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微生物来源的葡萄糖苷酶和木糖苷酶性质及功能研究
【摘要】:随着生物质开发利用热潮的掀起,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中的关键酶如β-葡萄糖苷酶和β-木糖苷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性质优良的木质纤维素酶应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寡糖耐受性以及与其它酶的协同性,有利于其在工业生产中抵抗不利因素、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以嗜热微生物为材料,从中挖掘新型的嗜热β-葡萄糖苷酶和β-木糖苷酶,为工业应用提供酶学性能优良且成本低廉的糖苷水解酶。
从嗜热真菌Neosartorya fischeri P1中克隆得到一个糖苷水解酶第3家族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3P1,在毕赤酵母中重组表达。重组酶Bgl3P1与已报道的嗜热真菌β-葡萄糖苷酶相比具有较高的发酵水平(1,873U/mL)、比活力(2,189U/mg)和最适温度(80°C),且在70°C、pH3.0-9.0的条件下保持稳定。该酶还具有良好的离子及化学试剂抗性、较高的葡萄糖耐受性(Ki值:13.4mM)和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可以快速高效地降解大豆异黄酮结合型糖苷(5分钟内完全降解)。
从嗜热细菌Alicyclobacillus sp. A4中克隆得到一个糖苷水解酶第3家族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3A4,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Bgl3A4为中温、中性酶(55°C,pH6.0),具有良好的金属离子、化学试剂抗性以及高度的寡糖耐受性(Ki值:L-阿拉伯糖,1.32M;木糖,1.04M;半乳糖,110mM;葡萄糖,100mM;甘露糖,30mM)。底物特异性研究表明Bgl3A4是一个葡萄糖苷酶/木糖苷酶双功能酶,其木糖苷酶活性占葡萄糖苷酶活性的96%,远远高于已知的双功能酶。序列比对及同源建模分析发现Bgl3A4的C端与已有晶体报道的酶相比多出84个氨基酸,将其截短后木糖苷酶相对活性下降了93%,说明该序列参与底物的识别与结合。
从嗜热真菌Humicola insolens Y1中获得两个糖苷水解酶第43家族的木糖苷酶/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双功能酶基因(xyl43A和xyl43B),异源表达并纯化。两个重组酶都是中温、中性酶(50°C,pH5.0–7.0),有极好的稳定性和金属离子抗性。其中,Xyl43A和Xyl43B可作用于对硝基苯基β-D-木糖苷、对硝基苯基α-L-阿拉伯呋喃糖苷和木聚糖,具有广义上的木糖苷酶/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双功能酶的特性。Xyl43A和Xyl43B有极好的木糖耐受性(Ki值分别为79和292mM)。在木聚糖降解过程中,Xyl43A和Xyl43B可以与同菌株来源的木聚糖酶Xyn11A协同作用,加速木聚糖底物的降解转化,协同效率最高达1.29。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三株嗜热微生物中克隆得到两个糖苷水解酶第3家族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两个43家族的木糖苷酶/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双功能酶基因,并进行了异源表达、蛋白纯化、酶学性质测定及相关应用实验。Bgl3P1具有较高的表达量,高温活性及比活力,能够高效降解大豆异黄酮;Bgl3A4是一种典型的葡萄糖苷酶/木糖苷酶双功能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Xyl43A和Xyl43B能够与木聚糖酶协同作用,高效地降解半纤维素物质。这些性质优良的糖苷水解酶在饲料、食品、医药、洗涤剂及能源等行业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丁毅力,刘育亭;糖苷端差异构体的波谱研究 Ⅲ.全乙酰化芳基1-硫代-α和β糖苷的FT-IR[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8年04期 |
2 |
张建国,王铎,张国栋,孙昌俊,戚聿新;2-取代-5-氟脲嘧啶的_β-D -木糖苷的合成(英文)[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3 |
吴华伟,戴军,邵蔚蓝;草菇中木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4年03期 |
4 |
薛业敏,卢晨,毛忠贵,邵蔚蓝;阿拉伯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酶稳定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5 |
王跃虎;张仲凯;何红平;高锁;孔宁川;丁铭;郝小江;;白粉藤的木脂素和三萜成分(英文)[J];云南植物研究;2006年04期 |
6 |
姜禹;金永日;张昌壮;殷宗元;李绪文;王皓南;;京大戟的化学成分[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05期 |
7 |
陈惠忠;高培基;王祖农;;产木聚糖酶菌株的选育及其液体发酵条件[J];微生物学报;1990年05期 |
8 |
洪枫,余世袁,陈牧;调控pH值提高木聚糖酶活力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9 |
谢海辉;徐新亚;丹阳;魏孝义;;污叉丝孔菌菌丝体培养物中烷基苷类化合物(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09年05期 |
10 |
杨瑞金,许时婴,王璋;具有高木二糖形成活力的木聚糖酶生产菌株的筛选与产酶培养基的优化[J];工业微生物;2001年01期 |
11 |
薛业敏,邵蔚蓝,毛忠贵;微生物木聚糖降解酶系统[J];生物技术;2003年01期 |
12 |
范美霞;孙迅;陶宗娅;;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J];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13 |
张春枝,王振宇,陈莉,金凤燮;高温厌氧菌分解纤维素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4 |
陈红歌,朱静,梁改芹,严自正,张树政;酸性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J];微生物学报;1999年04期 |
15 |
毛连山,宋向阳,勇强,姚春才,余世袁;初始pH对合成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
|
|
|
|
1 |
袁经权;周小雷;王硕;柯昌强;杨新洲;缪剑华;;八角茴香黄酮苷成分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