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抑制G3BP1介导的RIG-I信号通路机制
【摘要】:天然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宿主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的核酸,诱导I型干扰素、炎性因子以及抗病原微生物效应蛋白的表达。RNA病毒感染机体后,其产生的核酸被位于胞浆的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和MDA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识别。RIG-I和MDA5与病毒RNA结合以后,其构象发生变化,然后被招募到天然免疫接头分子VISA上。之后,VISA发生类朊病毒样聚集,并通过它的TRAF结合基序来招募下游的TRAF2/3/5/6。TRAF家族蛋白进一步招募TBK1以及I(42)(42)复合物并磷酸化IRF3以及I?B?,最终导致IRF3以及NF-?B的激活以及下游抗病毒应答的产生。R(45)(32)病毒入侵机体后,机体内的RIG-I样受体是诱导天然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但是作为RLRs成员的RIG-I和MDA5是如何识别病毒核酸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过表达人源G3BP1(Ras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 1)能够促进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诱导的干扰素信号通路;下调或者敲除细胞中的G3BP1得到相反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源G3BP1能够与RIG-I发生相互作用,与MDA5没有互作。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源G3BP1能够减弱E3泛素连接酶RNF125介导的RIG-I的泛素化修饰,从而促进RIG-I的稳定性;另外,G3BP1能够结合5′pppRNA,并促进RIG-I与5′pppRNA的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G3BP1是RIG-I的共激活因子,为揭示RLRs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的调控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此前的文献报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3C、L可以剪切猪源G3BP1,但G3BP1与3C和L没有相互作用,其具体的调控机制也不清楚。那么G3BP1是否与口蹄疫病毒其他蛋白相互作用?是否通过调节天然免疫而影响口蹄疫病毒等小RNA病毒的复制?我们的研究发现猪源G3BP1能促进SeV诱导的干扰素产生。体内和体外的实验表明G3BP1能够与FMDV 3A发生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过表达3A能通过上调自噬相关蛋白LRRC25的表达来降解G3BP1,抑制了G3BP1对RIG-I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促进作用。其它小RNA病毒(SVV、EV71以及EMCV)的3A蛋白,也是通过上调LRRC25的表达来降解宿主G3BP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源与猪源的G3BP1都能促进SeV诱导的干扰素产生,人源G3BP1能够减弱E3泛素连接酶RNF125介导的RIG-I的泛素化修饰,而口蹄疫病毒等小RNA病毒的3A通过上调自噬相关蛋白LRRC25的表达来降解猪源G3BP1从而抑制RIG-I的表达。该研究为RIG-I介导的信号转导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口蹄疫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新的分子机制,为提升新型口蹄疫疫苗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
|
|
1 |
王国庆;朱紫祥;曹伟军;杨帆;毛箬青;李丹;刘磊;郑海学;;猪RIG-I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口蹄疫病毒作用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5年04期 |
2 |
杨洋;秦晓东;宋一鸣;施冲旭;李彦敏;张志东;;口蹄疫病毒real-time RT-RP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09期 |
3 |
李凯年;用可携带实时RT-PCR快速检测口蹄疫病毒[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年03期 |
4 |
蔡扩军;乔军;孟庆玲;陈创夫;马铈委;黄炯;魏婕;;O型口蹄疫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J];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06期 |
5 |
王定钧;;口蹄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08年02期 |
6 |
李夏莹;郑鹭飞;张秀杰;杨坤;汪其怀;周荣;吴添文;;口蹄疫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5年07期 |
7 |
谢守玉;刘惠心;施开创;赵晶;屈素洁;尹彦文;王树培;陆文俊;冯淑萍;粟艳琼;;A型塞尼卡病毒与O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0年09期 |
8 |
宋帅;林彤;邵军军;丛国正;独军政;高闪电;常惠芸;;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年04期 |
9 |
赵磊;魏建忠;周国辉;于永忠;李万;于力;;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
10 |
张燕红;路荣;刘国英;范秀丽;任旭荣;张妍;;细胞免疫组化法筛选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J];兽医导刊;2017年05期 |
11 |
苏雄;;口蹄疫病毒制剂中蛋白水解作用的观察和意义[J];国外医学.生物制品分册;1983年02期 |
12 |
余一心;Katsuyuki KADOI;;抗口蹄疫病毒血清的制备试验[J];国外畜牧科技;1984年02期 |
13 |
宋姗姗;王海伟;周国辉;于力;;表达A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年04期 |
14 |
吴绍强;李雅静;王彩霞;林祥梅;;南非Ⅱ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及抗原性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0年12期 |
15 |
宋敏,何孔旺,胡建民;用RT-PCR方法检测口蹄疫病毒[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年04期 |
16 |
任武泽,潘洁,孙世铎,庄娟,徐泉兴,饶忠,尤永进;利用RNAi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英文)[J];中国兽医学报;2004年05期 |
17 |
邱孝高;;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口蹄疫病毒诊断中的应用[J];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85年05期 |
18 |
孙靖;向华;靳野;蔡建平;王贵平;尚佑军;宣华;刘湘涛;;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基因的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
19 |
邬苏晓,刘镇明,罗满林,戚一达;口蹄疫病毒3ABC基因的扩增与序列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5年01期 |
|