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对藏北高寒草甸CO_2净交换影响的模拟与预测

罗文蓉  
【摘要】:生态系统碳循环受气候变化强烈影响,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藏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极为敏感,其土壤碳储量高,碳汇潜力强,在碳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植被和大气界面间CO_2交换也具有显著贡献,但其CO_2净交换(NEE)响应气候变化的模型模拟研究仍较为缺乏。因此,为了科学评估高寒草甸源汇贡献,揭示生长季和非生长季NEE对气候变化的差异性响应,本研究基于Daycent模型,以藏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1971-2017年藏北高寒草甸NEE变化,探讨高寒草甸NEE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过程,并模拟未来(2020-2099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寒草甸碳收支格局动态变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1)Daycent模型适用于模拟高寒草甸NEE动态变化。通过藏北那曲站点2012-2017年高寒草甸NEE通量数据对Daycent模型的校验和验证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R~2值在0.62-0.91之间,RMSE值范围为0.32-0.74 gC·m~(-2);比较不同季节模拟效果,发现生长季NEE的模拟效果(R~2=0.35)优于非生长季(R~2=0.12)。(2)1971-2017年,藏北那曲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年平均气温每十年上升0.5°C(R~2=0.69),非生长季增温较生长季更为强烈,其平均气温增速分别为0.6°C/10a(R~2=0.58)和0.4°C/10a(R~2=0.62)。年降水量为446.6 mm,且89%的降水集中在生长季,降水量年际和季节性波动较大,无显著变化趋势。藏北高寒草甸表现为弱碳汇。年NEE为2.7±2.8 gC·m~(-2),其中生长季为CO_2净吸收,为119.2 gC·m~(-2),非生长季为CO_2净排放,为116.5 gC·m~(-2),NEE年际和季节性波动较大,无显著变化趋势。(3)未来气候情景下,藏北气候呈暖湿化趋势。以1971-2017年实测气候数据为基准,2020-2099年RCP4.5和RCP8.5情景下气温和降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RCP8.5情景下增速较快,年平均气温较基准时段的-0.6°C升至2.2°C,同期年降水量由446.6 mm增至598.5 mm,非生长季平均气温升温率(0.8°C/10a)较生长季(0.7°C/10a)更快,生长季降水量增速(24.6mm/10a)大于非生长季(5.1 mm/10a)。未来情景下藏北高寒草甸表现碳汇功能。相对于基准时段,RCP8.5情景下年NEE显著升高为10.6±1.7 gC·m~(-2),生长季NEE显著升高为129.0 gC·m~(-2)(p0.05),而两情景下非生长季NEE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生长季NEE呈显著增加,非生长季NEE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的情况下,NEE年际波动较大,无显著变化趋势。因而,在未来暖湿化情景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汇将增强,且主要表现为生长季固碳能力增强。综上,在当前藏北气候变暖情况下,高寒草甸呈碳汇,而在未来气候暖湿化趋势下,高寒草甸碳汇功能将增强。藏北高寒草甸NEE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虽然非生长季增温幅度显著高于生长季,但非生长季NEE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无显著变化;而生长季气温相对较高降水充沛,暖湿化趋势使高寒草甸碳汇功能明显加强。由此可见,高寒草甸适应能力较强,能充分利用暖湿气候情景下有利的生长季水热条件,促进碳吸收增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胥蕊娜;陈文颖;吴宗鑫;;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9期
2 毕静;;应用CO_2超临界萃取苋菜红色素的工艺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9年06期
3 张欣忠;;曲安奈德局部封闭结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J];中外医学研究;2019年34期
4 张俊;潘丽燕;;CO_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油田化学;2019年04期
5 田成;;铝酸盐水泥在高温和CO_2气氛的水化机理研究[J];水泥工程;2019年06期
6 严旭;;CO_2驱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年01期
7 郭晓璐;徐鹏;徐双庆;;超临界CO_2放空特性分析与装置设计[J];流体机械;2019年12期
8 杨肖峰;桂业伟;邱波;杜雁霞;肖光明;;高焓CO_2气流壁面两步催化机制对非平衡气动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0年01期
9 郭嘉琪;朱含慧;李明佳;张鸿鹄;;铅基堆超临界CO_2复合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20年01期
10 李宝石;刘文科;李宗耕;张玉彬;查凌雁;周成波;邵明杰;;设施甜椒土垄和垄嵌基质栽培方式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比较[J];华北农学报;2019年S1期
11 田超;王露萍;许尔长;张兰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9年06期
12 张洪英;高宗军;时孟杰;房绍艳;;试验模拟包气带CO_2变化及对水化学的影响[J];水文;202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亚楠;李跃辉;;CO_2在催化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9年
2 陈飞;陶晟;刘宁;;“招潮蟹”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在CO_2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3 陈展;陈天奇;陈梦金;付朝阳;;高温CO_2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20年
4 郝晓凯;贾美林;贾晶春;;Cu_3PdN纳米晶在CO_2电化学还原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5 彭峰;秦彬皓;;晶面控制与硫缺陷助力CO_2电催化还原转化CO[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6 孟凡双;李建军;曾宇;李晓春;;鞍钢高炉工序CO_2排放水平及减排展望[A];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8.能源、环保与资源利用[C];2019年
