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绿盲蝽种群的时空分布、生命表分析及数量模拟

矫振彪  
【摘要】:20世纪90中期以来,我国通过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与为害,但长期以来作为次要害虫的盲椿象(半翅目:盲蝽科)发生数量显著上升,成为为我国棉田等多种农作物的主要害虫。本文研究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ur)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自然种群生命表和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构建了绿盲蝽的区域种群动态模型,为绿盲蝽种群预测及综合治理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与棉花生长期有关。在棉花苗期,绿盲蝽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都呈聚集分布;棉花花期和蕾铃期,绿盲蝽成虫呈随机分布、若虫呈聚集分布,整个种群呈Possion分布。对绿盲蝽在棉株上垂直分布的研究发现,绿盲蝽若虫主要分布在蕾和嫩叶上,成虫主要分布在棉叶上。花蕾上的绿盲蝽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花和叶片上的密度,花蕾上种群密度占整株棉花种群密度的68.26%。对不同抽样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株目测法调查绿盲蝽种群密度最高,要显著高于盆拍法和扫网法;整株目测法与花蕾调查法回归分析结果为y=0.74x+5.81(R2=0.69)。对于间接抽样法,棉花花期之前宜采用叶片为害调查,花铃期宜采用蕾铃为害调查法。 室内生命表分析了绿盲蝽在玉米和棉花上生长发育,结果表明,绿盲蝽若虫取食玉米可顺利发育到成虫,绿盲蝽对玉米和棉花的适合度无显著差异。于2009年和2010年7月至9月,进行了棉田绿盲蝽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结果显示,绿盲蝽卵孵化率为45.1%~50.1%,若虫存活率为33.78%~37.36%;若虫主要致死因子包括:天敌捕食、天敌寄生、菲止常发育、降雨等;若虫各龄期关键致死因子不同,1龄和2龄若虫关键致死因子为降雨,3龄若虫关键致死因子为降雨和天敌捕食,而4-5龄时,绿盲蝽关键致死因子为天敌捕食。野外研究发现,绿盲蝽对儿种寄主植物的适合度比较结果为:棉花玉米绿豆艾蒿枣树。 绿盲蝽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河北省廊坊市,绿盲蝽5至6月份主要取食枣树和葡萄等果树;7至8月份主要取食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取食玉米主要在8至9月,此时为玉米的花期和乳熟期,花期之前绿盲蝽种群密度很低;绿盲蝽主要于9月取食艾蒿等杂草。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发现: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有效区分绿盲蝽取食的C3和C4植物,C4植物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δ13C值(13C/12C)显著大于C3植物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δ13C值,C3植物饲养绿盲蝽成虫δ13c值范围为-29.87到-22.46,C4植物饲养绿盲蝽成虫813C值范围为-13.6到-12.8。华北地区若虫期取食玉米的绿盲蝽比例为2.43%(第3代)和5.74%(第4代)。 为模型模拟绿盲蝽种群动态我们构建了华北地区绿盲蝽种群动态。在该模型中,绿盲蝽根据当地气温发育,成虫在网格区域内短距离迁飞并选择寄主植物产卵;绿盲蝽取食的5类寄主植物分别为棉花、玉米、豆类、果树、杂草;绿盲蝽的卵和若虫存活率根据寄主植物种类、生命表数据、物候期及温度等计算;越冬卵的滞育受温度和光照周期影响,非滞育卵和滞育越冬卵的存活率为定值;当绿盲蝽种群密度超过经济防治阈值时模拟喷施杀虫剂。模型运行结果表明绿盲蝽在25、26、36、37、45、46、47等区域会严重发生,通过比较模型模拟的种群动态和田间绿盲蝽种群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方法结果表明,至少有80%以上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绿盲蝽种群密度相符。该模型可有效反映绿盲蝽种群动态。 本文研究了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自然种群生命表和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构建了绿盲蝽的区域种群动态模型。本研究为深入阐明绿盲蝽种群的时空分布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绿盲蝽种群预测提供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徐琪;王敏鑫;邵元海;;黄板对茶园末代绿盲蝽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J];茶叶;2013年03期
2 朱玮,吴次彬;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空间分布型及种群动态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3 徐德良;郑华仁;;绿盲蝽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J];中国茶叶;1989年05期
4 温山鸿;对龄期-因子生命表某些参数及假设的探讨[J];昆虫知识;1997年04期
5 樊宗芳;潘洪生;刘冰;陆宴辉;;枣园绿盲蝽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子[J];植物保护;2019年04期
6 张未仲;李捷;周旭凌;李庆亮;胡增丽;赵龙龙;刘朝红;韩凤;;绿盲蝽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8年10期
7 郭志明;程繁杨;马梦君;余子铭;柯金贤;瞿和平;;茶园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S1期
8 李来春;张成文;吴玉莲;;枣树被绿盲蝽危害后的补救措施[J];落叶果树;2021年05期
9 刘朝红;赵龙龙;胡增丽;韩凤;张未仲;;国内绿盲蝽主题文献研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年03期
