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土壤调理剂对镉铅形态及生物效应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和评价土壤调理剂在镉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效果,本论文通过吸附试验、恒温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主要原料为麦饭石、蒙脱石、牡蛎壳和硅酸盐类和碳酸钙类矿物的4种土壤调理剂(分别简称麦饭石、蒙脱石、牡蛎壳和硅钙矿)对镉铅在土壤中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牡蛎壳和硅钙矿土壤调理剂对Cd的吸附效果较好并能抑制试验作物对Cd的吸收,具有一定的土壤改良和Cd污染土壤修复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吸附试验表明:牡蛎壳和硅钙矿对Cd的吸附效果较好;麦饭石、硅钙矿和牡蛎壳对Pb的吸附吸附效果较好。pH值是影响土壤调理剂吸附的一个重要因素,随溶液pH值的增大各调理剂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尤其当Cd溶液pH值8,Pb溶液pH值6,各调理剂的吸附量迅速降低。
2.恒温培养试验表明:
(1)用修正BCR连续提取方法分析模拟Cd污染土中Cd的形态分配表现为: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麦饭石、牡蛎壳和硅钙矿3种土壤调理剂添加后,在前35天硅钙矿可使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含量减少,而第65天时可使弱酸提取态增加;麦饭石和牡蛎壳有增加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的趋势。用修正Tessier法分析Cd主要以交换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加入3种土壤调理剂后交换态Cd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用修正BCR连续提取方法分析模拟Pb污染土壤,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其次是弱酸提取态。在Pb污染土中添加麦饭石、牡蛎壳和硅钙矿3种土壤调理剂后,各处理中弱酸提取态Pb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用修正Tessier法分析Pb主要以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添加各调理剂后,土壤中各形态Pb没有明显的变化。
(3)用修正BCR连续提取方法分析原位Cd污染土壤中Cd的存在形态表现为: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添加麦饭石、蒙脱石、牡蛎壳和硅钙矿4种土壤调理剂在恒温条件下培养后,麦饭石、蒙脱石和硅钙矿可使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减少,牡蛎壳加入后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原位Pb污染土壤中Pb的存在形态表现为: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弱酸提取态。以2%比例添加麦饭石之后,土壤中残渣态Pb有所增加;加入硅钙矿后,土壤中残渣态Pb有所减少;而另外的处理中残渣态铅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4)添加牡蛎壳和硅钙矿能明显降低土壤中原位Cd污染土壤中CaCl2提取态镉,减少量为10%-35%。添加麦饭石对CaCl2提取态Cd没有太大影响;添加蒙脱石可明显增加土壤中CaCl2提取态Cd,最大增加32%。蒙脱石加入后,原位Pb污染土壤中CaCl2提取态Pb有增加的趋势,而麦饭石、牡蛎壳和硅钙矿加入后,没有明显的作用效果和规律性。
3.盆栽试验表明:
(1)与对照相比,添加蒙脱石和牡蛎壳后都增加了小白菜地上部的鲜重,可分别增大17.9%和18.0%;添加硅钙矿,可使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减少约17.0%。添加蒙脱石可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增加量最大为122.0%;添加牡蛎壳和硅钙矿后可明显降低白菜地上部Cd含量,以2%的比例添加两种调理剂可分别减小约26%。添加牡蛎壳可使白菜根系中Cd含量减少11.0%左右;以5%的比例添加硅钙矿也可以降低根系中Cd含量,可减少8.8%,而以2%的比例添加硅钙矿使根系中的Cd含量增加了21.5%;添加蒙脱石可增加白菜根系中Cd含量,最大可增加268.9%。
(2)在10mg/kg Cd污染浓度中添加麦饭石、蒙脱石、牡蛎壳和硅钙矿可使小白菜出苗率分别增大至88.5%、87.5%、82.5%和87.0%。在1000mg/kg的Pb污染土壤中加入牡蛎壳、硅钙矿和麦饭石使出苗率增大至84.7%、82.0%和76.7%,蒙脱石的加入对小白菜的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
4.在碱性和中性镉铅污染土壤中加入4种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都不大。而在酸性铅原位污染土壤中添加各调理剂,牡蛎壳和硅钙矿添加后可以显著增加土壤pH值,由3.3左右增大至大于7,麦饭石加入后土壤pH值由3.3左右增大至4.6左右,而蒙脱石加入后对土壤pH值没有明显影响。
|
|
|
|
1 |
刘云涛;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法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
2 |
陆小成,陈露洪,徐泉,毕树平,郑正;污染土壤电动修复增强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01期 |
3 |
刘云涛;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法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4期 |
4 |
谌伟艳;韩永忠;丁太文;陈金龙;;微波热修复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J];微波学报;2006年04期 |
5 |
杨洪英;朱长亮;王大文;蒋欢杰;;辽宁某冶炼厂污染土壤的铜污染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6 |
李丽;朱琨;张兴;;腐植酸对电动法修复污染土壤的影响[J];腐植酸;2009年04期 |
7 |
郑凤云
,王彦;在快速加热条件下燃料油污染土壤的热处理[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5年02期 |
8 |
张强;刘彬;刘巍;张斌;;污染土壤的物化修复治理技术[J];化学通报;2014年04期 |
9 |
孙向彤,何锦林,谭红;污染土壤汞的配位络合净化研究[J];广西化工;2000年S1期 |
10 |
陆小成,陈露洪,徐泉,毕树平;污染土壤电动修复[J];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
11 |
王春梅;张杰;吴志强;;贵州污染土壤治理方法的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6年04期 |
12 |
王世杰;谷庆宝;卢桂兰;杜平;李发生;;高粱修复柴油污染土壤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变化[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
13 |
孟凡生;陈锋;王业耀;;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正交试验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01期 |
14 |
师忠东;;污染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年02期 |
15 |
王新;李培军;巩宗强;Verkhozina E V;;混合固定化酵母菌对苯并(α)芘污染土壤的修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1期 |
16 |
罗世地;刘峙嵘;陈小松;赵炜;黄加欣;;铀污染土壤的模拟[J];铀矿冶;2008年02期 |
17 |
张丽华;郑承松;张君诚;邹志明;;三明市铅锌矿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18 |
许秀强;徐丽娟;殷元元;黄艺;刘润进;;丛枝菌根真菌修复农药污染土壤的潜力分析[J];菌物学报;2009年04期 |
19 |
袁世斌;周婷;;硫杆菌对污染土壤中锶-90溶出的影响[J];湿法冶金;2010年03期 |
20 |
谭婷;张秋劲;傅尧信;;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估标准、方法和模型[J];四川环境;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