7 张香平;张晓春;曾少娟;;离子液体微环境强化的CO_2转化利用[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8 刘宁;;“招潮蟹”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在CO_2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9 潘瑞;周建成;李乃旭;;光催化CO_2资源化制备低碳醇[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0 李宁;刘江;兰亚乾;;仿生金属有机框架中的邻位氨基牵手芳香氮光催化CO_2还原[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1 夏书梅;郎咸东;何良年;;CO_2作CO源参与的羰基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2 姜维;闫国松;;一种三重穿插的dia网络MOF的结构及催化环氧氯丙烷与CO_2环加成反应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3 许勇;丁书江;罗景山;;含有氧空位的钛酸钴可高效地光催化CO_2还原为CO[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4 戎侠;魏丽娟;杨恒权;;多孔液体微球捕集CO_2及催化转化[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5 杨支秀;张国杰;;设计了一种带有对CO_2超高选择性的氮掺杂吸附剂:磷酸-氢氧化钾活化废弃的核桃壳[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6 程芳琴;;CO_2减排与资源化利用[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7 王键吉;;CO_2捕集及相行为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8 魏德强;江康锋;黄贤春;王铁龙;林少雄;;CO_2载冷剂模块机组的开发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冷冻冷藏产业创新发展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9 黄金营;吴伟平;张雷;路民旭;;CO_2湿气环境中吗啉类气相缓蚀剂对顶部腐蚀的抑制作用[A];第十七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20 王卫明;王世杰;刘建新;杨洁;魏伟;张瑞霞;韩博;;CO_2缓蚀剂吸附膜有效期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D];;年
2 ;[D];;年
3 ;[D];;年
4 ;[D];;年
5 李艳南;固液两相胺基吸收剂及多孔材料负载离子液体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_2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许飞;4种针叶树种树干CO_2释放通量的时间动态及估算[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7 胡迎超;高温固体吸附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及成型改性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张晓艳;CO_2加氢Cu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9 蒋芸;卫星遥感CO_2反演及植被地区荧光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0 刘欢;非可逆三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评价以及CO_2参与的N-甲酰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1 代增进;Ru(Ⅱ)/Ni(Ⅱ)-NNN钳形配合物用于催化醇脱氢和CO_2氢化还原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12 宋夫交;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3 张逸;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与在CO_2吸收及稀土金属萃取方面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5年
14 章高伟;冷却条件下超临界CO_2水平管内换热特性研究及循环性能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5 郑文涛;质子型离子液体捕集H_2S和CO_2气体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16 刘国华;机动车尾气高温CO、CO_2排放因子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7 倪冬冬;非弹性X射线散射谱仪的研制及CO和CO_2的动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8 范晶晶;煤层CO_2封存影响因素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19 徐明怡;模拟大气CO_2升高对小叶章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0 薛明;胶州湾海—气CO_2通量及其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文蓉;气候变化对藏北高寒草甸CO_2净交换影响的模拟与预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2 田一哲;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对CO_2的吸收强化[D];天津工业大学;2020年
3 段超龙;蒸发过冷对喷射器跨临界CO_2热泵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4 张艺;太阳能-CO_2热泵制热量调控及温度分层水箱联合应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5 刘璐;基于Wi-Fi与CO_2的在室行为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6 黄妍婷;纳米CeO_2促进型CuAl_2O_4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7 冯香荣;崇州市不同等级沟渠CO_2、CH_4、N_2O通量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8 王宇航;镍修饰TiO_2NTs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还原CO_2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9 陈智艳;六核稀土簇-有机骨架材料用于催化CO_2转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10 吴宇;煤矸石基多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吸附CO_2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11 张文悦;CO_2侵蚀与AAR共同作用下纳米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2 董永发;环京津冀地区CO_2油藏动态封存潜力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3 葛强;致密油储层CO_2压裂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4 王晓培;山西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情景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15 吴坤祥;碳钢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捕集CO_2体系中的腐蚀行为及缓蚀剂缓蚀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16 郭楠;苏北盐沼生态系统土壤-大气CO_2交换特征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6年
17 刘芳婷;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与棉花生长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18 陶丽;CO_2加富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19 杨培;CO_2点阵激光治疗白癜风的Meta分析[D];南华大学;2019年
20 李锋胜;CO_2地质埋存过程中溶蚀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