10 潘小刚;范婷;潘换来;;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J];果农之友;2020年03期
11 高杨苏;周小江;杜立波;;棉花绿盲蝽的测报防治分析[J];南方农业;2019年18期
12 李为标;绿盲蝽在果树上发生危害及防治[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0年06期
13 荣延军;;绿盲蝽在天津滨海新区冬枣园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8年10期
14 唐占英;田娟;李健东;刘超刚;;绿盲蝽在桃树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J];山西果树;2016年06期
15 农业助手;;葡萄绿盲蝽,你可千万别小瞧了![J];果农之友;2017年05期
16 马仁贵;张路生;周敬军;;棉田绿盲蝽的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棉花;2017年06期
17 王洪亮;;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农业;2015年02期
18 ;巧防果园绿盲蝽[J];农业知识;201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锋;洪波;李英梅;张淑莲;陈志杰;;冬枣园绿盲蝽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A];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窦亚楠;安静杰;党志红;潘文亮;高占林;李耀发;;不同温度和预处理时间对绿盲蝽药剂敏感性的影响[A];植物健康与病虫害防控[C];2020年
3 房培渊;李新成;张浩;陈书焕;杨娜;吴向军;;邓州市棉田绿盲蝽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C];2007年
4 崔义河;;东营棉花绿盲蝽综合防治技术应用[A];山东省棉花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张志恒;王官国;;柑桔粉虱生命表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6 滑金锋;张帅;王春义;雒珺瑜;吕丽敏;崔金杰;;绿盲蝽乙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序列的分析[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瑞华;刘嘉彬;;枣园中绿盲蝽蟓的为害规律及其综合防治[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代丽华;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苏宗然;熊磊;潘文亮;;河北省果树盲椿象发生种类及其动态监测技术初探[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振亮;韩会智;牛晓科;刘孟军;;绿盲蝽蟓在树冠内的空间分布及第1代若虫对枣股的危害规律[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6 森林昆虫与自然调控论文集[C];2009年
10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王吉强;申妍妍;潘文亮;;不同颜色黏板对绿盲蝽的诱杀效果初步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1 孙嵬;潘艺元;杨微;周佳春;高月波;;吉林省中西部玉米蚜虫种类及种群动态[A];病虫防护与生物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12 姚康;;仓虫种群动态[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13 李文静;陆宴辉;吴孔明;;绿盲蝽对棉蚜的捕食作用[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4 董慈祥;高志民;杨青蕊;胡树香;任兰花;李福亮;柴永军;王希国;刘子昌;;美洲斑潜蝇在茄子和豆角田空间分布型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5 杨立江;高毅勤;;选择性温度积分增强抽样方法及其在生物分子模拟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6 李素娟;王兴运;张志勇;张屹东;;不同化肥对麦蚜及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17 王敏鑫;邵元海;徐德良;;无锡地区茶园绿盲蝽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8 潘洪生;修春丽;陆宴辉;;植物花有助于绿盲蝽种群适合度的提高[A];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9 N.Carter;;禾谷类蚜虫种群动态摸拟(英文)[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0 王瑞;胡高;陈晓;沈慧梅;翟保平;;基于地统计的稻田灰飞虱种群动态分析[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矫振彪;绿盲蝽种群的时空分布、生命表分析及数量模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Adel Khashaveh;绿盲蝽11个触角高表达嗅觉受体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3 黄欣蒸;萜烯挥发物介导棉花响应绿盲蝽胁迫的防御反应分子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赵曼;6种Bt蛋白对绿盲蝽及其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潜在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5 安兴奎;绿盲蝽气味受体的鉴定、表达及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6 王倩;绿盲蝽多寄主利用习性的DNA分子追踪[D];扬州大学;2017年
