土壤化学物质研究滇池流域土壤侵蚀[J];生态环境;2008年06期 |
8 |
王平;李凤民;刘淑英;;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1期 |
9 |
马境菲;娄运生;周文鳞;李忠佩;;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
10 |
郭胜利,党廷辉,刘守赞,郝明德;磷素吸附特性演变及其与土壤磷素形态、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1期 |
11 |
李文祥;;长期不同施肥对塿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年02期 |
12 |
陈涛;郝晓晖;杜丽君;林杉;冯明磊;胡荣桂;高璟贇;;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7期 |
13 |
谢芳;韩晓日;杨劲峰;战秀梅;唐亮;;长期施肥对棕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年03期 |
14 |
聂军;周健民;王火焰;陈小琴;杜昌文;;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Bradford反应土壤蛋白质含量的差异[J];土壤学报;2008年06期 |
15 |
刘骅;佟小刚;许咏梅;马兴旺;王西和;张文菊;徐明岗;;长期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演变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4期 |
16 |
孙瑞莲,赵秉强,朱鲁生,徐晶,张夫道;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年04期 |
17 |
陈芳,董元华,安琼,钦绳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J];土壤;2005年03期 |
18 |
李梦雅;王伯仁;徐明岗;李桂花;孙楠;张文菊;;长期施肥对红壤有机碳矿化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9年06期 |
19 |
刘骅;佟小刚;马兴旺;王西和;张文菊;许咏梅;徐明岗;;长期施肥下灰漠土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的含量及其演变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1期 |
20 |
张彬;杜介方;解宏图;李维福;王连峰;张旭东;;长期施肥对颗粒有机质中中性糖特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