7 李彦蓉;不同食物对绿盲蝽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甄丛爱;绿盲蝽对常用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监测及其抗药性机制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9 许秋菊;几类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及种群动态方程组的数学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0 MKDK Piyaratne;蚜虫种群动态的燕尾突变区域、参数估计及计算机模拟软件研发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1 宋于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种群动态与持续发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2 魏初奖;松突圆蚧在中国的适生性与风险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3 温紫娟;多种群强耦合种群动态模型的稳定性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锦霞;绿盲蝽化学防治增效药剂组方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王晓冰;绿盲蝽抗呋虫胺品系的汰选与其解毒酶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董松;呋虫胺和氟啶虫胺腈对绿盲蝽的亚致死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4 康照奎;绿盲蝽对毒死蜱的抗性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宋国晶;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及捕食性天敌种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尚晓平;冬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绿盲蝽种群动态与趋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7 曲洪亮;选择—终极生命表数据二维修匀[D];浙江大学;2010年
8 林伟然;生命表及选择—终极生命表修匀[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梁伟钊;香港新界地区主要实蝇的种群动态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10 郑丹;山西霍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后植被生态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11 田雪斌;河北省蜱类分布以及优势蜱种群动态和生活史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9年
12 程志加;吉林省粘虫的发生规律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13 矢佳昱;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动态及群落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14 杨贤宇;长汀侵蚀退化区砍伐干扰下马尾松种群动态及生活史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15 田昊;基于种群动态膜系统的大熊猫生态系统建模[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16 罗永祥;非均衡分类中的自适应重抽样方法[D];厦门大学;2019年
17 李佩军;量化与传播核数据不确定性的高效抽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18 商慧;地区线性矩频率分析中抽样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9 李大伟;针对风电非规则概率分布的场景抽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0 刘晶晶;炭疽致死因子抑制剂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赵广道;保监会发布第三套生命表[N];中国保险报;2016年
2 见习记者 戴梦希;夯实发展基础 助力“保险业姓保”[N];金融时报;2016年
3 记者 李茜;保监会发布人身险第三套生命表[N];上海金融报;2016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易永英;保监会发布第三套生命表 养老类产品价格或上涨[N];证券时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康民 实习生 李忠献;生命表修订将于明年开启[N];中国保险报;2013年
6 记者  余喆;新生命表不会引发保险价格地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7 记者 卢晓平;新生命表明年元旦起生效[N];上海证券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戈;“新生命表”对市场影响凸显[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杨碧玉;新生命表出台三月 保险市场波澜不惊[N];江西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张春生;新生命表正式面世[N];中国保险报;2005年
11 本报记者 安明静;保监会放手“生命表”选择权[N];国际金融报;2005年
12 本报记者 郑莉莉;新生命表出现新亮点[N];国际金融报;2005年
13 郭津;“新生命表”出台≠保险涨价[N];河南日报;2005年
14 黄桃源;“中国生命表”修订工作启动[N];金融时报;2003年
15 ;保监会召开生命表评审会[N];中国保险报;2005年
16 本报记者 江毓 采写;新《生命表》实施寿险市场生变在即[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17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若谷;“新生命表”激起保险市场产品变革[N];经济视点报;2006年
18 记者  夏庆军;保监会发布寿险“新生命表”[N];金融时报;2005年
19 记者  王玥;保险业新年启用新“生命表”[N];南京日报;2006年
20 见习记者 张兰;新寿险生命表出台不会导致保费上涨[N];金融时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